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黄的历史
宜黄县位于三国吴,因治县在宜黄、湟水汇合处,故名宜黄。
3月1985,15,撤销黄陂、汤阴乡,成立黄陂、汤阴镇(甘府亭字[1985]第160号)。
1995 12月12、撤销李希乡、东北乡,成立李希镇、东北镇(回复250号【1995】)。到目前为止,全县共辖5个镇,11个乡:凤岗镇、李希镇、汤阴镇、黄陂镇、东陂镇、桃北乡、谭芳乡、城南乡、南苑乡、二都乡、镇口镇、水蓝乡、神岗乡、中岗乡、白竹乡、新丰乡。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为205961;其中:凤岗镇31532汤阴镇17753黄陂镇19690东北镇10532李希镇17376城南乡15003二都乡1水蓝镇65438。4357新丰乡7427神岗乡9759镇口镇10922南苑乡8338谭芳乡6824桃皮乡12220(人)xzqh
2001年3月2日,撤销二都乡,成立杜尔镇(批复第94号[2001])。2006年10月8日5438+0,165438蓝水镇撤销,划归中岗乡,乡* * *驻蓝水;撤销白竹乡,划归黄陂镇;城南乡、谭芳乡撤销,划归凤岗镇(甘民字[2006 54 38+0]509号批复)。
截止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为21.1,000。
2004年底,全县辖6镇6乡。
福州市历史简介福州市历史悠久。夏位于扬州。春秋时期为百越之地。战国时属楚。秦属扬州九江郡。汉朝把九江县改为张羽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县,隶属张羽县。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程楠的一部分划归临汝县,该县位于今天的抚州市,仍属张羽县。三国时期,是武帝。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临川郡,郡址临汝县。晋朝和南朝处于同一时期。南朝梁陈执政时,在今天的崇仁、凤城、永丰、新干等县中,又增加了巴山县。临川郡初属江州,陈武帝与巴山郡同属高州。隋开帝九年(公元589年),废县扩州,临川县、巴山县一部分设在抚州,属洪州总政管辖,抚州从此得名。
唐代的福州属于江南西路。五代时,属杨武,升为赵吴军。宋代分为福州、建昌军,隶属江南西路。元代改福州路、建昌路,南丰府另置,均属江西省。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复州路改为临川府,不久改称复州府。同年二月,建昌路升为赵昌府,九月改为建昌府。明洪武初,尚有复州府、建昌府,南丰江州为郡,隶属建昌府,均属江西政使胡俟东路。清代仍称复州府、建昌府,隶属扶南路。辛亥革命后,政府和直隶府被废弃。
民国二年(公元1913),全国实行郡县制。次年,全省分四路,通至81县。原福州、建昌府内各县隶属于豫章路。15年(公元1916年)道路废弃,直隶各郡* * *。21年(公元1932年),全省划分为十三个行政区,抚州、建昌两县分属第五、第七、第八、第十一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以后,行政区划变动频繁。除广昌县属于第八区外,区域内所有县均为第七区。1930年至1934年,黎川、资溪、广昌、南丰、宜黄、乐安等县相继建立苏维埃政权,隶属于苏区的福建、江西两省。1932年7月,在东乡一带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东乡属于苏区东北省。
1949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抚州,1年7月,抚州地区成立,江西省抚州地区行政督察办公室设在临川市(今抚州市)。1950 9月13,福州改为福州区。1952年8月,改称福州区。1967年3月更名为福州地区。1968年2月更名为福州特区。1971年65438+10月22日,再次改为福州地区。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福州地区,设立地级福州市。2000年10月20日,10,福州人民* * *正式挂牌。
乐安县的历史
乐安县位于江西省中部,抚州市西南部。东接崇仁县、宜黄县,西接永丰县、新干县,南接宁都县,北接丰城市。全县总面积2412.59平方公里。总人口34.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6.5万。全县辖9个镇,6个乡,1个农场,175个行政村,总面积2412.59平方公里,是福州市面积最大的县。全县总人口36.5万人,其中农民28.7万人,耕地37.7万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65438+60万吨。主要农产品有优质水稻、烤烟、蚕桑、蘑菇、商品蔬菜、竹笋和生猪。邮政编码:344300。代码:361025。区号:0794。拼音:乐安县。
创建县历史
乐安历史悠久,周朝属楚,春秋属吴,战国初属越,西汉属秦九江县、南城县,东汉属临汝县,三国属吴国临川县,东晋永和皇帝3年(公元347年)。隋属崇仁县,唐朝时几经废弃。五代以后的唐朝长兴元年(公元930年),乐安县因治理玉溪河而改名永安县。人们希望永远保持和平。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以其“名洞山遮周卫,多仙屋”改永安为仙居。南宋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设县制,辖天财、乐安、忠义、云盖四乡,以一乡命名。建县后属福州,元代属福州路,明清属福州府,闽德年属豫章路,第七行政管辖,建国后属福州地区管辖。县治属鳌溪镇,建镇至今已有855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