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的政治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不受中央控制,各自为政,互相残杀,中央集权名存实亡。来自诸侯的礼乐征服只能反映封建分封制的崩溃,不会直接推断奴隶社会的崩溃。说反映到奴隶社会的崩溃,有一个隐藏的前提,就是把周代的奴隶社会划上等号,把政治关系等同于周代的经济基础,说上层建筑的变化就是经济基础的变化,这是一种因果颠倒。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只能说经济基础的变化一定会带来上层建筑的变化,不能说上层建筑的变化一定会改变经济基础。更何况现在改变的只是政治主导,而不是整个上层建筑。它只是上层建筑的一个局部层次。这种间接和间接的推论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

理论上,周朝的分封制无非是现代联邦制的典范,但在当时,所谓的“政令来自皇帝”只是大层面的政策。周王室并没有管到地方,只是通过亲戚贵族的关系控制诸侯服从命令,自己守卫。诸侯听命于皇帝,不过是血缘关系(给你面子)或者地缘战略制衡。随着时间的推移,世袭诸侯越来越松散。东周春秋时期,各封建主争霸。随着被吞并领土的扩大,地方势力越来越强大,经济基础越来越稳固,经济演变与时俱进。后来变成了战国争霸的局面,诸侯国实力很大。当然,他们不再听石舟的命令(你打败了谁?),这是向“政令从诸侯”的自然过渡。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在被秦朝统一的时候,决定不走周朝的老路,实行中央集权制,焚书坑儒对抗复古势力,从而为中国两千多年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核心思想沿用至今。所以把分封制的崩溃等同于奴隶制的崩溃是很荒谬的,分封制和奴隶制基本上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