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轮渡时刻表武汉轮渡时间

武汉轮渡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是武汉非常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受到老一辈武汉人的珍视和喜爱,也是武汉三镇通勤族每天都要经历的交通工具。下面详细介绍最新版本的武汉轮渡时刻表。

武汉轮渡时刻表

地址:汉口江沿江滩路14号(广信水产市场对面)

每天早上六点半,中华门码头的汽笛声响起,武昌人渐渐醒来。对面的武汉码头以同样的汽笛回应,汉口人醒了。然后车来车往,人挤人,武汉人的一天开始了。

这是一种比公共交通更便宜的交通方式。只需要1.5分钱就能感受到大武汉,门票价格也很值。你可以在甲板上纵览20分钟的两岸江景,也可以肆无忌惮的凹造型自拍。即使是坐在泵船旁边发呆也是极好的体验。在这里,有空灵的年轻人,有漂泊的人生,有武汉最有名的生活。

花1元5角,就能感受到武汉临江大道的汉阳门。我们到了。当你下车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中华路码头。如果找不到,就顺着阴森悠长的汽笛声,不到50米的距离。

中华路-武汉关是武汉最繁忙、最著名的轮渡路线,也是过江最快的路线。船靠岸只需要20分钟。

以前,武汉人在户部巷过一个清晨,步行10分钟,摆渡过河,逛江汉路,是一个完美的周末。

现在从江汉路坐轮渡到户部巷吃小吃是很多外地游客的指定路线。

来到码头,首先吸引我的是五颜六色的售票窗口。出门不带现金的时代,还能看到纸质车票,顿时有种穿越感。

现在武汉轮渡可以直接接入支付宝,也可以在窗口现金购票。

除了不会手机支付的老人和需要乘坐快艇或观光船的人,几乎没有人会刻意购买纸质船票。

多一张票。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为了再看一次纸质船票,我恨不得换10元现金,买两张快艇票。在这个习惯刷卡的年代,这么简单原始的车票就显得弥足珍贵。

到码头的登船口还有一段漫长而多余的路。这时,急着上船的小电驴主人往往会拿出一首登船协奏曲。奇怪的是,我并不觉得刺耳,反而有种久违的踏实感。

新装修的江城一号缓缓降落时,舱门缓缓打开,密集的人群迅速走上驳船。当船舱几乎空无一人时,候车室这边的铁门被拉开,人们迅速聚集到刚刚停靠的江城一号上。

登机过程就像某种神圣的仪式。

上船后,孩子们非常高兴。就像当年的我们,第一次坐轮渡站在甲板上的往往是年轻人。静静坐在二楼的,是对渡口不再好奇的成年人,或是静静回忆往事的老人。

当然,你也可以买一张快艇票,登上另一艘驳船,像我一样发现一个新世界。这里有一个售票亭会检查你的票。你进去之后,就静静的等着去拿你的船。

船到了,我跳进只能容纳40人的船舱,吹着16度的空调,透过一个小窗户看着一路浪花。嘿,我突然感觉好多了。

上岸后就是汉口的地界了。很明显,汉口的氛围和武昌不一样,像暑假的外婆家一样安静。

我看过武汉轮渡最年轻的时候。

与现代人赋予它的使命和意义不同,在过去,它只是一种交通工具。当船靠岸时,它的任务成功地完成了。

早先没有这么多道口的时候,坐轮渡成了来往汉口和武昌的唯一方式。坐船过河只花了6分钱。

据轮渡老乘客张德政说,我记得最长的一次排队,从中华路码头到三四百米外的公司门口立交桥。

他年轻时是个木踏板。人们踩着木跳板,摇摇晃晃地从岸边来到船上。“嘎吱嘎吱”的声音在码头上响了很多年。

老张曼德政甚至坐在一艘木船上,划到对岸去见他的心上人。

在武汉的记忆里,小时候,轮渡上挤满了人和车。

从早上坐船上学的孩子,到下午在江汉路和司门口之间来来往往的年轻人,甚至晚上回家做饭带孩子的上班族,在轮渡上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

还有就是在船上卖冰棍的老奶奶。孩子看到泡沫盒,仿佛看到了凉意。

那时候渡船没有窗户!可以伸出手,和蒋丰来个亲密接触。躺在栏杆上,不时能看到“朱江(长江上的一种水生动物,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跳出江外。

坐在凳子上,能感觉到脚底传来的电机震动。噪音太大了,在船上你不得不扯着嗓子说话。这是他们对渡轮最美好的记忆。

不断更新的轮渡带来了更好的乘坐体验,却带走了武汉无数的童年和青春。岁月留下的,除了河里的水,就是我曾经拥有的记忆,渡口不会消失。

一波老年旅游团刚下观光船,黄鹤楼码头的观光船门票已经售罄。快艇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周末还在体验。

更多的上班族选择在下班后靠在甲板栏杆上吹吹微风,驱散多日的疲惫,心情不好的时候坐快艇去看升腾的浪花。

也许有人会和我一样,去收银窗口买一张纸质票,小心翼翼地叠好,把整个过程当成一个珍贵的仪式。

选择在工作日体验这个仪式的人,一定是想拿回点什么。

可以是每20分钟响一次的汽笛,可以是锈迹斑斑的船身,也可以是“武汉港”三个字。也可以用来验证当年放电影的摆渡厅和现在的区别。

说到底,我们都想找回逝去的时光,从渡口的变迁看回忆,从回忆看自己。同行的朋友告诉我,只要有河,船就不会消失,渡船也不会消失。未来,它一定会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些年来,渡船已经不仅仅是渡船了,一头是河,另一头是建筑群。

武汉轮渡,从蒸汽机到柴油机,从木踏板到钢垫,从地方交通工具到游客观光船,轮渡游武汉,也从青葱岁月走向了老年。这么多年,被岁月改变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变的是长江的日循环和武汉人的江湖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