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分钟介绍历史人物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魏王后裔。她姓公孙,所以又叫魏阳、公孙阳。后来因在河西战役中立功,被封为十五城尚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刑法对平民和贵族平等适用的思想家。商鞅通过变法把秦国变成了一个富强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对秦国的户籍、军衔、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民风等进行改革,制定了苛刻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重奖农织。军事上,商鞅统帅秦军收复河西。商鞅及其变法对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迁撰写《史记》时,为商鞅独立撰写了《尚军传》。此外,现代学者马撰写《秦史集》和撰写《秦史》时,商鞅和他的门生石角在《公孙羊传》中被合而为一。

基本信息

真实姓名:商洋

绰号:魏阳、公孙阳

字体大小:尚军

时间:战国时期

民族:华夏民族

出生地:卫国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395年

死亡时间:公元前338年

主要著作:《尚军与秦律》。

主要成就:商鞅变法

角色的生活

装载商鞅

商鞅(公元前395-338)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法家思想的著名代表。魏王后裔,姬姓,公孙氏,称魏阳,又名公孙阳,后封于商,后称商阳。秦十九年,秦治国,史称商鞅变法。西汉司马迁写《史记》时,单独立了《商鞅传——尚军传》;此外,王蘧常在撰写《秦史》时,将《公孙阳传》中的商鞅和他的得意门生石角合而为一。

早期职业生涯

商鞅的《学而优则仕》是一部专门研究法治的著作,深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后来他是魏国的宰相,公叔措,公叔措病重的时候,他对说:“公孙杨是个少年奇才,可以任命为宰相。”还对惠王说:“既然不需要孙杨,就一定要杀了他,不要命令他出境。”错叔死后,商鞅听说才华横溢,就带着的《法经》去了秦国。通过荆轲太监三访孝,商鞅讲改革国家的政策,孝为大乐。在最初的359年,他担任左书的头,并开始改革,后来他被提升为大梁座。

实行改革

13年(前356年)和19年(前350年),周先旺进行了两次政治改革。变法的内容是“弃雷区,开楼房,实行郡县制,奖农斗法,实行连坐法”。此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

装载废弃矿田和打开建筑物(韩画像砖)

做不到就从上面犯。“,惩罚老师宫子谦和老师公孙嘉。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66年),一个老师和一个神的儿子重新犯法,商鞅被判割掉鼻子。变法已久,秦人大喜。山里没有贼。前340年,秦、赵击败魏之子昂将军,魏割西河、秦之地,民迁大良。这时,魏惠王大发雷霆:“我讨厌我叔叔的话。“商鞅因功被授予商武义称号。

公元前359年,当商鞅协助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的代表人物甘龙和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润是不可改变的,用起来也不容易。“古法没有错,礼貌也没有错。”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有异教,故无古法。皇上不重修旧好,何必追随?”“治天下是不一样的,那时国家是不合法的,所以唐舞不循礼而为王,夏寅不循礼不易死。反古人必不可少,而循礼者不多。”所以主张“立当时,依事而制礼”(《尚军·更法》、《史记》、《尚军列传》)。这就用历史进化论的思想反驳了旧贵族所谓的“法家”、“礼法”,为推行变法做了舆论准备。教材中商鞅论辩图的插图就是当时这场大辩论的写照。

河西之战

收复河西失地,恢复秦穆公霸权,是秦献公和秦孝公两代君主的愿望。秦孝公继位后,收复河西失地是国家的首要任务之一。公元前354年,赵国攻打魏国的盟友魏国,攻陷齐国和(均在今河南长垣县),招致魏国干涉:魏国派兵包围赵国都城(今河北邯郸市)。秦孝公乘魏军主攻之机,出兵攻魏,攻打魏河西长城重要据点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南),粉碎魏军,歼灭守军七千人,占领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这场战争拉开了秦孝公时期收复失地的序幕。作为收复河西失地的主要指挥官,商鞅在战争中显示了他的军事和外交才能。经过两次变法,秦国的国力逐渐强大起来。

安义固阳之战

公元前353年,赵成侯派使者向齐国求援,分两路出兵救赵,一路与齐军和宋?魏国公孙苍率领的部队会师,围攻魏国的襄陵(今河南睢县)。同年,魏军攻打赵国首都邯郸,但被田忌、孙膑率领的齐军击败。又派大将荆轲去救赵,夺取了魏国睢水至涞水之间的土地。公元前352年,秦孝公乘魏国空虚之机,任命商鞅为大梁座,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魏国,占领了魏国故都安邑(今陕西夏县西北)。魏惠王迅速派兵到固阳以东(即丁洋,今陕西省延安市以东)修筑萧山长城(东南起萧山,西北至黄河),以阻挡秦军的进攻。公元前351年,商鞅率兵包围并占领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