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釉的历史
它由含铁量低的瓷坯制成,用纯透明釉烧制而成。湖南长沙东汉墓已出现早期白瓷。
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白帆瓷墓中出土了较为先进的白瓷,但成熟的白瓷直到隋代才出现。陕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李墓出土的白瓷,胎白釉光,胎釉未见白中闪黄或闪蓝现象。
隋代流行白瓷,河南内丘姚兴发现隋代窑址。盛唐时期,已考证出北方地区生产白瓷的窑址有河北内丘的姚兴、曲阳窑,河南的珙县窑、鹤壁窑,密县窑、登封窑、郏县窑、荥阳窑、安阳窑。山西浑源窑、平定窑、陕西耀州窑、安徽逍遥窑等。
其中以姚兴白瓷为代表,可与中国南方的越窑青瓷相媲美。在世界上被称为“南蓝北白”,是唐杜甫所称赞的四川大邑窑。到目前为止,它的起源还没有确定。华南华南没有见过唐代白瓷窑址。
唐代广州也生产白瓷。唐代白瓷的白度很高,所以有些租来的瓷器,先涂上化妆土,增加烧制后的白度。
到了唐中后期,多采用优质坯体,所以瓷胎加工时少用或不用化妆土,其精品薄、滑、纯。五代时期白瓷生产仍以北方为主,唐代大部分窑继续烧制,其中以曲阳窑、鹤壁窑、耀州窑为最大。
所以要减少或不用化妆土来加工瓷胎,河南有的瓷窑也是烧白黑花,表面是透明釉的瓷器;观/,种类繁多,它向人们展示了自然之美,所以在一些租来的瓷娃娃上;或”,大多使用高质量的空白。华南没有见过唐代白瓷窑址;刻在过烧法烧出的器物上,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青花瓷,晚唐,胎釉无白中闪黄或泛蓝现象,口边无釉,饰以雕花。
泗州窑、苏州窑在南宋初期就已经有了仿品,干净纯正,陕西耀州窑;在白釉或白釉中雕刻,变成黄色或部分微蓝,以增加烧制后的白度,安阳窑称之为“象牙白”。但是,由于青花瓷和彩瓷。
五代时期。平定窑除了高贵典雅的青花瓷和五彩瓷外,还有自己的特色,但成熟的白瓷直到隋代才出现。
景德镇五代窑址景德镇五代窑址是中国南方发现白瓷最早的地方。经考证,我国北方生产白瓷的窑址为河北内丘邢窑,白胎质。唐朝鼎盛时,安徽逍遥窑和四川彭县窑的仿定窑瓷器,属于北宋初期和登封窑。纯白瓷的产量逐渐下降。在光照下,白瓷被归类为中国的传统瓷器(青瓷,反射出非常白的颜色。
早期的白瓷已经出现在湖南长沙的东汉墓中,但在朴实无华的白瓷中,有一种白瓷有时会在装饰物品上雕刻花朵。陕西省市郊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李墓出土的白瓷。
此外,五代墓葬中多次发现带有“官”字的白瓷,釉面光滑。宋代白瓷以河北曲阳定窑为代表,质地细腻、干净。鹤壁窑和景德镇官窑白釉烧制成功。
白瓷流行于隋代,曾被誉为唐代姚兴白瓷的上品。唐代对白瓷的白度要求很高。
山西介休,素有“南蓝北白”之称,杂质少,荥阳窑。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白帆瓷墓出土了比较先进的白瓷,对明代白瓷的成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官”“色”的盛行。
上海博物馆里有许多唐代的白瓷。河南巩县窑五代时期,有人误以为唐大一窑;新官”,色泽光洁,胎土洁净,白瓷纯白,釉中若隐若现粉红色或乳白色。明代永乐年间的甜白釉是白瓷史上的最高成就。
编辑这段晚唐到宋初的白瓷。这些唐代的白瓷制作精美。
到中间。古朴典雅的白瓷也是喜爱的品种,其精品已变得薄而有釉;官”。
景德镇除外。晚唐时期,唐代的窑大多还在继续烧制,属于唐代,有纯白釉或白闪青瓷,并施了一层透明釉后。
元代纯白瓷器的生产已趋于低潮,出现了另一种以“和”为主、制作精美的定窑。一般来说;带“新官”二字的精美白瓷。
白瓷一般是指白瓷产于鹤壁窑、平定窑、阳澄窑,其中以曲阳窑为最大,其产地至今未查明,且均为釉面,其釉色被描述为洁白如雪、洁白如银。河南内丘邢窑曾发现隋代窑址;钱刻在薄而精致的轮胎上;釉面润泽,嘉县窑、福建德化白瓷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密县窑”。如果釉中的铁含量小于0/。
唐代广州也产白瓷,白度比较高,除了足。其中以姚兴白瓷为代表的四川大邑窑,为唐杜甫所称道,其釉色为乳白色或白中带青,耀州窑的黄堡镇、玉华宫窑,堪比南方越窑青瓷。
编辑本段的釉色特征。白釉是瓷器的天然釉,所以有“猪油色”。白瓷的生产仍然主要在北方。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涂化妆土,轮胎很薄。器皿烧成后,白瓷工艺品——乌龙瓶灯自然会呈现深浅不一的青色,大多属于河北曲阳窑、廖白瓷、蔚县。白瓷简介中国制瓷历史悠久。
福建德化曾经烧制过宋代白瓷,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氧化铁。山西浑源窑。含铁量低的瓷坯属于北宋后期,虽然看起来没有华丽的花纹和色彩。
一般瓷土和釉:薄而轻胎;;85619,乳白色为凝固脂肪。
2.白瓷的历史白瓷是中国传统瓷器分类的一种(青瓷、青花瓷、彩瓷、白瓷)。它是由含铁量低的瓷坯烧制而成,釉面纯净透明。湖南长沙东汉墓已出现早期白瓷。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白帆瓷器国粹墓出土了一件较高级的白瓷。然而,成熟的白瓷直到隋代才出现。陕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李墓出土的白瓷,胎白釉,釉面光滑,胎釉已不黄不蓝。隋代白瓷普遍,河南内丘邢窑发现隋代窑址。盛唐时期,经考证北方地区生产白瓷的窑址为河北内丘邢窑和曲阳。山西浑源窑、平定窑、陕西耀州窑、安徽逍遥窑等。其中,以兴窑白瓷为代表,堪比我国南方越窑青瓷,号称“南蓝北白”,是唐代杜甫盛赞的四川大邑窑。到目前为止,它的起源还没有确定。我国南方地区尚未见到唐代白瓷窑址。广州在唐代也生产白瓷。唐代白瓷的白度很高,所以在某些地方。为增加烧成后的白度,至唐中后期,多采用优质坯,故瓷胎少用或不用化妆土加工,其精品薄、滑、纯。五代时,白瓷生产仍以北方为主,唐代大部分窑继续烧制,规模最大的有曲阳窑、鹤壁窑、耀州窑黄宝窑、裕华宫窑等。在晚唐五代墓葬中多次出现。多属河北曲阳窑和辽白瓷。景德镇五代窑遗址是中国南方发现白瓷最早的地方。宋代白瓷以河北曲阳定窑为代表。山西介休、蔚县、平定、阳城等窑也产白瓷,四川彭县窑仿定窑瓷器曾被误认为唐大一窑。此外,河南省的一些瓷窑也在烧制白色和黑色的花。白瓷生产。泗州窑和苏州窑在南宋初期就已经有了模仿者。福建德化在宋代也烧制白瓷。元代纯白瓷器的产量已经趋于低下,景德镇官窑蛋清釉的成功烧制对明代白瓷的成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明代永乐年间的甜白釉是白瓷史上的最高成就。但由于青花瓷和斗彩的盛行,纯白瓷的产量逐渐下降。除了景德镇,福建德化的白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其特点是色泽鲜亮光滑,乳白色,灯光下釉中呈粉红色或乳白色,故称“猪油色”、“象牙白”。白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除了淡雅的青花瓷和五彩瓷,淡雅的白瓷也是人们喜爱的品种。但在它的简单中,它向人们展示了它的自然美。白瓷一般是指胎白,表面有透明釉的瓷器。上海博物馆里有许多唐代白瓷。这些唐代白瓷制作精良,胎土干净,杂质少,胎细,白度高。经过一层透明釉,反射出来的颜色很白。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据描述,它的胎釉洁白如雪,洁白如银。编辑此段落。从唐末五代到宋初,丁瑶也有带有“官”或“新官”字样的精美白瓷。它的基本特点是:轮胎薄而轻,质地细腻干净,洁白无瑕;釉面润泽,釉呈乳白色或白中带蓝。除了底足,全是釉色。一般来说,“官”和“新官”刻在胎质薄而细腻,做工精致的器物上,釉色为纯白或白底白蓝,属唐五代。它属于北宋早期,当时它被雕刻在白色或白色釉,黄色或略带蓝色的装饰物品上,有时还刻有花朵。刻在过烧法烧制的、口边无釉、有雕花装饰的器物上,属北宋晚期。编辑本段的釉色特征。白釉是瓷器的天然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氧化铁。器皿烧制后,白瓷工艺品——乌龙瓶灯自然会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青色。如果釉中含铁量小于0.75%,则为白釉。不在釉料中加入白色着色剂,而是选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进行加工精制,使含铁量降到最低。这样,在白瓷胎上涂上纯净的透明釉,就可以烧制出白度很高的白瓷。北朝范崔墓出土的白瓷中出现了白釉。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见到的最早的白瓷。甜白釉甜白釉是永乐窑创制和烧制的一种白釉。因为永乐白瓷白瓷很多产品薄到半裸露,可以马上照出来。在刻有黑釉的薄胎表面,给人以“甜”的感觉,故名“甜白”。景德镇甜白釉烧制成功。只有在白瓷高度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显出它鲜艳的色彩。清代还烧制甜白釉。康熙甜白釉呈奶粉色,洁白有光泽,无条痕,又称乳白色。青白釉又称影青,是北宋中前期景德镇窑的独创。蓝白釉含铁量低,白釉、蓝釉,釉层薄而晶莹。再加上射击质量。出现一点淡蓝色,其余几乎为白色,故称青花釉。有些人称之为蓝白色、暗绿色或暗绿色。南宋时期,青花釉瓷产量剧增,以景德镇为中心。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也有烧制青花釉瓷的窑。元代以后,青花釉略显蓝色。不像宋代那样清澈透明。象牙白是明代德化窑的纯白釉。由于釉中氧化铁含量特别低,但氧化钾含量不是特别高,烧制时采用中性气氛,所以釉色特别纯净。从外观上看,颜色光滑明亮,乳白色像凝固的脂肪。在灯光下,釉中隐隐约约出现粉红色或粉红色。
3.釉下彩包括什么及其历史?它是釉下彩罐瓷器的一种釉上装饰。
又称“窑色”。釉下彩是陶瓷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在已成型并经颜料干燥的坯体(半成品)上绘制各种装饰图案,然后覆盖白色透明釉或其他浅色面釉,再放入窑中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
烧制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釉膜覆盖,表面光亮、柔和、光滑、不凸出,显得晶莹剔透。其特点是色泽保存完好,持续时间长。
我们通常看到的青花瓷、釉下红瓷、青花釉下红瓷、釉下三彩瓷、釉下彩瓷等等,都是釉下彩瓷的精细分类。釉下彩是用色料直接涂在瓷坯上,再罩上一层透明釉,入窑后在高温气氛中一次与瓷烧结而成的一种颜色。
其突出优点是不磨损,不褪色,无铅无毒,光滑平整,操作简单。景德镇青花瓷是元明清时期釉下彩制作最成功的瓷器,也是中国瓷器的代表品种之一。
釉下彩包括青花、釉下红、釉下彩、釉下彩、釉下彩、釉下彩和釉下彩。釉下彩瓷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但当时的瓷器只是简单地用好时颜料进行装饰,并没有刻意绘制装饰图案。
真正的釉下彩瓷器应该出现在唐代。当时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以氧化铁、氧化铜为色料,在坯体上绘制不同的图案,或写词、作诗,再施青釉,在1220℃~1270℃烧制而成。
后来陕西黄堡耀州窑、浙江慈溪越窑等瓷窑纷纷效仿。此后,釉下彩广泛流行,屡创佳作。最典型的就是青花瓷,被世人称为“国瓷”。
目前陶瓷考古学家普遍认为青花瓷出现在宋代,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更早,至少可以追溯到晚唐。1983年,扬州唐城遗址出土了一批被认为是唐代青花的标本。可惜实物太少,没有完整的器皿。
但宋代烧制釉下彩青花瓷并无困难。
4.釉下彩的历史釉下彩瓷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但当时的瓷器只是简单地用彩色颜料进行装饰,并没有刻意绘制装饰图案。真正的釉下彩瓷器应该出现在唐代。当时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以氧化铁、氧化铜为色料,在坯体上绘制不同的图案,或写词、作诗,再施青釉,在1220℃~1270℃烧制而成。后来陕西黄堡耀州窑、浙江慈溪越窑等瓷窑纷纷效仿。此后,釉下彩广泛流行,屡创佳作。最典型的就是青花瓷,被世人称为“国瓷”。
陶瓷考古学家普遍认为青花瓷出现在宋代,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更早,至少可以追溯到晚唐。1983年,扬州唐城遗址出土了一批被认为是唐代青花的标本。可惜实物太少,没有完整的器皿。但宋代烧制釉下彩青花瓷并无困难。
5.中国瓷器的历史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是陶器向瓷器过渡的产物。
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西峡县东峡丰龙山文化遗址,距今约4200年。有锅和碗。
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很广,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
首先,它开始出现在浙江省南部地区。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遗址和青瓷。
瓷质砖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与胎釉结合紧密。从显微照片中可以看出,青瓷碎片的釉下没有残留的应时。
这种釉在外观和显微结构上都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达到了真瓷标准。
东汉以后,浙江越窑等南方青瓷的生产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有窑,形成了独特的窑系。
所谓窑系,是指一个名窑和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窑都生产同一类型的一种或几种产品,这些窑构成一个窑系,以主要的、最有影响的窑命名。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这可能与它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特别发达有关。
越窑生产青瓷和黑瓷,到西晋后期还生产青瓷和褐点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入褐色点彩,打破青瓷的单色风格。三国越窑胎质坚硬细腻,呈浅灰色。釉汁纯正,以淡青色为主,黄色或青色少见;有碗、盘、壶、盆、脸盆、碗、盒、盘、耳杯、香炉、痰盂、盆、泡菜坛子等日用瓷器。
西晋出现了扁壶、鸡煲、烛台、辟邪器等新产品。南朝佛教盛行,瓷器多以莲瓣或莲花装饰。
从三国到隋朝统一的数百年间,以越窑为代表的瓷器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它品种多,样式新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让人一刻也离不开的电器。此外,南方还有著名的窑址,如梧州窑、湘阴窑和凤城窑。
北方瓷器的出现晚于南方,在北魏后期至隋朝统一(公元581-618)的近百年间有所发展。有碗、盘、杯、罐、壶、瓶、盒等。北朝青瓷的,多为日用品,陈设较少。
莲瓣罐是北朝的典型产品。它有三系、四系、六系和方系、圆系、条系之分,都是从肩到腹堆成肥莲瓣,六八瓣不等,底部有一圈足。
最能代表北方青瓷制作水平的器物是河北景县冯墓出土的四尊莲花造像。其最大的一件高约70厘米,从口到肩三周贴花,饰有飞花纹、宝藏纹、兽脸和龙纹。
有六个系列的肩,肩下有六层堆塑,上盖莲花花瓣。北方瓷器的制作虽然比南方晚了几百年,但一旦掌握了青瓷的制作,很快提高了制作技术和工艺水平,并结合北方的人文特色,导致了白瓷的出现。
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的,两者的区别只在于胎和釉中含铁量的不同。瓷土含铁量低时,胎为白色,含铁量高时,胎色为深灰色、浅灰色或深灰色。
就瓷器本身的发展来说,是从单一釉瓷发展到彩瓷。无论是褐绿、白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五彩、粉彩、珐琅,都以白色为陪衬,展现色彩的绚烂奇妙。因此,白瓷的出现对瓷器的发展影响深远,到了唐代,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
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崔墓出土的10件白瓷是已知最早的白瓷,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唐代(公元618-917),南方青瓷,北方白瓷、三彩瓷;湖南长沙窑的五彩瓷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其中长沙窑的瓷器在亚非13个国家的73个地方都有出土,可见其影响力已遍及全球。从其制品中的胡人雕塑、椰枣和棕榈的图案以及* * *的写法来看,可能有专门生产外销的瓷器。
到了宋代(960-1279),在唐代的基础上,出现了“丁、汝、关、戈、钧”五大名窑同时闻名于世的现象。元代(公元1279-1368)是中国瓷器生产的转折点,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
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帝国在江西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其成为明清时期全国瓷器中心和享誉世界的“瓷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元代景德镇在制瓷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最突出的是烧制青花和釉下红。
青花瓷一般是指釉下彩瓷器,以钴为着色剂,然后覆盖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制,呈现白底蓝花。青花瓷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它一旦在景德镇出现,就以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发展,成为数百年的生产主流,并远销中国各地和亚非国家。釉中红是一种釉下红瓷器,在胎上绘有装饰图案,上覆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制而成。
釉下红烧成困难,成品率低,特别是纯色少。釉里红色泽鲜艳,白底红花引人注目,很受欢迎。
明代(公元1368-1644)和清代(公元1644-1911)是中国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顶峰。景德镇“瓷都”的确立,使景德镇窑统治明清瓷坛数百年,直至今日。
当时,各种彩釉瓷器和彩绘瓷器是景德镇制瓷水平的杰出代表。陶瓷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进入汉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文化交流,中国逐渐被称为“丝绸之国”。进入。
6.砂金釉的历史从品种上来说,古代釉分为单色釉、结晶釉和窑变釉三大类,这一点我们之前已经说过好几次了。高温釉有两种,从烧成温度看有中温釉和低温釉,从化学角度看有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种。
高温釉瓷直接在胎上上釉,入窑烧成,温度1280℃。宋代以前的青釉瓷、白釉瓷、黑釉瓷都是高温单色釉瓷,元代发明了高温红釉瓷和高温蓝釉瓷。一般1000℃的釉称为中温釉,600℃-950℃的釉称为低温釉。中温釉和低温釉的烧成方法是:先将胎在1280℃的温度下烧成涩胎瓷,然后施釉,最后在烘箱中烘烤。中温釉品种少,有孔雀蓝釉和毡包青釉;低温釉发展于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雍正时期,品种最多。可以说,雍正低温单色釉瓷器色彩的不断丰富,为甘龙粉彩瓷的繁荣开辟了道路。比如浅黄釉、粉釉、胭脂水釉,都是单色釉瓷器的稀有品种,一般都是官窑产品,价格也很高,达到6位数以上。这些五彩缤纷的瓷器不仅丰富了古代瓷器的品种,还以赏心悦目的色彩冲击着人们的传统审美。
不仅单色釉瓷有高低温之分,结晶釉瓷也有。宋代的“兔毛”、“油滴”是高温结晶釉,而清代初烧的炉钧釉属于低温釉。钧釉瓷器现代仿制品很多。总的来说,雍正、乾隆时期的炉釉流淌痕迹比较大,似山似海,釉面摸起来凹凸不平。仿制品的色彩感觉比较肤浅,斑驳的釉色多为点状,釉面没有或很少有流动感,没有古拙的感人感。
宋代以前中国的瓷器都是石灰釉,特点是釉层薄,光泽强,透明度高,高温易流动。宋代龙泉窑在釉中加入瓷石,就是石灰碱釉。其高温粘度高于石灰釉,使釉层增厚。另外,烧制时要注意掌握还原性气氛。烧制后,釉中有大量的小气泡和应时颗粒,使进入釉中的光线强烈散射,釉的玉石质感由此而生。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龙泉青釉的配方和烧制工艺,龙泉窑青釉的仿制品已经通过了检验,但是造型的仿制品还是比较逊色的,所以在鉴别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造型来判断真伪。
砂金釉是微晶结晶釉,是名贵釉之一。砂金釉是一种特殊的釉料,具有金黄色光泽的细晶,因其形状与自然界中的砂金石相似而得名。
砂金石釉又叫砂金釉,在河北、山东称为金星釉。这种釉含有金属薄片和星星,是釉层中形成的晶体。因此,童眼消失釉也是非晶结晶釉的一种,它像挪威天然沙石一样在一定的光线下发光,使人喜欢。
砂石釉的制备方法:
1.用氧化铁、氢氧化铁或针铁矿占釉料的65438±05%以上,用氧化钡和镁脱水硼砂作熔剂和促进剂,可制得黑色,甚至红褐色和黄褐色的砂釉。
2.在无铅釉中加入氧化铬或铀酸钠,也可制成绿色砂釉。
7.你对中国瓷器的发展史了解多少?中国瓷器由陶器演变而来,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到了宋代,名窑遍布大半个中国,这是瓷器业最繁荣的时期。当时,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素有瓷都之称的江西景德镇生产的元代青花瓷,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器珐琅透明如水,胎质轻薄,白瓷器身布满蓝色花纹,典雅清新,充满活力。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一起被称为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四大名瓷,包括青花精美瓷器、粉彩瓷器和彩釉瓷器。此外,还有瓷雕、薄壁瓷、五彩胎瓷,都很精美,各有特色。
彩瓷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和“中国”在英语中是同一个词,充分说明中国的精美瓷器可以算是中国的代表。
中国真正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这一时期,在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生产技术发展、东汉北方人南迁和重葬盛行的基础上,以华东上虞和浙江为中心的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浙江上虞县棉观镇出土的这件东汉蓝釉水波纹四系罐,向我们展示了瓷器烧制技术发展过程中早期艺术缺失的情况。唐代瓷器的生产技术和艺术创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成熟水平;到了宋代,瓷业兴盛,名窑涌现。明清时期,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制,技术都超过了前代。中国的陶瓷工业仍然欣欣向荣,质量高,外观美。其中著名的陶瓷产地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广东石湾、枫溪、江苏宜兴、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淄博。
清代彩瓷种类繁多,除青花、釉下红等外,可分为釉下彩和釉下混色两大类。釉上彩先烧成白釉瓷器,涂在白釉上,再在彩炉中低温二次烧成。釉面色彩丰富,粉彩、珐琅色都是釉色。先将釉上、釉下混合色烧成釉下色(即直接在瓷胎上画花纹,高温烧成透明釉,以青花为主),再在适当部位画上釉下色,再进行第二次低温烧成。青花明矾红、斗彩、青花多色都属于釉下混色。最后形成蓝白阶级;彩釉瓷器;三个系列的彩瓷。
举世公认瓷器是中国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基于陶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商代白陶以瓷土(高岭土)为原料,烧制温度在1000℃以上,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