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参考文献

在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中,安娜的不幸,表面上代表了俄罗斯女性的传统命运,代表了俄罗斯一代又一代人走过的路,但毕竟我们看到的安娜是一个19的70年代的俄罗斯女性。她在禁闭中不甘叹息,要追求不受社会虚伪道德观念束缚的基于爱情的幸福生活,体现了资产阶级人格解放的理想和要求,反对虚伪的封建贵族思想的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丁玲和她的《沙飞女士的日记》是当时中国女性意识觉醒和妇女解放的转折点。沙飞“是一个时代受压抑、受创伤的女青年的叛逆者,也是五四后解放的女青年矛盾心理的代表”。这两部作品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和背景,由不同性别的作者创作,但都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从两部作品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东西方女性意识的觉醒有着不同的条件,觉醒的程度也不同。东方女性意识的觉醒或多或少受到西方女权运动、女性文学等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西方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比东方更早、更彻底。

参考资料:

1,作者尼娜·佩里肯·施特劳斯,宋庆文等译。: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妇女问题,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2.王宇。20世纪90年代性别差异文化想象的尴尬及其原因[J]。文学评论,2002

3.唐·。寻求解放的知识女性的冲突与互补——冰心与丁玲早期小说比较[J]。中国现代文学丛书,1994。

4.中岛毕(日本)。论丁玲[M]。丁玲研究资料[Z]。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5.钱谷融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钱谷融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茅盾的女作家丁玲[C]。丁玲的研究资料[Z]。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8.茅盾。女作家丁玲[C]。丁玲的研究资料[Z]。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阅读文献:

1,多维视野中的林树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P17,

2.罗婷等,《中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张永全著《个人主义的悲剧——解读丁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4,董冰月。男权主义与丁玲早期小说创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1993,(4):23-25。

5.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的智能翻译[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6.曹晖《列夫·托尔斯泰的妇女观——从托尔斯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看作者的妇女观》,《管理论文与教育研究》2007年特刊。

7.郭对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思--浅析安娜的悲剧及其对现代女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