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的疆域和爵位使用了多少年?

发源于山西汾河流域,原名姜(今山西翼城东南),后迁新田(今山西曲沃)。春秋初,疆域尚小。在(676-651年前)积极向外扩张,先后西兼并耿(今山西河津以南),占领黄河以西部分地方。向北合并霍(今山西省霍县西南);它向南吞并了魏(今山西芮城)、禹(今山西平陆)、郭(今河南单县)等国;他还打败了北帝,打败了,所以南有河南函谷关天险,西有秦国,西有河西,北有狄。周襄王在文公年间(公元前636-628年),把、文、元(今河南北部济源、武陟)之地给了南阳,又夺取了郑的虎牢关、魏国的殷墟和东方的鲁国之地,于是他的势力又侵入了山东,疆域更加扩张。到春秋中期,山西大部分地区(北方除外)、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陕西东部、山东西部现在横跨五省。

晋国与晋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一部各民族国家不断融合的螺旋式历史。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各民族、各个国家创造了无数的先进文化,这些不同的先进文化最终汇聚成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两周的时间,正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各国纷争,相互竞争,解放思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其结果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空前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提到这段历史,就不得不提到晋国及其灿烂的文化。直到今天,晋国的许多历史典故妇孺皆知,广为传诵。比如秦晋之善,楚材之用,三家之避,国君之骨,赵之孤,绝症,山川,聋耳,三家等等。因此,简要回顾晋国历史,了解晋国考古在这里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晋国文化,进一步更全面地探讨两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晋国的建立和繁荣

殷周时期,太岳山西麓的回鹘中上游有一个古唐国,其范围相当于山西南部的翼城、曲沃、绛县之间。唐朝历史悠久,它的祖先是著名的家族——帝尧。西周初年,死后不久,唐参加了和蔡叔发动的叛乱,被周公所灭。为了加强唐朝的统治,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周成王封弟弟虞书为唐朝皇帝。《史记·金世家》记载:“唐在河汾之东,百里之外。”同时也记载了虞书封唐的过程:“为王奏,伐桐叶为爵,曰:‘若以此封之’。卫诗要求一个日期来建立一个叔叔。王乘说,“我会和他一起玩。”卫诗说:‘天子不是开玩笑的。字是史书,礼是成就,乐是曲。"所以他封虞书为唐朝皇帝. "这一记载虽有戏谑的成分,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初分封制这一政治事件的历史背景,其深层原因是为了捍卫千里君王和新兴王朝的统治。

当虞书封了唐朝,他举行了一个盛大的仪式来授予土地和人民。王乘给了虞书“九姓五吏”,帮助他建立新政权;此外,他还被警告要在唐国境内“立夏治疆”(《左传·丁公四年》)。这一系列措施使虞书能够顺利地开始管理这个新国家。

在死后,他的儿子谢的父亲继承了王位,将国号从“唐”改为“晋”,谢的父亲也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晋侯。“金”这一称谓沿用了近700年。如果把朝鲜、赵、魏“三晋”算在内,晋国历史接近900年。

从封开始,历经晋侯父、武侯宁国、成侯辅仁、李厚甫、一九、司徒、姬、穆侯等,九世同堂。公元前785年,晋穆侯公死,皇位被其弟夷叔篡夺,太子太尉被迫逃亡。四年后,公元前781年,太子复仇回来了,攻打并杀死了他叔叔的舅舅,为晋文公夺回了政权。这场内乱看似对晋国社会影响不大,却成了晋国长期内乱的前兆。

晋文公是晋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公元前771年,与郑武公、秦襄公联手,保护周平、王栋迁洛,从而稳定了东周初年的局势。平护送有功,周平王赏赐。晋国历史上获此殊荣的只有三个人,分别是唐叔虞、晋国的侯文和后来称雄天下的重耳。晋文公没有辜负周平王的殷切期望。公元前760年,活捉并杀死了非正统王谢,结束了周王室两王共存的十年,成为再造周一生的功臣。尽管如此,晋国在当时的诸侯国中仍是百里之外,政治经济实力远不及齐、燕、楚。

晋文帝晚年,随着周王室的衰落,晋国也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公元前746年,晋文帝病死,其子为晋昭帝继位。金昭侯忘了父亲攻杀叔侄夺回皇位的艰辛,将叔侄封在曲沃,人称曲沃桓叔,为自己种下了苦果。从此,晋国开始了长达六七十年的皇位内战。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血腥屠杀,公元前678年,桓叔的孙子曲沃公爵一举消灭了残存的晋国官署,最终以曲沃副业的方式结束了长期的内乱,统一了晋国。史书将这一历史事件称为“曲沃代义”,这是晋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晋国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难怪春秋中后期的晋人忘记了他们的祖先和其后的十代君主,而只崇拜曲沃武功。

曲沃武公被周王室正式列为诸侯后,只当了两年国君就去世了,他的儿子为继位。早些年朝贡大众,晋国还是个小国,周围小国很多,戎狄杂居,经常流窜到晋国劫掠骚扰。此时的齐楚秦都已经成为幅员辽阔的国家,对晋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发展晋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与诸侯争霸,首先巩固了政权,然后扩张了晋国的疆域,使晋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作为曲沃孝宗的后代,晋献公亲眼目睹了他的父亲吴宫与晋公氏的血战。为了避免这种被动局面,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召集亲信,计划铲除已成为晋国新贵的桓叔和庄伯的后代,以巩固自己的政权。之后通过江都的扩张和军事力量的发展,逐渐兼并周边小国。当晋献公的霸权蒸蒸日上时,办公室里最年轻、最漂亮的妻子李记指挥了一场争夺王位的内乱。在这场内乱中,太子自杀,次子和三子易被带走。公元前651年,晋献公病逝,李记之子西岐终于如愿继位,但很快在献上公灵前,被大夫里克、皮政率领的三子私族杀死。接着,大夫荀封之子卓子为国君,瑞克等人杀了卓子。在这种情况下,公元前650年,伊吾首先回到晋国,成为晋国君主龚辉。晋的登基并没有使晋国摆脱的叛乱。相反,由于反对内部党派和对外国不守信用,它有内忧外患的危险。公元前645年,晋国和秦国终于在河津和万荣之间的汉源爆发了战争。晋国在这场战斗中一败涂地,金和其他医生成了秦国的俘虏。最后,晋国被迫同意秦国的条件,割让五城,并以晋国太子(子)为人质,换取晋国。李记之乱和汉源之战打断了晋国的繁荣,延缓了晋国称霸世界的进程。直到儿子重耳结束逃亡生涯重新掌权,晋国才真正走上了称霸之路。

晋国的霸权

重耳是晋献公五个儿子中最有才华的。他的命运坎坷。逃亡国外19年,先后被流放到戎狄部落、齐、魏、曹、宋、郑、楚等国。历经艰难困苦,他终于来到了秦国。公元前636年,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耳打败了新即位的晋怀公,回到了晋国,并为晋文公登上了王位。

晋文公的聪明才智和流亡生涯成为他宝贵的政治财富,为晋国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登基后,立即展开政治经济改革,很快取得明显成效。即位第二年,周王室造反,王襄同父异母的弟弟太子戴和共同把王襄逐出周,自立为王。周襄王逃到郑国,郑国急赴晋国。晋文公抓住这个政治机会,亲自带兵迅速平息了叛乱,并护送周襄王回到洛邑。为了表示感谢,周襄王把周国首都的八座城市送给了晋国。此举令诸侯刮目相看,金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但路还很长。当时实际控制诸侯国的是楚国。所以,要想称霸天下,首先要征服楚国。

楚国地处南方,因地处满静,历来为中原各国所不齿。早在两周前,楚国就吞并了许多从中原分离出来的小国,势力逐渐发展到黄河流域。公元前638年,宋楚争霸,楚国大获全胜。此后,除晋、秦、齐之外的诸侯国都向楚王进贡。公元前634年,宋反叛楚国,回到晋国。第二年,楚出兵伐宋,包围了宋朝都城商丘。宋向金求援,晋楚之战一触即发。

楚国包围了宋朝,使金声名大噪,但金还是不愿意主动与楚国对抗。晋文公采取了一系列迂回战术来诱导和迫使楚国采取主动。最后,楚终于按捺不住,在城濮与金军决战。结果金军大获全胜。城濮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例,极大地挫伤了楚国的锐气。从此,楚国的盟友纷纷背弃楚国,转而投靠晋国。同年五月,晋文公邀周襄王到建土(今河南荥阳)见诸侯,襄王立晋侯为晋伯,可以令王讨伐诸侯。晋国从此确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权地位。

晋文公是晋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他虽然执政只有八年,却使晋国从一个诸侯国发展成为中原的超级大国,开创了晋国的霸权,建立了以晋国为中心的政治秩序,为晋国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濮之战的胜利虽然造就了晋国的霸权,但是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并没有减少,晋国与秦、楚、齐大国之间也是如此。其中,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有公元前628年的秦晋之战、公元前597年的楚谨之战、公元前589年的晋齐安之战、公元前578年的晋秦马隧道之战、公元前575年的楚谨鄢陵之战。经过几十年的战争,晋国的实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时晋国内部的政权也受到了大夫们的严峻挑战。期间虽有夏宫之战,政府取得了对卿大夫斗争的胜利,但仍无法摆脱其他卿大夫的独裁。一时间,晋国内部外交艰难,出现了严重的霸权危机。公元前573年,孙周在新田登基,向晋襄公进贡。鉴于晋国的危机,哀公在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晋国的霸权复活。然而好景不长,丧公在位时间只有16年。公元前558年,哀公卒。年仅十岁的太子彪登基为,刘清掌权。于是,诸侯们无所适从,哀公的霸权开始衰落。此时,刘清对大国霸权不再感兴趣。他们最关心的一是如何兼并土地,夺取政权,二是探索新的统治方法。同时,诸侯国也对连年战乱深恶痛绝,普遍要求停战。公元前546年,等十四国在宋西门外联合,楚为盟而战,使楚献得以提升。从此,金一统天下的时代结束了,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公元前482年,晋与吴在黄池相遇,吴王着手抢盟,晋不得不让步,标志着晋争霸的正式结束。

三族分晋秦灭三晋

从公元前557年晋平公登基到公元前453年的100多年间,是从独裁到晋国分裂的过渡期。这个时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50年六部大臣轮流执政,能够维持相对平衡的政治局面,但都在暗中加紧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下一次合并做准备。过去50年是刘清合并的时期。先是赵、韩、魏、直四大家族消灭了范、中行,然后是、魏、韩消灭了直博,各尽所能地瓜分土地,最终形成了三族分晋的局面。三族分入晋国后,晋国的官职虽然还存在,但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赵、魏、韩被周威烈封为诸侯。公元前376年,晋国最后一个君主被废黜为,晋国彻底消失了。春秋时期的晋国被三晋继承和发展。

三族分晋是中国历史转折的重要标志。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主张以公元前453年三族划分为晋朝作为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界线,这似乎是有道理的。

从公元前453年开始,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此时赵、韩、魏虽未被周王室正式立为诸侯,但实力早已跃入诸侯之列。春秋合并后,西周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其中,被称为战国七雄的赵、魏、韩、齐、燕、楚、秦七国名列其中,从晋国分离出来的赵、魏、韩三国名列其中。其他四国都是春秋时期的老牌强国,可见晋、三晋的实力。三晋除了基础雄厚,在战国前中期一直处于诸侯国前列。

三晋中最大的是赵,其疆域以山西太原和河北邯郸为中心,占据山西中部、北部和东南部的部分地区,河北省东南部和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的部分地区。魏国的领土比赵国略小,它占据了山西西南部和东南部的部分地区以及河南北部和西部以及陕西沿黄河的地区。韩国领土最小,占临汾、运城部分,山西东南部大部分,河南中部。

战国中期的三晋,经过战国初期的改革发展和向外扩张,已经占据了北起大青山、南至南阳、西至西和县、东至齐燕的广大地区,包括山西全境、河南、河北大部以及山东、陕西、内蒙古部分地区,这是秦国东进中原的最大障碍。如果齐新在三晋齐心协力,就没有秦国的崛起和挺进中原。但三晋内斗,互相削弱,给了秦国一步步向东推进的机会,最终被秦国吞并。公元前230年,朝鲜灭亡。公元前225年,魏国灭亡了。公元前222年,赵彻底灭亡了。至此,以晋国为基础分离出来的韩、魏、赵,在200多年后被秦国彻底吞并。公元前221年,秦国统治全国,结束了战国时代,中国进入帝制时代。

晋国重要考古发现

山西是晋、三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遗址和墓葬遍布全省大部分地区。山西考古50年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是晋国考古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使我们对晋国史和两周史有了新的认识。

一、侯马晋国遗址

为期两周的山西考古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侯马晋国遗址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始于20世纪60年代。侯马的晋国遗址,即新田遗址,从公元前585年到公元前403年是晋国的首都。晋国于182年在此建都,经历了一个由强到弱,直至一分为三的历史过程。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灿烂的文化都起源于这里。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第一次发掘中,发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铸铜遗址,发现了3万多件陶器图案,其中约65,438+00,000件带有图案,约65,438+0000件具有可识别的形状,约65,438+000件具有匹配和可修复的形状。通过与这些陶器模型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山西浑源和太原赵庆墓葬中的青铜器大多产于此。此外,河南、河北、陕西、内蒙古等省也发现了明显来自侯马铜铸遗址的青铜器,可见金代铜铸业的生产水平和规模非同一般。

20世纪60年代的另一个重大发现是侯马誓约遗址的发现,出土誓约书5000余件,可辨认的656件,每件10字以上,200字以上,多写在有书法的玉器上。舒梦一经发现,就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其内容大致反映了晋末赵、范与中国银行之间的尖锐斗争,是研究晋国历史和中国古代史非常难得的资料。

除了60年代侯马的考古大会,新田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一直在陆续进行。其中,牛村、王乘、北务、王萍、沈泰、马庄、白店等7座古城的发现,诗鬼、制陶、骨器等作坊的发现,南西庄、一公司、煤灰制品厂等祭祀遗址的发现,马尚、乔村等墓地的发现。这些发现为我们了解和研究金国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二、天马-曲村遗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晋国的最初封地和天马-曲村遗址。

本文的发现和研究反映了这一艰难的探索过程。该场地位于翼城县和曲沃县交界处,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西周遗址。1963年,北京大学考古系与山西省文管会联合进行了第一次调查试掘,1979年第二次调查试掘,1980至1990年七次大规模发掘,但最重要的发现是90年代晋侯墓地的发掘。

上世纪80年代末,晋南盗墓活动猖獗,盗墓者将黑手伸向了2000多年来无人知晓的晋侯墓地。为了保护这一千年遗产,从1992年到2000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发掘,2006年5438+0年和2002年,发掘了剩余的墓葬。截至目前,共发现9组19座墓葬。除了M64组是一个晋侯和两个夫人外,其余都是一个晋侯和一个夫人。据考证,九组晋侯夫妇墓的时代上限不早于西周早期,时代下限不晚于春秋早期。九组墓中的九代晋侯分别是晋侯谢——武侯宁——成侯辅仁——伊九——司徒——纪(苏)——穆侯王菲——侯文邱,他们父子与《晋族史志》记载一脉相承。这一认识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9组19晋侯墓中,11保存完好,8座被盗。尽管如此,还是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尤其是那些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一经出土就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人们不仅赞叹其高超的艺术价值,也为其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所震撼。

从种类上看,晋侯墓地的青铜器种类繁多,有器皿、酒器、乐器等。从组合和数量上看,晋侯墓地的青铜礼器体现出重食、重乐的特点。比如,晋代侯墓几乎都埋有食器、锣、锣和乐器,夫人墓几乎都埋有食器、锣和锣,没有锣和铃。从青铜器铭文来看,金代苏中的铭文长达355字,最短的一件铭文也是5字(金代文鼎)。这些铭文记录了金代的名称或文字以及以前未被发现的多种历法,是研究金代世系和西周天文历法的重要资料。从纹饰来看,晋侯墓地的青铜器形制多样,有圆鼎、方鼎、暖鼎等。耳鼎,耳鼎,耳鼎;柱足鼎,蹄足鼎。青铜纹饰平行简约,平面立体交叉,风格独特,充分体现了晋国青铜艺术的高超境界。

根据功能的不同,晋侯墓地中的玉器大致可分为三类:祭祀用玉(包括瑞玉、祭祀用玉)、装饰用玉和陪葬用玉。按形态可分为几何形态、意象形态、意象形态等。礼玉包括玉戈、玉簪、玉璧、玉簋、玉坛、玉鼓等。特别是玉环和玉鼓,是西周最早的玉器。装饰玉包括各种组玉和其他各种装饰观赏玉,是晋侯墓地中规模最大、最精彩的一类玉。它取材广泛新颖,造型优美自然,反映了西周玉器业的高超水平。如M63:41,一组由玉皇、玉挂、牙冲、玉管、料珠、玛瑙管组成,共204件,其中玉皇数量达到45件,气势恢宏,不同凡响。玉饰上的纹饰做工精致,姿态各异,有双龙纹、双鸟纹、人龙结合纹等等,尤其是组的下端。这种大型群饰典雅华丽,为了解西周时期的玉器制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萧声装饰玉器小巧玲珑,种类繁多,既有现实生活中的人,也有常见的动物。它们大多结构精确,制作精美,栩栩如生,具有高度的真实感和动态性。如M8: 184玉人,身高9.1,宽3.3厘米,墨绿色,长发,浓眉,大眼睛,宽鼻子,穿高领毛衣,右领,梯形腰,前面挂着叶子形的护膝,领、腰、裙四周交叉斜格纹腰带。金代侯墓地出土的随葬玉器有玉佩、玉甑、玉握、玉踏等。其中以玉佩最为精美,如M62: 20,由48件玉饰组成。五官由24件形状各异、雕刻精美的玉饰组成,尤其是额头上的虎形饰。回过头来看,还挺有动感的,整套包层也是五颜六色的。

三、太原赵晋清陵。

1988年3月至10年3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太原市文化管理委员会在太原市南郊金胜村西北发掘的晋国赵卿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晋国贵族墓。墓室是用石块和木炭堆积而成的大型木墓,有一个竖洞,口大底小,形似水桶。墓口东西11,南北9.2,墓底8.8、6.8、14米深。墓室里有墓主人的棺材、四位烈士和各种陪葬品。有3100多种陪葬品,包括青铜、黄金、玉器、骨头、陶器和贻贝。其中青铜器1690余件,按用途可分为八大类:礼、乐、军、御、具、饰、件、饰。青铜礼器是随葬品的核心,共110余件。主要器皿种类有鼎、豆、壶、镜、盘、鸟像、炉等20余种。鼎只有8种27件,形制丰富,古朴典雅。青铜乐器是一套65,438+09件编钹,分为龙形钹和散钹两组。它们高大豪华,整套钹能奏38个音,形成整齐的六个半八度系列,旋律优美,旋律清晰,填补了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项空白。赵卿墓中有500多件兵器,有剑、匕首、戟、钹、矛、刀、斧、镞等,大部分仍锋利如初。除了石磬,玉器几乎都是玉器,多在棺中。玉器种类繁多,有黄、元、桓、燕、佩、钧、圭、玉龙、玉壶等,制作精美,令人赏心悦目。

赵卿墓北7.5米处,有一座埋战车坑,由战车坑和战车坑组成。平面呈方尺形状,面积约150平方米。坑内南北共46匹马,坑内汽车自西向东排成两排,共16辆,均为木质实用型汽车,气势磅礴。汽车的种类多达七八种,根据汽车的外形可分为方形和圆形,其中圆形汽车是中国唯一的一种。

根据墓葬的形制、随葬青铜器的纹饰、青铜戈的铭文以及墓葬位于晋阳古城附近的事实,墓葬的主人应该是春秋末期统治晋阳的诸侯(赵阳)。

四、其他重要墓葬的发现

除了这些重大发现,还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墓葬,限于篇幅无法一一介绍。只能点这里增加对晋国考古的全面了解。主要包括:1953、1954洪洞方堆村发掘的西周遗址和墓地,发现有铭文的甲骨文。在1958和1961年发掘的万荣寺前春秋墓葬中,出土了两件刻有“太子”字样的吴国青铜戈。20世纪70、80年代在闻喜国商村、邱家庄等地发掘的西周至汉代墓葬,其中1989出土的“守灵人”六轮青铜战车,是青铜艺术的瑰宝..1983年出土的潞城潞河7号春秋墓,共有随葬品500余件,其中青铜器170余件,玉器170件。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长子县春秋七号墓,已收集了500多件随葬品。1987期间,对临沂程村春秋墓地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52座,车马坑8座,收集随葬品1500余件。1978出土的浑源李煜村春秋墓,是春秋时期国家的墓地。1923发现几十件青铜器,大部分出口海外,只有少数被上海博物馆收藏。1964原平支峪村发现的东周墓,藏有一件珍贵的《广鉴》,是晋吴友好交往的见证。20世纪60年代发掘的长治流域东周墓葬,尤其是东西并列的M269和M270,一直被认为是春秋中期的标准墓葬。1999年间,长子县鲍店镇发掘东周墓,随葬品180余件,其中仅青铜礼器30余件,铜鼎12件。这是近年来在山西发现的一座重要的晋国墓葬。

这些重大的考古发现涵盖了从西周早期到战国晚期的历史阶段,是我们了解和研究晋国历史的珍贵资料。正是因为这些重要的发现,我们才逐渐理清了晋国的历史面貌。

此次展出的晋公墓青铜器玉器13件套和赵庆3件套,是从晋国数千件出土文物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珍品。仔细观看、细细品味,我们不难领略到晋国辽阔的辉煌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