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从辉煌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古代辉煌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1.政治制度:长期的封建统治是抑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是最早进入并最终脱离封建社会的国家,长期充满弊端的封建统治严重制约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大致可以分为官方科技和民间科技两大类。官方科技就是皇帝召集身边一批有识之士搞所谓的科学研究为自己服务。比如北宋苏颂发明的水运相机,就是专门给皇帝看时间用的。许多炼金术士的职责是在皇宫里为皇帝研究长生不老药。这些科学研究大多是为了取悦皇帝或完成皇帝的任务而进行的,虽然大多目的单一,成果有限。但水运仪、天文台等成果价值巨大,数学、天文学的研究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科技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许多成果由于挂上了御用招牌,不能在第一时间被人民群众应用于生产实践,成为一种无法进一步发展的空洞理论。民间科技是由对科技感兴趣的普通人(如沈括、李时珍)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积累了经验的人(如毕升)发展起来的。因为没有一定的组织和安排,结果良莠不齐。此外,由于有些技术只有皇室才能拥有,尤其是天文学,民间的研究被政府压制甚至禁止,没有发展的温床。再比如,古代陶瓷也分官窑和民窑,官窑技术严禁向国外传播,严重影响了官窑和民窑的技术交流,进而影响了陶瓷工业的发展。所以,在这样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下,科学技术根本无法得到充分发展,总是依靠前人留下的成果沾沾自喜,甚至沾沾自喜。一代人依赖另一代人,结果只能是越来越落后。在这样的封建制度下,即使每一代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学家,也深深影响了科技的整体发展。古代的中国就像一个人年轻时立下丰功伟绩,老了却不上进,只欣赏年轻时的丰功伟绩,最后失去了抵御外界侵扰的能力,导致被人践踏的悲惨下场。

二、国策:“重农抑商”的严重政策,让科技可有可无。

古今中外的科技发展,都必须依靠国家力量的支持和正确的科技政策。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的官僚体制是科技发展繁荣所依赖的民主制度的死敌。统治阶级要求科学技术服从自己的利益,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大量与手工业生产发展有关但与自己切身需要无关的科学技术被忽视甚至被遏制。如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天工开物》一书,是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宋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总结。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但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中没有得到重视和应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是种植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交换很少,不需要复杂的科学技术来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了技术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把科学向前推进十所大学以上。”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并不像西方那样迫切,这使得先进的科学技术处于一种可分配的尴尬地位。而且到了清朝,严重的闭关锁国和盲目自大让科学技术更加没有存在的必要。当英国使节去见乾隆皇帝,要求进行贸易时,乾隆皇帝的答复竟然是:“中国物产丰富,应有尽有,所以没有依靠洋货来交换需要的商品。”就连林则徐在禁烟之初也认为:“我中原有数万里地,生产富裕,不借钱买货。(如果中国闭关锁国),恐怕各国都要以此为生,我从此休息。不重视商品交换,就不会有提高生产的动力,也就没有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这样的态度,怎么能低着头向西方学习更先进的技术呢?没有发展的欲望,没有前进的动力,没有外界的刺激,所以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于时代是历史的必然。

三、教育制度:科举制度的落后是科技落后的直接原因。

我国历史上长期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但科举制度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所以偏重政治和伦理,忽视自然科学。考试内容仅限于儒学和儒学,很少涉及科技,这是一个很大的弊端。不把精力放在科举上,不足为奇。所以很多读书人一辈子都在科举上,怎么可能去学数理化?而且,即使获得了名气,也是一个没有思想和实践能力的“模特”。哪里能负担得起科研的重担?另一方面,参加八股考试的都是有名气的,搞科研的即使有兴趣也拿不到政策和经济支持,成了穷书生。他们哪里买得起科研?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全国科研人才严重不足。没有这样的人才,对科技发展是致命的。同时,相对于西方进步的教育制度,中国曾经在世界上占有优势的传统科学在近代让位于西方自然科学也是理所当然的。西方出现了伽利略、哥白尼、牛顿、莱布尼茨,中国出现了谁?那么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国古代先进的科技呢?对比一下它现在的实力。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长期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不发展就会被赶超,这是历史的必然。

第四,思维观念:忽视科学技术,缺乏逻辑体系,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儒家重视人文而非科学和工程,重视意识形态而非实践。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真正推动科技发展的人是“不以士大夫为耻”的,所以杨振宁先生认为:“儒家文化的保守性是中国抵制西方科学思想三个世纪的最大原因。”过度的轻视让科技进步举步维艰。另一方面,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中可以明显看出,大多注重直观总结和经验归纳,而缺乏严谨的思维和逻辑。这也体现在科学的分类上。以至于李约瑟先生在编撰《中国科学技术史》时,不得不用现代科学的分类方法,将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内容提取出来,让世界知道了中国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换句话说,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取得了什么,是外国人帮我们找到的,而不是我们自己。比如沈括的笔谈,宋的天宫,孙思邈的朱,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都有很大的价值,但都停留在实践和记录上,不经过推理和演绎,思维很难有质的飞跃。所以中国的九章算术还没有升级到几何元素,天是圆的。虽然单独搞理论不可行,但如果几千年来实践和记录都没有达到理论上的新高度,必然没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西方列强能用我们发明的指南针找到我们,用我们发明的火药打开我们的国门,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那时候我们是在用指南针技术制作指南针看风水,用火药当鞭炮发出爆裂声渲染喜庆的气氛。

5.学术氛围:保守、沉默的学术氛围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

秦始皇的中央集权专制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学术氛围最浓厚、成就最丰富的百家争鸣时代。受几千年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在言语、行动和学术观点上都很谨慎和谦虚。他们什么都不敢说,什么都不敢做,固守“中庸之道”,不善于深入研究,不善于不认同前人的观点。在这种死气沉沉的氛围里,即使发展,也是一步一步的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同时期的大踏步前进,文艺复兴产生了现代自然科学,启蒙运动增强了科学意识,科技革命将这一发展推向高潮。另外,此时西方大学正在迅速崛起,尤其是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的建立,对西方的科技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中国,不仅不重视向西方学习,而且只有洋务运动等少数运动受到保守派的强烈阻挠,从而使知识分子更加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