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方便面迎来“野消费”,你会买吗?-
最近,创立25年,一直默默无闻的方便面品牌白象走出了圈子。
不仅网友们买断了直播间的商品,观看人数也超过了6万,比平时增长了6倍。该品牌官方甚至呼吁消费者理性购物,“吃多少买多少”。然而,这挡不住网友们的热情。很多网友说“吃各种泡面”,说“别劝我理性消费,我理性不起来!”
为什么这个之前一直不温不火的品牌一夜走红?
白象的红色也是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白象”受欢迎的第一个原因是帮助残疾人找到工作。据统计,山东省济宁市白象食品公司2020年有237名残疾员工,占员工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残疾职工人数居济宁首位。这个群体还有一个名字叫“自强员工”。
残奥会冬运会季,某电商平台上白象产品销量飙升近200%。某直播电商,订单最高日增长率达到650%。
此前,2021河南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时,白象也曾低调捐款。百香食品捐款500万元救灾。同时,直接将仓库里的方便面全部捐出,并开展了“去白象的办公室避雨”、“上街泡面、给被困市民送水”等援助工作。
第二个原因是白象拒绝了日本人的收购。毕竟市场上很多知名的方便面品牌都有日本股东。再加上之前白象的默默捐款,白象被网友誉为“有民族情怀”,再次拉了一波善意。
而白象也成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那个。面对老坛酸菜的质疑,百香食品在微博评论区霸气回应。“总之,不配合就放心吃,不怕影子。”白象一时间被誉为“国产方便面之光”,圈粉无数。
网友集体冲到白象直播间,高呼疯狂消费。白象商品首页也贴出了发货公告,称“最近订单量和销售额的激增,给我们工厂带来了很大的责任和压力。为了让大家尽快收到产品。全国各地的白象工厂启动了紧急计划来发货。”
同样遭遇这种因销量激增而断货的场景,最后一个是红星鸿星尔克。
在方便面圈里,白象虽然没有康师傅名气大,但也是民族品牌,而白象之所以能做到这样的规模,与背后的舵手姚忠良是分不开的。
1962,姚忠良出生在河南驻马店市平舆的一个小镇上。他成年后参军,当了几年兵。换工作后,姚忠良回到家乡,在当地粮食局工作。
当时的白象只是粮食部门下属的一个小加工厂,只有4亩地和一条生产线,供应量不大。由于员工等人力成本过高,工厂还处于亏损困境,五年换了四个厂长,像个烂摊子。
直到领导派了姚忠良,这个小厂终于迎来了转机。
当姚忠良刚到面粉厂时,他发现大多数白象工人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都很低。姚忠良亲自和厂里的年轻大学生一起骑着三轮车上街推销产品,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员工士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白象的知名度。
好事多磨。在姚忠良的领导下,白象的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白象销售额突破6亿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粮食系统生产企业。巅峰时期,白象一度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康师傅。
由于姚忠良的努力,白象终于走出了亏损的困境。2003年,趁热打铁,姚忠良率先推出国内第一款骨汤方便面“1元大骨面”,成为国内“骨汤方便面”品类的开创者。据了解,这款产品上市仅8个月就售出6000万包,2007年白象收入达到40亿元,仅次于行业老大哥康师傅。
然而,2010这一年成为了白象的转折点。
当时方便面迎来了一波日本势力。康师傅与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合作1999。2004年,今麦郎的前身华龙面业与日清食品合资成立中日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
白象成了例外,拒绝日资,资本自然不如竞争对手。与此同时,其竞争对手也在不断扩张和抢占白象的业务,这也成为其未来业绩不佳的原因之一。
目前,白象已经跌出了方便桌前三名。方便食品大会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方便面市场,康师傅、统一、今麦郎三大品牌销售额占比分别为46%、15%、11%,白象排名第四,份额为7%。
在自己的优势领域“骨汤面”上,白象的优势大不如前。竞争对手纷纷推出类似拉面的蛋糕来抢夺白象。比如铺天盖地的广告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力。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一提到骨汤方便面,第一反应就是汤达人,而不是这个概念的首创者。
白象在资本市场也是一次次受挫。2012,11,白象公告拟在a股市场IPO,表示已在河南证监局备案。然而两年后,河南证监局发布了《光大证券关于终止白象食品的报告》,白象的上市计划暂时告一段落。
与此同时,甚至出现了“白象濒临破产”的传闻,这也反映出白象的经营状况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今的一二线超市货架上,康师傅、统一等品牌越来越多,白象越来越少。
本来很快就被大家淡忘了。由于种种原因,老字号短暂迎来了春天,也就是现在网友所说的野消费。
这个概念听起来不太好,因为消费者消费大多是因为民族感情、品牌捐赠等外界因素,而不是因为产品本身,这也导致很多野消费只能停留在热天。人家有热情,一涨就买。如果他们没有热情,就会扭头就忘,不会再买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红星鸿星尔克走红几个月后,直播间人数骤降,观众大量流失的原因。一周时间,“粉丝”总数下降654.38+007万。
对于品牌来说,靠感觉和依靠可以解决一时,但不能长久,因为消费者的热情只是一时。抓住消费者的唯一方法是,当他的注意力和热情都集中在品牌上的时候,品牌就会持续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给人以真正让消费者信服的优质体验。
事实上,野消费最好的结局是,消费者一开始因为情怀而购买老字号,但体验过后,会因为产品质量而自发种植,继续给更多人安利。
而是网友们一窝蜂的涌进直播间,一波噱头的买,买买买。最后他们发现产品不喜欢,下次会买其他品牌。
从一时的流行到长久的流行,在企业中间有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媒体平台上,你也会看到一些网友吐槽,“白象方便面真难吃”“我强烈拒绝安利白象火鸡面,太难吃了”“反正我觉得白象面难吃”。这给品牌带来了不必要的舆论风波。
无论如何,守住产品质量底线,持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永远是品牌发展的唯一法则。只有这样,老字号的春天才不是昙花一现。
参考资料:
宁愿饿死也不接受日资,中国最有骨气的企业倒闭了?“,国家馆;
“一坛酸菜让白象卖断货,方便面圈的红星鸿星尔克要逆袭?”,豹变;
又见国货“野耗”!白象方便面销量激增,多种产品断货!公司一再呼吁吃多少买多少,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