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铁矿的历史
1加蓬共和国
(加蓬共和国,加蓬共和国)
独立日:8月17 (1960)
国旗:长方形,长宽比为4: 3。从上到下,它由三个平行的水平矩形组成:绿色、黄色和蓝色。绿色象征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加蓬被誉为“木材之国”和“绿金之国”。黄色象征阳光;蓝色象征海洋。
国徽:由一棵巨大的奥卡米树、一个盾形纹章和动物组成。奥卡米树象征着该国丰富的森林资源。盾牌上的图案由国旗的三种颜色组成,上部是绿色大地上的三个金色圆圈,象征加蓬丰富的矿产资源;下半部分是一艘帆船在海上航行,挂着国旗,象征着民族进步的意志和海上活动对国家的重要性。纹章的两边各有一只黑豹。纹章上方用拉丁文写着“同心同德奋进”,下方用法文写着“团结、勤奋、正义”。
国家政要:哈吉·奥马尔·邦戈总统,1967,11年6月继任,1973,1979,1986,65438年2月正式当选总统。
自然地理:面积26.7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贯穿中部,大西洋与西部接壤。东部和南部与刚果接壤,北部与喀麦隆和赤道几内亚接壤。海岸线长达800公里。海岸是平原,南段有沙丘、泻湖和沼泽,北段有面向大海的悬崖。大陆是海拔500-800米的高原。伊本吉山海拔1575米,是中国的最高点。奥戈韦河从东到西贯穿全境。属于典型的赤道雨林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6℃。
人口:1180000(1999)。属于班图族的部落有40多个,主要有方(占全国人口365,438+0%)和巴普努(占22%)。官方语言是法语。民族语言是芳语、缅因语和巴泰凯语。50%的居民信仰天主教,20%信仰新教,10%信仰伊斯兰教,其余信仰原始宗教。
首都:利伯维尔,人口40多万(1999)。
非洲热带风情的加蓬厅装饰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9个省(河口省、滨海奥戈韦省、尼扬加省、中奥戈韦省、上奥戈韦省、奥戈韦-洛洛洛省、奥戈韦-伊温多省、恩圭内省和沃勒-恩特姆省),下辖44个州、8个县和65,438+02个市。州下面是村庄。
简史:12世纪,班图人从非洲东部迁徙到加蓬,在郭维河两岸建立了一些部落王国。15世纪,葡萄牙人首次来到加蓬海岸贩卖奴隶。18世纪法国逐渐入侵。从1861到1891,全境被法国占领。1910被划为法属赤道非洲的四个领地之一。1911年,法国将加蓬等四个领土转让给德国,加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回归法国。1957年初,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 8月17宣布独立,但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民盟总书记莱昂·姆巴在1961当选为首任总统并组建政府。1964年2月,军队发动政变,法国介入。政变失败,Mba重新掌权。Mba于1967病逝,由副总裁邦戈继任。1973年2月,邦戈正式当选总统。
政治:现行宪法颁布于3月26日,1991。宪法规定加蓬实行三权分立,各政党根据多党民主原则参加选举。总统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7年,可连任一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有权解散议会、任命总理和根据总理建议任命政府成员,并主持部长会议。总统和总理共同拥有最高行政权力。总理对总统和议会负责。1997年4月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总统候选人最高年龄限制;总统职位空缺时,由参议院议长或第一副议长代行总统职权,30至40天内组织总统选举。代理总统的人不能参加总统选举;新宪法还规定设立副总统一职,由总统任免,对总统负责,完成总统指定的任务。在总统选举或总统职位空缺期间,副总统职位将立即暂停。立法权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任期分别为5年和6年。其主要职能是制定法律、监督政府工作和批准对外战争。每年举行两次例会。议会两院议员分别通过直接普选和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分别为5年和6年。
在首都利伯维尔,各大酒店的大厅都装饰着异国的热带非洲风味,环境舒适宜人,深受游客青睐。图为墙上装饰着非洲部落肖像的人脸拼图,工艺精湛。
经济:被列为非洲法语区唯一的“中等收入”国家。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石油基采掘业发展迅速,加工业和农业基础薄弱。石油、锰、铀和木材曾是经济的四大支柱。已探明可采石油储量约4亿吨,锰矿储量2亿吨,占世界储量的25%,居第四位。是世界第三大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产量稳定在200万吨左右。铀品位高,储量约3.6万吨,在非洲仅次于尼日尔,居第二位。铌储量约4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5%。铁矿石储量在800 ~ 10亿吨之间,品位超过60%。其他矿藏包括磷酸盐、黄金、重晶石、镍、铬和锌。森林面积22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5%,原木储量约4亿立方米,居非洲第三位,仅次于刚果(金)和喀麦隆。主要树种为奥库美木和奥兹戈,其中奥库美木蓄积量1.3亿立方米,年产量250万立方米,居世界第一。采矿是加蓬的主要经济部门。60年代初开发石油,95%的石油出口。出口收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5,438+0%,出口总额的80%,国家财政收入的62%。工业主要有石油冶炼、木材加工和食品加工。农牧业发展缓慢,粮、肉、菜、蛋不能自给,60%的粮食需要进口。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面积的2%,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7%。主要农产品是木薯、香蕉、玉米、山药、芋头、可可、咖啡、蔬菜、橡胶和棕榈油。主要出口石油、木材、锰和铀;主要是进口食品、轻工产品、机械设备等。主要贸易对象是法国等西方国家。
充满部落文化和热带气息
在加蓬,柱廊随处可见。
新闻出版:《团结报》,创刊于1973和65438+2月,是加蓬最具影响力的报纸。1990先后创办《振兴报》、《消息报》、《蝉报》。其中,振兴日报是亲民主的;《消息报》是反对党全国伐木工人联盟的机关报;蝉是一家私人报纸,全是法语。加蓬通讯社是官方通讯社,成立于6月1966 11。加蓬第一电台建于1959,有中短波和调频发射台,用法语广播,是国营电台。第二家电台成立于1973。此外,还有Moyabi短波电台(非洲一台)、团结电台、乡愁电台、太阳电台等5家民营电台,其中非洲一台建于1981,为加法合资,在非洲影响力较大。加蓬电视1台建于1963,属于国营,在各省都有转播台。加蓬电视二台覆盖利伯维尔建于1973。此外,还有私营电视台,如非洲电视台(电视3台)、中央电视台(电视4台)和电视加台。
外交:奉行全方位、不结盟、国际合作和睦邻友好政策。倡导外交现代化,以适应贸易全球化和经济、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需要;倡导发展南南合作,开展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反对任何国家称霸世界,主张各国平等,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强调睦邻友好和非洲团结;倡导“对话、宽容、和平”的原则处理国际关系;我们主张通过对话、和解、协商和非暴力来解决世界和地区冲突。
与中国的关系:1974年4月20日,加蓬与中国建交。
2安哥拉
①国名:安哥拉共和国。
独立日:165438+10月11 (1975)。
国庆节:165438+10月11 (1975)。
国旗:长方形,长宽比为3: 2。旗地由两个平行的长方形组成,红色和黑色。旗帜中间是一个交叉的金色弧形齿轮和一把弯刀。弧形齿轮和弯刀之间有一颗金色的五角星。黑色是对非洲大陆的庆祝;红色代表反抗殖民者的烈士的鲜血。五角星代表国际主义和进步事业,五个角象征团结、自由、正义、民主和进步。齿轮和砍刀象征着工农兵的团结,代表着对早年起义进行武装斗争的农民和士兵的纪念。
国徽:圆形。圆形表面为浅蓝色,圆周由安哥拉主要农产品玉米、棉花、咖啡和绿枝的齿轮和图案组成。下档与绿枝交界处是一本打开的书,象征着教育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书的上方是冉冉冉冉升起的太阳,象征着这个年轻的国家;太阳的光芒与锄头和砍刀交叉,象征着国际主义和人民永远前进;它的上方是一颗黄色的五角星,意思和国旗一样。底部的黄丝带用葡萄牙语写着“安哥拉共和国”。
国家政要: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总统,自9月以来一直担任总统1979。
自然地理:位于非洲西南部,北与刚果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接壤,东邻赞比亚,南接纳米比亚。西临大西洋,面积654.38+0.24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50公里。全国大部分地区是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东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大西洋沿岸是平原地区。中西部比那高原的莫克海拔2620米,是中国的最高点,也是整个国土的主要分水岭。在高原西侧,沿海平原北高南窄(240-48公里),局部形成高达65,438+0,000米的悬崖。海岸线是直的。有许多河流呈放射状水系,其中大部分是刚果河(扎伊尔河)和赞比西河的上游支流,水力丰富。主要河流有库班戈河、宽扎河、库内内河和宽多河。北部的刚果河(扎伊尔河)是安哥拉和刚果(原扎伊尔)的界河。全国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南方为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750-1,500mm。森林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南方草原辽阔。
人口:1365438+万(2001年估算)。主要有欧文本杜、姆本杜等。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大多数居民说班图语。49%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其他大部分居民信奉拜物教。
首都:罗安达
简史:中世纪时期,安哥拉属于刚果、恩东戈、马塔姆巴和隆达。葡萄牙殖民舰队于1482年第一次到达安哥拉,1560年入侵恩东戈王国,1576年建立罗安达城,并从这里继续向南方和内陆扩张。在1884-1885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称为葡属西非。葡萄牙占领了安哥拉的全部领土。1951年,葡萄牙将安哥拉改为“海外省”,并派总督统治。50年代中期后,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MPLA)、安哥拉人民解放阵线(NPFL)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相继成立。1961 2月4日,“安人民运动”开始武装斗争。1975 65438+10月15、上述三个组织与葡萄牙政府就安哥拉独立问题达成阿尔布尔协议。6月65438+10月31日,三个安哥拉组织和葡萄牙当局组成了过渡政府。不久,“SPLM”、“ANLF”和“安盟”之间爆发武装冲突,过渡政府于8月解体。葡萄牙当局于6月5438+0975、165438+10月10宣布“将权力移交给安哥拉人民”。6月165438+10月11日,“安仁运动”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阿戈斯蒂·新内图任总统。1976“安仁云”击败“安伦”部队,将“安盟”部队赶出城外。1992年8月,安哥拉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安哥拉共和国。
政治:现行宪法颁布于1975,11,1978,1,191。宪法规定实行多党制。共和国总统任期五年,可以连任。总统也是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有权颁布或废除法律,宣布战争或和平状态,任命和罢免政府部长、高级军事将领、州长、总检察长、最高法院法官等。议会的权力与政府的权力是分开的。法院和法官有权独立行使司法权。宪法还规定,安哥拉不参加任何国际军事组织,也不允许外国在本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1992年8月,议会决定将国名由“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改为“安哥拉共和国”;“人民议会”改为“国民议会”;各级法院都删除了“人”字。
经济:矿产资源丰富,盛产石油和钻石,石油开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次是钻石、铁、铜和锰。农业人口占90%左右,耕地很少耕种。主要农产品有咖啡、剑麻(两者在非洲均排名第二)、棉花、油棕和玉米。畜牧业主要以养牛为主。沿海渔业发达。过去粮食自给有余,咖啡出口量居世界第三。然而,旷日持久的内战严重阻碍了安哥拉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近百万人死亡,近65438+万人残疾,农田荒芜,工业衰落。大多数工业是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加工,罗安达有一个大型炼油厂。石油出口居首位,其次是咖啡、钻石、铁矿石、剑麻、鱼产品和木材。进口车辆、机械、原材料、化工产品、消费品等。安哥拉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仅次于尼日利亚。安哥拉的石油主要用于出口,石油出口收入占出口总额的90%。石油产量占安哥拉国内生产总值的45%,国家财政收入的85%至90%来自石油工业。
外交:奉行反帝反殖、和平共处、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与中国关系:1983 65438+10月12、安哥拉与中国建交。
政治概述:
独立后,安哥拉长期处于内战状态。在葡萄牙、美国和前苏联的推动下,安哥拉政府和安盟经过六轮谈判,于5月1991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签署了《比塞和平协议》。协议生效后,双方基本遵守停火。9月29-30日,1992,安哥拉举行首次多党大选。安仁允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在总统选举中领先。安盟拒绝接受选举结果,安哥拉再次陷入内战。1994 165438+10月20日,安哥拉政府与安盟签署卢萨卡和平协议,恢复实施和平进程。1998年底,由于安盟拒绝执行和平协议,内战再次爆发,和平进程夭折。2000年4月,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加强对安盟的制裁。2002年2月22日,安盟主席萨文比在战斗中被政府军击毙,和平进程出现重大转机。3月13日,安哥拉政府停止了军事进攻。4月4日,安哥拉政府和安盟正式签署停火协议,多斯桑托斯总统宣布内战结束。8月,安盟完成了非军事化,5 000名安盟士兵被编入安哥拉武装部队。2月初,安哥拉总统任命前内政部长南多为总理,并相继任命多名安盟人士担任省长、部长和驻外大使。同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全面解除对安盟的制裁。至此,安哥拉和平进程取得了决定性的、不可逆转的胜利,人民期盼已久的和平真正实现。安哥拉从此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走上了和平重建的道路。
宪法:现行宪法颁布于1975 165438+10月11,历经四次修改。根据《宪法》,安哥拉的首要目标是消除殖民主义的遗产,建设一个繁荣、民主和无剥削的国家。实行多党制;共和国总统任期五年,可以连任;总统也是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有权颁布或废除法律,宣布战争或和平状态,任免政府部长、高级军事将领、州长、总检察长、最高法院法官等。宪法还规定,安哥拉不加入任何国际军事组织,也不允许外国在本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
议会:安哥拉国民议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职能:修改宪法,批准、修改或取消法律;审查和批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工作;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国家和政府机关的工作;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并且监督它们的执行;给予特赦;宣布戒严法和紧急状态法,并授权总统宣布战争或和平状态。任期五年,每年召开两次例会。
本届议会根据多党选举结果于6月1992 11组建。目前,在220个议会席位中,安仁运动占129个席位,安盟占70个席位,另外21个席位属于另外10个政党。现任议长:罗伯托·安东尼奥·德·阿尔梅达,安哥拉人民运动议员,以1996当选。
政府:安哥拉现民族团结与和解政府成立于4月1997+01,2002年2月5日再次改组。改组后重新设立总理一职,共设29个部,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