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的背景

创作背景: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诗,写于1935。1934 10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追击,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他们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福建出发,途经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省区。

一路上,战胜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行军二万五千里,历时整整一年,终于在1935+00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取得了长征的决定性胜利。《长征七法》这首诗,既是对长征一年来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的回顾,也充满了欢乐的战斗豪情。

诗歌欣赏:

这首诗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杰出范例,是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它只用了八句话,五十六个字,高度概括和艺术地反映了长征的伟大历史壮举。

颛顼、景濂采用“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将长征途中的“千山万水”具体化。对联气势磅礴,项链温柔淡泊。谢榛《四物诗》中有一句话:“虽韵适色,两联贵于一强一淡”,这种“强”“淡”对比的高超艺术技巧,显然用在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