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豆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古人爱红豆为相思?
诗人王维曾经写过脍炙人口的相思,来形容对红豆的思念。
“当那些红色的浆果在春天到来时,在你的南国枝头泛起红晕。愿你多采一些,作为我们爱情的象征。”
短短的四行诗,既道出了红豆的生长地和条件,也道出了红豆对相思的寄托。
可见红豆早在唐代就被公认为相思对象,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相思对象。
其实古代有很多代表相思的物品,比如柳枝、手帕、梳子等。在古代,玉佩和许多其他物品可以寄托他们对相思之情。但是红豆为什么出名?直到现在,人们提起相思,第一反应是红豆最相思?
说到红豆,就不得不从红豆的相思之名说起。
据说古代有一对相爱的情侣。这个人参军一年。他老婆天天想老公,他却见不到。他每天看着山和树,祈祷他的丈夫尽快回来。因为妻子的相思病越来越严重,整天在树下哭泣。终于,她哭了。
当她再次哭泣时,眼里不再是晶莹的泪珠,而是血和泪。当它们落下时,它们是鲜红的,变成了红豆。红豆带着女子相思之苦落入土中,生根发芽,长成树,结满红豆,坚硬光亮如血,称为相思。这就是红豆“相思豆”名字的由来。
古人总喜欢赋予简单的物件丰富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内涵。在这样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背景下,红豆在众多相思单品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民间还流传着红豆的特殊含义,为红豆增添了不少吉祥之意。
在古代,人们决定恋爱的时候,会给喜欢的人红豆,用表情和含义来珍惜;结婚时佩戴红豆制成的手镯或吊坠,这样婚后可以白头偕老,拥有无与伦比的爱情;婚后,人们还会把红豆放在枕头下,祈求新婚夫妇生活幸福。
但是,仅仅依靠传说和民俗,还不足以让人对红豆送来的相思如此重视。要达到世界歌唱的巅峰,一个对象的地位和意义离不开文人和诗人的帮助,而名人的诗词歌赋就是最好的宣传方式。
即使是最普通的物件,加入文人的诗词中,也会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除了王维在《相思》中提到红豆的相思之苦,唐代才思敏捷、一直与诗人李商隐齐名的文也写到了红豆的相思之苦。
“玲珑骰子安猴豆,不知道想不想你。”这是文最经典的红豆诗之一。三言两语,相思之意无穷。红豆虽然不是真的刻在骨头上,但只有红豆的镶嵌,才能立刻让人联想到无尽的相思。
除此之外,还有欧阳炯。屈大均纳兰性德。在等待著名诗人的时候,曹雪芹在诗中描写了红豆的相思。每一首诗都饱含情怀,无法表达每一天的相思。
《南乡子》中“烟暖雨早,满院子花。”摘了一对红豆,低头,含泪说暗流。“雨后院子失落的场景,加上相思红豆,刻画了一对深情的男人雨后在院子里照看红豆,伤心地思念老人。
而偏爱红楼的朋友,一提到相思,就数宝玉的《红豆屈》最难忘。
“相思无尽血泪投红豆,春柳花开不尽。”短短两句话,真的让我仿佛看到了诗中美人清瘦秀气,眉头深皱,独自相思的悲伤场景。
但文人骚客写的诗,却给红豆带来了深刻的相思之意,也包裹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浪漫故事,提升了红豆在人们心中的相思地位。
红豆在相思中的地位,不仅是文人诗词的加持,更源于其独特的本体特质。
只是有了文化名人的加持,如果商品本身不够好,即使成为人们喜爱的商品,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逝去。
红豆的这些特性,让它牢牢地坚守着自己在寄托相思中的地位。
1.便于携带
古代没有汽车和飞机,出行只能靠自己的腿,花一点钱就可以骑马或者骑马。但无论如何,你想在古代旅行是不能什么都带的。你平时带的东西,太重又占地方,一般都是被遗弃的,只有那些必需品和精致的物品。
红豆红豆体积小,携带方便。无论是直接放在香包里,还是戴在手上,都非常方便,不会占用有限的行李空间。
2.它不虫蛀,不腐烂,易于储存。
红豆比较硬,不容易被虫子吃掉,也不容易腐烂。
对于需要长期佩戴的东西,除了轻便易携带,重要的是保证质量。它们不可能有一天突然坏掉或者被虫子吃掉或者腐烂,红豆正好满足了这些需求。
相思豆的寓意是什么?它不像玉那样容易破碎,也不像木头那样容易腐烂。红豆比较硬,不容易腐烂。也让人愿意随身携带这件物品来表达对对方的爱。
此外,中国自古以来“爱比金更强”的思想认为,无论什么感情,都要像黄金一样足够坚定,不要轻易分散,才能被世人称颂和传唱。
所以红豆坚硬的质地正好符合古人对情感的希冀,加上它的相思之意,最适合相思。
3.人们很开心
古人崇拜太阳。火和其他物体象征着不朽和誓言,憎恨胜利和驱魔。同时,它们与太阳有关。与火有关的红色物体也被赋予了相关的文化和精神含义。
众所周知,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爱红色。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对红色商品有着特殊的执着和追求。
“红”无处不在,比如红色的中国结,红色的门,红色的礼服。特别是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特别喜欢用红色来装点节日的气氛,红色意味着吉祥。
而且在穿衣打扮上,中国人的皮肤也是和红色很相称的。白皙的皮肤衬托出一抹红色,让人看起来更有弹性,更有光泽,更漂亮。
红色的金合欢豆色泽鲜艳,无论从传统的色彩崇拜还是审美情趣,都非常符合古代人的审美喜好。
相思豆的寓意是什么?综上所述,红豆对于相思的寄托,远非纯粹的相思。还包括中国人对传统文化中红色的执着追求和不朽,对盟约的希冀和希望,对自然的特殊崇拜和对忠诚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