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进口政策的历史变迁

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一.导言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一直在推进重工业化,政府的贸易政策思想基本上是依靠农产品和原材料赚取外汇来进口工业建设(尤其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所需的物资。直到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政策的指导思想才调整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如能源、材料、交通等。)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农产品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在1990之前一直高达20%,但从1990开始就一直在下降,2004年还不到5%。此外,2004年农业贸易出现了46.4亿美元的逆差。此后,农产品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小,逆差逐年增加,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中国农产品的现实问题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外部经济效应。因此,改变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现状

2007年以来,国际农产品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世界粮食供求紧张,粮食库存持续下降,粮食价格总体持续上涨。

1.大米和小麦等主要谷物的净出口。

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供求紧张,一些主要粮食出口国采取了一些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供求紧张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主要粮食进出口仍然保持净出口,尤其是水稻、小麦和玉米,这说明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供应是以国内生产为主,从而缓解了世界粮食供需紧张带来的贸易压力。

2.大豆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巨大。

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进口量继续增加,大豆进口量超过3000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量898万吨。第二届国际油脂大会数据显示,2006-2007年,中国豆油进口量和消费量分别达到240万吨和863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中国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一。这三种食用植物油的进口总量占全球贸易的18%,其中豆油进口占全球豆油贸易的24%。

3.农产品进出口继续快速增长。

自2007年以来,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农产品出口和进口连续第八年双双增长,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775.9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1%,再创历史新高。

4.农产品进出口逆差明显扩大。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外贸逆差已成常态。2005年和2006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有所减少,但2007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大幅增加,达到43.5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波动并趋于增加,既反映了国内资源和农业生产的问题,也表明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市场下,我们应对国际形势并及时调整的难度越来越大。

5.优势农产品出口继续快速增长。

水果、蔬菜和水产品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农产品。畜产品对外贸易虽然仍是净进口,但畜产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额为40.5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1.05%。

6.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迅速上涨。

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是国内外市场变化的重要特征。2007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112%,大豆价格上涨75.1%,玉米价格上涨47.3%。商务部公布的《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6月农产品进口同比价格指数(派格氏指数)为124.6+0-11,农产品出口同比价格指数(派格氏指数)为1.05.9,可见国际粮价对国内市场的拉动作用。

三、完善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对策

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我国农产品价格也在快速上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出口。如何有效防止农产品贸易逆差过大,仍然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为了解决中国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国内对农业的支持,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

(1)加大对“绿箱政策”的投入。在我国目前使用的一般政府服务、粮食安全储备、国内粮食援助、自然灾害救助、环境保护计划和支持区域发展等六项绿箱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几项投入:①加强农业科研和推广投入。鼓励农业生产主体(乡镇、村和农民家庭)增加科研投入,引导农业产业化各环节参与者增加科研投入。②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的投入。发展先进技术装备,加快建立以基地加工和各级流通为基础的农产品自检体系,对农产品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有效控制,全面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有害饲料添加剂,重点抓好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上市交易三个环节。

(2)调整“黄箱政策”支出。对于“黄箱”政策,虽然我国政府给了农民一些补贴,但远远不够。未来应增加以下补贴:①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尤其是种子的补贴,实现区域统一品种种植,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有利于实现优质优价。(2)增加对农产品营销设施建设的补贴,包括对农产品加工、储存和运输的补贴,特别是对新发展的农业合作组织的补贴。借鉴国外很多国家的经验,国家应该对这些投资进行补贴。

2.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经营主体。

欧盟市场和日本市场一直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地区。当前,要使中国农产品在欧盟市场和日本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面对日益制度化的技术壁垒,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快我国绿色农产品贮藏、加工、运输、包装的技术创新,以弥补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技术的落后,严重影响每年农产品出口造成的巨大损失。其次,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技术储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重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尽快改变农产品落后、科技含量低的现状,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档次。同时,引进国外最新环保技术和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加强现代生物技术、生态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在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应用中的技术创新。

3.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农产品出口的作用,积极实施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

水果、蔬菜和水产品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农产品。我们应该继续发挥其比较优势,在产品加工和包装的各个方面进行改进。同时,发挥政府服务的作用。针对我国农产品贸易促进起步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促进手段薄弱的实际,进行了田间改革。政府不需要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和市场流通的具体事务,而应制定促进该类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法律和政策,提供信息服务,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进出口预警和防御机制,调整国内农业支持体系,研究制定应对非关税壁垒的措施,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取消大宗农产品出口数量限制和统一管理,鼓励所有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参与农产品外贸经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及问题

1.现状

200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创历史新高,达到19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5年的9.9%下降到2000年的6.3%。但农产品贸易一直保持贸易顺差。

到2001年7月,我国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出口额为88.5亿美元,同比下降0.77%。

目前农产品出口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粮棉出口下降,水产品、蔬菜等农产品出口形势较好,畜产品、食用油出口变化不大。

按地域分析,对亚非拉和南美出口下降,对欧洲和大洋洲出口大幅增长,对北美出口小幅增长。

从2001到1-7月,中国最大的出口消费国家(地区)及其市场份额依次为:日本36%,香港12%,韩国10%,美国7%,德国3%等。

2001至1-7月,我国东部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呈增长趋势,出口额增长2.5%,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9%。由于竞争力不足,中西部地区产品出口下降较快,降幅分别为10.8%和13.3%。

山东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地。上半年进出口形势很好,出口额增长23%。广东是第二大出口省份,出口量下降5%。第三名是浙江增长1.6%。第四位,福建出口下降幅度较大,达到8%。此外,出口额下降幅度较大的省(市)还有北京、河北、新疆、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内蒙古。出口量增幅较大的省(市)有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海南、山西。

步骤2:问题

这一方面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的现象,从土地密集型产品转向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中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初级农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缺乏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产品主要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由于我国经济条件的制约,虽然我国在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标准化程度很低,很多环节与国际接轨不到位,很多农产品的质量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例如,2006年10月至7月至6月,中国大米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76万吨,其中向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马来西亚出口68万吨。一方面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政策和供求关系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大米质量差、加工水平低,导致大米缺乏国际竞争力,无法维持出口市场;棉花也有同样的质量低劣,加工程度低的问题。

(二)部分农产品生产成本高,缺乏价格优势。

由于缺乏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管理和种子等因素的制约,我国许多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价格缺乏比较优势。比如2001,食用油出口量虽然同比增长50%,但同比下降4%;因为大豆没有价格优势,中国从世界最大出口国变成了最大进口国。

(三)卫生检疫问题导致日子不好过。

我国原本在畜产品出口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生产加工和卫生检疫等诸多问题,我国畜产品出口并不顺利。过去,欧盟、俄罗斯等国一度禁止从中国进口畜产品。2001年,由于周边国家(地区)禽流感的影响,我国对日本、韩国、香港、澳门的禽类产品出口也受到较大打击。此外,中国的蔬菜生产也有优势。但由于农药残留高,其出口欧美、台湾省等地受到诸多限制。

出口体制不畅,国内企业盲目竞争不利于出口。

中国目前的农产品贸易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开放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农民需要时间来适应国内市场经济的变化,更不用说与国际市场接轨了。这种产销分离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阻碍了农民了解国外市场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此外,出口企业之间的盲目竞争也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2001,日本对中国大葱和蘑菇采取“进口限制”措施,表面上是因为中国出口价格过低,冲击了其国内市场,有倾销倾向。虽然中国没有出现倾销倾向,但中国对日出口的上述农产品价格确实在下降,这主要是出口企业之间的竞争和自我打压造成的。所以对日出口额虽然增长很快,但是出口额的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也让我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失。

建议

首先要从产品上下功夫,扬长避短。对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要建立规模化生产加工基地,建立名牌产品和企业。从生产加工到包装、卫生检疫都要建立完善的机制,通过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出口价值。以质量吸引、占领和稳定市场,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

其次,要改变体制,为农产品出口创造一个渠道。可以组织有关部门从宏观角度研究国际市场,加强我国农产品出口战略研究,向地方政府传递国际国内市场贸易政策、入世影响分析等信息,帮助地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改变出口市场集中的现状,分散贸易风险。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地通过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示范园区等多种形式组织农民生产,带动农民参与国际竞争。龙达集团、吉隆集团、青岛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等都是山东省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