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的这句话:

其实结合上下文,尤其是这句话后面的话,你就明白了。让西方作家感到好奇的是,公元前后的中国能够萌芽自由经济。

那么问题来了。我猜你想问的其实是“自由经济”。王莽实施了哪些让西方作家认为是自由经济的改革?一个是王莽重组中对数字的理想应用。不必细说王莽改制的事项,简单描述一下就能看出端倪:土地国有,八口之家不得超过900亩;分配较低,1夫妇有不少于100亩土地;每人每年支付1件布帛。这很好,为自由经济奠定了基础。但当时王莽根本无从考证一家八口甚至1夫妻到底是什么,更别说900亩或者100亩的真实性了。无法核实的人口动摇了根基,惠民的利益无法调整和配给。结果可想而知——人民直接反了。

第二,信用体系和政府干预。王莽还建立了信用制度,有点王力可安史的青苗法(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和王莽有点类似,我就不细说了)。即当人民群众遇到生活困难,钱拿不到的时候,政府会出手救助,只收本金不收利息。人家要办企业,就得收十分之一的利息。记住,这个利息是赚的利润的十分之一,不是贷款本金。工商都需要交所得税,也就是今天的企业所得税,但是要低很多,是十分之一。

政府借钱给人民,政府只收取财富增加的佣金。如果它亏损了,连利息都不收,只收本金。你想,如果现在的政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定会加速!多少人死于尴尬?有多少企业死于流水的失败?王莽的政府在2000多年前就能够意识到这一点。难道不值得西方作家好奇和兴奋吗?多么伟大的一代帝王啊!这是现代政府想做又做不好的事情!

然而,我们必须回到数字管理。经济和政治政策越严格,就需要越严格的数字管理来跟上。那时候王莽还没有数字化管理,别说王莽,就算是80年代的中国,他还是没有。就像用细线拴老虎一样。即使结很结实,线还是会断。

王莽的重组并没有持续多久,有的甚至持续了一两个月,在这一两个月内并没有实施。

脱离实际的空谈,最后落得一片森林,毁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