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时立钦州界碑的知府李守同就是临桂人。请问:哪个乡哪个村,有详细地址和家谱。
李守同,广西临桂人,举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钦州秀才,十四年钦州改直隶州,升为周知。在李任职期间,他搬到书院奖励文人,受到好评。唯以其行政,崇尚刑威,重罚贼寇,百姓更是敬而畏之。
光绪十一年,中法战争结束,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光绪十二年,李守同奉命与清政府钦差大臣邓成秀、道台王之春及法国勘界代表狄龙、石海划定中越边界。但由于法国海上勇士于海宁被越南人杀害,狄龙怕死,绕过中国和云南,于光绪十三年一月到达芒街。当时,法国军队已经越过边界夺取了中国的江平、常山和巴庄,陈冰威胁要设置边界划界障碍。在中法谈判划界中,法方傲慢无礼,要求强占我们的土地。我们不卑不亢,据理力争,让法方疲惫不堪,偃旗息鼓。
经过4个多月的会谈,由于法方的粗暴,边界事务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光绪十三年,清政府以“久议未毕”为由,很快将邓成秀召回钦州和北京。。边界事务由三等李守同、方城知府陈、法方第五画官李毅(老鸟)、第四画官交接。会谈中,李守同坚持国家领土完整、寸土不让的立场,与法方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收复了被法军占领的江平、巴庄等边境地区。从北仑河沿岸的竹山到潭三、岩洞,设置了数十处中越界碑,并于光绪十九年签订,确立了中越边界。李守同不辱使命,完成了划界任务。我将离开我的岗位,很快回家。
立界期间,李守同不辞辛劳,沿界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写下《有一种与法者同眠坑中的感觉》两首诗:
苦听萧萧,万树寒霜犹褪;
柴道枯骨虎迹,荆棘毒红;
闫妍有几千米的历史,李阮读过几朝;
人们和草睡在一起,责怪它割了一夜。
熊出没知愁,山中寒寒况值秋;
为什么不冒险呢?楼边从来不羡慕高楼。
出现在顽固的三生石标志上,指向五大洲;
幸福就是拔墙上的萝卜,刺到泉水还得喝干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