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两银子兑换成人民币现在是多少钱?

古代一两银子兑换成人民币在不同朝代是不一样的:清代中后期一两银子的价值约为150-220元;明代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中期,600元的价值为-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价值2000-4000元。

以米为计量单位,计算出了银的价值。虽然换算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换算方法值得参考。

比如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两块质量一般的大米。如果当时一石约94.4斤,一两银子可以买188.8斤大米,就是377.6斤。目前中国普通家庭吃的大米在每斤1.5元到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代一两银子等于660.8元。

再比如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桶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大米换算成65,438+0,000铜钱(也称一致),可以买200两大米,65,438+00两为一石,唐代约为59公斤。以今天大米均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白银相当于人民币46600元。唐玄宗开元年间,米价涨到10,一两银子等于2065元。

据《宋史·正史》“每斗(米)三十文”记载,太平时期米价为1石,600-300钱。1白银基本可以买4-8石大米。以66公斤宋石计算,宋代1银折合人民币近924-1848元。

扩展数据

白银的历史

在古代,人们知道银。银和金一样,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由于白银独特的优良特性,人们赋予了它货币和装饰的双重价值。中国解放前使用的英镑和银元是银和铜合金。

在中国古代,银常与金、铜并列,称为“唯金”。《龚宇》一书记载“唯金为品”,说明早在公元前23世纪,也就是4000多年前,中国就发现了银。在自然界中,银往往以纯银的形式存在,人们曾经发现一块重达13.5吨的纯银。

银比金更活跃,虽然在地壳中的丰度约为金的15倍,但很少以单一物质存在,所以比金发现得晚。在古代,人们已经知道开采银矿,因为当时获得的银量很少,使其价值比黄金还贵。

公元前1780年至公元前1580年,埃及王朝的法典规定银的价值是金的两倍。即使在17世纪,日本金银的价值也是对等的。银最初被用作装饰品和餐具,后来被用作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