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国政治的几个历史问题

1,君主立宪制,或称“虚君主国”(由梁启超在清朝支持君主立宪时创立)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中文译名,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国家制度。君主立宪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主义建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在事务中实现共和制的理想而不采取共和制的政体。其特点是国家元首是君主(皇帝、国王、大公等。,而教皇有时被视为君主)。与其他国家元首不同的是,一般的君主是终身制的,君主的地位在定义上高于国家的其他公民(这是君主与其他一些国家元首的一个区别,比如独裁者,他们把自己定义为公民中的一员,但为了客观需要他必须掌权为国家服务),而且往往君主属于一个特殊的阶层(贵族),另外,世袭制往往是君主的一个特点(虽然在这一点上也有例外)。

2.“君主立宪”和“君主立宪”是同一个制度的两个术语,是同一个东西。

3.广义来说是一回事,但具体来说,英国政府其实是——君主+内阁=英国政府。因为在英国宪法中,行政权属于君主,由官员行使。英国政府的全称是“女王陛下政府”,内阁通常以当时首相的名字来标识,如戈登·布朗内阁。

4.英国君主的特权非常广泛。但是,行使这些权力的通常不是君主本人,而是作为代表的英国国务大臣。例如,政府行政和护照发放由部长处理。一些重要的特权,如解散议会,名义上由君主本人根据首相和内阁的建议执行。根据议会会议记录,君主不能创造新的特权。英国宪法早就规定,政权完全由首相、内阁和英国议会控制,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君主是议会的无党派成员。因此,现代英国奉行君主立宪制,君主的实际作用仅限于无党派职能(如授勋)。这个角色从19世纪就开始定义了。英国作家沃尔特·巴格汉兹在《英国宪法,1867》一书中指出,君主是政府中“庄严”的一部分,而不是实际的一部分。事实上,今天的政治权力是由国民议会、总理和内阁行使的。

5.这是英国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长期斗争和妥协的结果。非常复杂。当时,我不想让英国人为此再流更多的血。保皇党国王和革命都有支持者,斗争会很悲惨。这种妥协也是一个历史问题。即使是现在,英国还有人在讨论是否需要一个君主。只能说,与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还不够彻底。

6.以前是,如果还以贵族利益为重,早就不存在了。这两类人是存在的,只是特点和影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