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沿岸的摩梭人
摩梭人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又因为人口少,被纳入纳西族。他们的文化自成体系,与周围的族群相互影响。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是中国仅存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女离婚”制度。摩梭人的婚姻不是原始的母系氏族制度,而是明清封建土司制度的产物。成人礼是摩梭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摩梭人13岁算成年。女人穿裙子,男人穿裤子。所有没有通过成人仪式的孩子都穿着亚麻长袍。成年就可以结婚,所以女孩13,4岁就成了妈妈。
走婚是摩梭人特有的习俗。摩梭人基本没有婚姻制度,但婚姻也是被民众认可的,男女关系相对稳定。母亲在家庭中是绝对权威的,掌管一切。母亲通过男女婚姻为女儿选择丈夫,维系感情,生下下一代。生下来的孩子会给娘家,生父会在满月时公开摆酒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避免同父乱伦。男人称自己的女情人为“阿霞”,女人称自己的男情人为“条子”。男的白天回自己家上班,女的晚上留宿。如果女方家有体力劳动,可以请他留下来帮忙。女方过年去男方家做客,双方走的像亲戚一样。男方没有抚养子女的义务,子女当然也没有义务在他老的时候赡养他。白天,女方有自己的母亲和兄弟姐妹,到了晚上,所有的“阿珠”都要去约会,和“阿霞”一家待在一起。几代父亲白天都不和老婆孩子住在一起。父亲老了,结婚有困难,子女可以去探望。如今,当地摩梭人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国家为他们建立了学校。现在所有摩梭人的后代都进入了学校。他们有的考上了山外的名牌大学,当然不能结婚。但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孩子,依然有结婚生子的习俗。同病相怜的男生称赞婚姻好,可以减少很多婆媳矛盾,兄弟姐妹可以和睦相处,不会因为琐事吵架。
当地的摩梭人大多把房子租给外国人做旅游民宿,家人自己盖个小房子住,每年有几十万的租金收入。另外,村里组织他们在码头做游船生意,每天按时上下班,一船8个游客,每个50元。特殊情况下,他们需要向村长请示。每天的收入都要上交村里,年底给各家各户分红,过着简单的集体主义生活。
早上我们乘坐游船,摩梭的游船,去里比岛。位于泸沽湖中南部,用土布半岛将泸沽湖一分为二,西北面向蛇岛。岛的一边是石笋,成为天然的码头。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直通岛顶,路旁有许多杜鹃花和野樱花树。花的尽头是藏传佛教寺庙,李屋比寺,李屋比岛,谢瓦岛,日格岛,也叫泸沽湖,蓬莱岛。Rivubi岛是湖中五个岛屿中最大的,植被最好。“日比比岛”在摩梭语中是“歇在中间”的意思。以岛为界,岛的北部变成四川,南部是云南。
哥哥坐在船头向前划桨,姐姐坐在船尾把握方向。摩梭人的兄妹是兄弟姐妹,默契配合,环岛漫游。游客穿着救生衣坐在船的中间,欣赏和观看泸沽湖的美丽景色。当船划到岛的北部时,杜诗梅让我们看看这里的湖有什么不同。所有人都立即注视着湖面。哇,清澈的湖水怎么会有深浅两种颜色?湖底绿意12米深,宛若一幅山水画。哥哥说这里有地下泉水,可以直接喝,远离尘世。地处深山的泸沽湖一泓清泉清澈见底,十几米深的湖水仿佛能直达湖底。游客们一边赞叹泸沽湖的美丽,一边伸手去湖边品尝,一股清凉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
湖面上一群群野鸭自由自在,和鱼儿嬉戏,好不自在。易德开满了小白花,点缀着随风飘扬,点缀着湖泊。空中的海鸥随着游船上下飞舞,游客们乱扔面包屑,导致大批海鸥争抢食物,近距离观看海鸥,引得游客们纷纷欢呼并与之合影。
弟弟妹妹黝黑的皮肤,是高原气候送来的善意礼物。两天强烈的紫外线也让我露出了本来面目。杜诗梅好心提醒我用围巾遮住脸。在和杜诗梅聊天时,我了解了一些摩梭人的习俗。每个人都邀请杜诗梅唱歌,但杜诗梅没有拒绝。她像百灵鸟一样歌唱,歌声婉转清亮,飘在湖面上,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哥哥总是面带微笑,话不多,回答问题。
杜诗梅感到遗憾的是,虽然他们的孩子都上学了,但他们并不热衷于学习摩梭民歌,他们总有一天会迷失方向。
岛游回来,码头岸边有个当地老奶奶在卖苹果。苹果是紫红色的,与其他地方不同。我停下来,拿起一个,放在鼻子下,使劲嗅了嗅。一股淡淡的水果味刺激了我的味蕾。老奶奶热情地介绍,这是泸沽湖当地的高原糖苹果,很甜。远离尘嚣,海拔2865米的高原上,泸沽湖畔,阳光悠长,生长中的苹果绝对是10元(3斤)。我当场用纯净水洗了一个,咬了下去。那种味道绝对是我的味蕾从来没有感受过的。香味浓郁,又脆又甜,我吃的很开心。
美丽的泸沽湖,神秘的女儿国,传说中的摩梭人,终于见证了美丽,情结得以释然。
再见,我会再见泸沽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