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晋史

金朝分为西晋和东晋。公元265年,代魏称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吴灭,全国统一。秦汉以来的分裂之后,又重新统一了。统治疆域东、南延伸至大海,西至青脊,南至越南,北至大漠,东至辽东。

然而,晋武帝死后不久,各皇族之间爆发了“八王之乱”,自曹魏以来迁入要塞的游牧民族也趁机揭竿而起,称帝,全国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公元317年,金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金朝,占据了现在的长江、珠江、淮河流域,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为宋,东晋灭亡,共十一帝,104年。晋朝有十五个皇帝,156。

魏晋南北朝(220-589),又称三国、晋南朝,是中国历史上只有37年统一,而其余朝代更替很快,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持续了369年,从220年曹丕称帝到589年隋朝灭南朝统一中国。可分为三国时期(曹魏正统、蜀汉、孙吴并存)、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对立时期,共计150年)。此外,孙吴、东晋、南朝的六国,包括宋、齐、梁、陈,都以建康(孙吴时代的建业,即今天的南京)为都城,也统称为六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乱,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其突出表现是玄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和波斯、希腊文化的传入。从魏到隋的三百多年间,在三十多个朝代的更替中,由于上述诸多新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和渗透,儒学的发展以及孔子在这一时期的形象和历史地位变得复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