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来历是什么?
云南的来历是什么?很多人可能对一些历史问题不是很清楚,所以在教学中没有学过。现在就来分享一下,了解一下云南的起源。我希望我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滇国的起源是什么?1滇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域文明。但由于史料记载太少,后世很多人质疑是否真的存在滇国。我们追溯历史,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找到了关于滇的记载!
春秋末期,楚国大将齐奥去云南开疆拓土,却因为打不过秦国,回家的路被切断,只好留在云南这个地方,当了“土皇帝”,建立了云南国!直到汉武帝时期,滇国君主接受中央封爵,赐金印,滇国投降汉朝!之后再也没有关于滇国的官方记载,滇国也就消失了,成了一个“传说”!
直到1956才出土了一枚纯金的“云南王印”,充分证明了云南国确实存在!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从历史中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个问题也很快有了一点线索。2005年,在豫园县抚仙湖意外发现了一座古城。有人推测这是古滇王城遗址,整个古城因地震沉入抚仙湖。然而,抚仙湖底的古城真的是云南古城吗?这个需要进一步研究!
云南的来历是什么?滇池长达500英里,烟波浩渺。千百年来,这里发生了多少往事?遗憾的是,当诗人在这里登山择胜,感叹“汉代学楼,唐代画铁柱,宋代挥玉斧,元代过皮包”的伟大成就时,并没有关注古代云南的成就。但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千百年来,有一个关于庄下开云南的古老故事:
据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滇池及其周边地区就有滇、老金、Mimo等几十个部落,其中以滇为最大。云南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后脑勺梳一个锤形发髻。公元前339年至公元前329年楚威王时期,楚国大将庄传奉命率军征服滇池流域的少数民族。庄传把这一带纳入楚国版图时,在回楚国的路上,听说秦国派司马错率军攻占了楚国的巴郡和黔中郡(今四川东部、湖南西部、贵州东北部),切断了楚兵的归途。他命令手下的官兵换上滇人的服饰,“改守风俗”,“以滇为王”,从而创建了滇国,自己也成了滇王。
关于云南人的社会史,在几千年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只剩下司马迁的《史记》几百字。司马迁的记载是真的吗?云南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古代云南的经济生活和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多少年来,“古滇王国”成了一个历史谜,引起了史学界的各种猜测。
1956期间,中国考古人员对滇池东岸晋宁县石寨山进行了考古发掘。在清理场码六号墓时,他们发现了一枚亮金色的蛇金牛印章,上面清晰地刻着四个篆字:“滇王印”。王银在云南的出现证实了晋宁石寨山古墓是云南皇族墓葬。古滇国的遗迹被发现了。
从1955年到1960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对晋宁石寨山古墓葬进行了四次发掘,清理墓葬50座,出土珍贵文物4000余件,包括生产工具、武器、乐器、生活用品、装饰品、宗教用品等。特别是古代滇人把战争和生产塑造在铜鼓和其他青铜器上。
石寨山,位于云南滇池东南端,是古滇的中心。在古云南这块土地上,并不是只有一个民族居住,从晋宁石寨山出土人物的发型来看,有挂发髻、扎发髻、发髻缠手绢、梳双辫、持尖角发髻、戴圆帽的。从服装上看,也是五花八门。云南人是古代云南的主体民族,在服饰、发型等方面明显不同于其他部落群体。男女都穿无领双排扣大衣,长及膝盖,一年四季赤脚。男人经常在腰间系一根腰带,腰带中间有一个圆扣。男女都扎一个发髻,中间用一根带子扎紧。男方发髻梳在头顶,女方发髻拖在脑后。古代滇人居住的房屋是用竹子和木头建造的。房子的顶部是马鞍形的,房子分为两层。上面一层三面都是栏杆,是人住的地方,下面一层用来喂牲畜。下层楼的前面有一个通向上层楼的单板宽梯。这种房子被称为“甘兰”建筑,仍然被中国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使用。
从出土文物可以看出,农业是古滇国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基础。云南人普遍使用锄头、镰刀、斧子等农具从事农业生产。这些农具大多是由青铜器制成的。水稻是滇池地区的主要作物。当时滇池地区还没有引进犁,自然也不知道怎么用牛耕田。妇女在耕地和锄地时是主要的劳动力,并且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宗教仪式。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壳容器盖和青铜饰品上,铸有“祈年”、“播种”、“孕育”、“祭祀”等盛大的祭祀活动,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这些宗教仪式主要由贵族中的女性主持。古代云南的农业还处于耕锄农业的原始阶段。
古滇国依山傍水,叶萍土地肥沃,畜牧业相对发达。从出土青铜器上的图像可以看出,古代云南主要的家禽家畜是猪、羊、牛、马、狗、鸡,放牧主要由男子承担。许多青铜器上都刻有男人用狗或鞭子放牧的场景。捕鱼也是云南人的生活来源之一。在青铜器上,鱼的形象是常见的。在一个贝类容器上,还有一个人拿着一条大鱼的铸造图像,似乎是为了出售。此外,出土文物中有不少狩猎活动的图像,但狩猎在云南人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非常次要的作用。从形象上看,大部分猎人都是贵族。对他们来说,狩猎只是一种娱乐活动,但平民的狩猎主要是为了补充生活来源。
古代云南,手工业比较发达。从出土文物来看,它们包括青铜铸造、采矿和冶金、玉器和石器制造、纺织品、金银器、陶器制造、漆器和皮革。古代云南的青铜铸造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晋宁石寨山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大部分是青铜制作的。这些青铜器上展示的各种人物、动物、鸟类和娱乐祭祀,形象清晰,图案精美,比例均匀,造型逼真,风格独特。纺织是古代云南妇女的基本手工生产活动,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文物中记载了奴隶纺织的场景。当时用腰织机织布,用纺车纺纱。一个身材高大、镀金的女奴主坐在长沙发上,看着女奴干活。在她手下,有65,438+0个人拿着棍子接受订单,2个人拿着托盘和布料,另外9个人在织布机旁捻线、织布、抛光和测试...,重现2000多年前。
古代云南的商业活动非常频繁。当时人们交换的主要媒介是贝类和牛,人们用“赶街”的方式交换剩余产品,这在石寨山出土的贝类贮藏器盖上雕刻的杀人场景中有所体现。在杀人的场景中,也有交易的场景:有的女人手里拿着箩筐坐在地上,有的头上顶着箩筐走路,有的似乎在向拿着箩筐的人要东西,有的怀里抱着大鱼。古滇国不仅限于自己内部的市场贸易,还与其他地方进行贸易。石寨山的一些铜镜、弩等文物都是从内地进口的商品。在古滇的对外贸易中,奴隶往往作为商品出口。所以,在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点通”一词。
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表明,2000多年前生活在古云南的“追吉”人一直处于奴隶制的发展阶段。在这个社会中,贵族、平民和奴隶构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西汉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朝征服云南王国,正式建立以滇池为中心的益州郡,“赐云南王王银,以复其民。”很快,古滇国就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但是,古滇人创造的多彩青铜文化,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将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