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市镇的古镇文化

1曾经是“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

同治年间起,先后有四位晋商在临湘聂市开设茶楼。从此,聂佳成为“晋商万里茶路”的南起之地。聂氏人对晋商友好,平日一般称“西科”;聂市商人在武汉进货时,晋商的大商号经常开支票方便聂市商人。茶叶收购旺季,晋商的资金一时难以周转。聂的茶商总是想尽办法解决他们的问题,或缓租茶商的房屋,或用南方来的货物、百货、杂货为晋商垫付茶叶,或集资借给晋商,或与晋商联手收购茶叶。最后是晋商加工制作砖茶,这* *在聂撑起了砖茶的大旗。聂氏一些弃儒从商的茶商,也在同样的商业活动中与晋商文人成为挚友。聂市茶商姚子嘉、山西省茶商康健三就是例子。民国21年,姚子嘉《莫欺斋》出版,收录《赠康健三》诗一首(诗名下有自注《山西人茶在聂》),记载了他们的深厚情谊,诗中云:

蓝琴在海上唱成一家公司,也是老借所有的翻唱。

大量成语是湘水月,故乡望晋阳日。

书编者追前哲人,入潘宫缅怀少年。

侬也弃儒学贾,愿以伐木作类比。

2.这里曾经是湘北最繁华的城镇;

茶产业蓬勃发展,农村农民有事可做,搞活了城乡经济。旧时聂市茶园有1-2万亩,人均一亩多。农民无事可做,也没有收入。集镇附近人多田少,一些有劳力没田的穷人也有谋生之道。茶店10多家,每家100人,晋商只有5-6人,最多7-8人。他们主要负责采茶、赚钱、护送成品出售,而大量制茶工则依靠附近的农民。茶盒的搬运、装卸、茶叶的挑选,也为社会上的穷人带来了希望。解放前,聂氏茶叶主要通过水路运输出口,即从聂氏起运,经聂氏河、黄盖湖、长江到达武汉。在水上,有20多艘小木驳船穿梭于聂市和武汉之间,去的时候运载茶叶或谷米,来的时候运载工业品。船主是高潮村河边一个叫何的船夫(农民)。在集镇上,有三个装卸队,叫做“骡蹄班”。每个团队少则三四十人,多则百人。

3.清代湖南聂市茶商发扬茶祖的“敬德精神”;

聂市茶商乐善好施,带头修桥铺路,扶贫济困。同时,富于民族气节,不屈服于外敌,可谓是对茶祖“尊德精神”的精彩诠释。

在清朝光绪年间的“八百里洞庭湖”上,有一个致力于拯救海事的慈善机构,开设了益都——越州救生局。聂市虽与洞庭湖无关,但聂市茶商向越州救生局捐了一大笔钱,这在清朝光绪年间编纂的《越州救生局志》中有记载。清末民国时期,聂市的茶商也多次捐资从湖北浦阴购买石头,将聂市1km的老街全部用浦阴石头铺成,并修建了下水道。人走街串巷,“天晴雨不浑”;从武汉、天津等地购买钢板、钢梁修建聂市铁路桥,长80余米,宽6-7米,高10米。

方志胜茶庄第一代茶商方锡福,原本家境贫寒,靠扛着货郎走村串户为生。后来有了铺面,开始做茶叶生意。他诚实善良。每到过年,他都让手下人给穷人送钱送肉,深得民心。清光绪中期,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一家茶店的山西老板姓屈。他一慌,赶紧把一个箱子留在方西夫家,对他说:“东西太多走不动。请保管好这个箱子,我要回山西老家避一避。”方锡福看了一眼,替他收藏了起来。第二年,曲老板回到聂市,却想不起当初离开的地方。他在方锡福家门前徘徊了几次,不敢进屋询问。西府见了,问门外那人:“你去年送东西到我家,不是来取箱子的吗?”曲老板很兴奋。廉道:“是,是。谢谢大家。”西府进屋后,还给了曲老板。箱子原封不动地交还给赵,并亲自打开。西府一看,所有人都惊呆了。里面装满了金条和银锭。曲老板非常感激。

4.抗日战争时期,聂氏“三老”断然拒绝了日方要求。

茶商每年在聂市放出的白银超过654.38亿两。这一盛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抗日战争时期,聂城沦陷七年,长期被侵华日军占领,导致茶产业大衰退,商业大溃败。尽管抗战胜利后有限复兴,但仍有65,438+00多家茶店,60多家商号和小康户遍布各地。

在是非问题上,聂市茶商更具有高尚的气节。1938 165438+10月,临湘被侵华日军占领。侵华日军得知聂市茶商方汉生、姚子嘉、乡绅沈中山都是临湘知名人士,在聂市被称为“三老”,即答应“保证茶路畅通”、“让给高官”,并要求他们组织维护会议。行贿未果,三人被捕,送往长安囚禁。不久,方汉生病重,取保回家,当即死亡。聂市镇老街和聂市镇河是聂市镇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聂市河位于临湘市长安河进入黄盖湖的入口处。

临湘市聂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相传三国时,吴王孙权到湖视察著名水手的训练,附近的官员和士绅都聚集在这里接驾,因此得名“解驾城”。“解家”类似于“聂佳”。随着长期的解释,“解家市”逐渐被称为“聂佳市”。

明代弘治的《越州府志》和清代康熙的《临湘县志》都列为“古城”。旧时“聂市八景”:朱槿景兰、高桥禹岩、周爽岳明、都史清泉、康宫古渡、九如落日、唱茶歌、渔舟夜行基本相同;石头街,石头牌楼,河边吊脚楼,遗风犹存。

1987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巴陵大盗》,其古镇就拍摄于此。因其交通便利,商业繁荣,一直被誉为“小汉口”。姚文海故居、杨裕兴商厦等清代、民国时期的私宅、商铺至今保存完好;面包、利口酒、碗饼、耙子等风味小吃好吃;背着故事,出门看星星,玩花鼓,玩花灯,是他们的民间乐趣;民国初年修建的天主教堂,主体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