327国债事件的背景

“327”是“92(3)国债6月交割”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的是6月到期的1992三年期国债的发行和1995的兑付。发行的债券总额为240亿元。

1992年,发行中国国债异常艰难。在1990之前,国库券是通过行政分配发行的。国债转让流通始于1988,全国二级市场形成于1990。个人投资者普遍将国债视为变相的长期储蓄存款,对入市交易兴趣不大。

通过许多国际调查,政策制定者对国际金融市场有了更好的了解,觉得金融工具应该有创新。当时在制度框架和认识水平内是不可能搞股指期货的,发行国债是国家大力鼓励的。2月28日,1992199265438,上交所首次设计试行12品种期货合约。

国债期货试运行两周内,成交清淡,仅19成交。7月1993,10,情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一天,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调整国债发行条件的公告》,公告称,在高通胀背景下,政府参照央行公布的保值补贴利率,决定给予部分种类的国债保值补贴。国债收益率开始不确定。国债期货市场投机空间扩大。

所谓保值贴水,是指人民币因通货膨胀而贬值,减少了国债持有人的实际财富。为了补偿国债持有人的这种损失,财政部会拿一部分钱作为利息的增加,这就是所谓的保值贴水。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保值贴水应该等于通货膨胀率的实际值,但在国际惯例上,大多数国家(包括2012的中国)都取消了这种补贴,因为国债的购买者在购买时应该预见到金融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