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谈谈印度的发展史吗?

印度* * *和中国的全称。1947以前,印度的历史疆域包括现在的* * *印度共和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孟加拉人民。1947之后的历史版图只包括印度和中国现有的版图。中国史书《史记·大宛列传》称印度“有毒”;《后汉书·西域传》还有人称之为“天竺”;玄奘《大唐西域记》原名“印度”。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与中国、缅甸、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接壤;东南濒临孟加拉湾,西南濒临阿拉伯海。西南隔阿拉伯海与马尔代夫相望,东南隔巴基斯坦海峡与斯里兰卡相望。陆地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8亿(1985)。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族、泰卢固族、孟加拉族、苹果酸族、泰米尔族、古吉拉特族、卡纳达族、马来亚拉姆族、奥里雅族和旁遮普族。此外,还有几十个少数民族。居民主要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兰教。其他宗教有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印地语和英语都是官方语言。首都新德里。

史前印度(公元前600年前)史前印度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石器时代、印度河文化和恒河文化时代。

印度旧石器时代从喜马拉雅冰川序列第二冰期开始,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在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主要是狩猎和采集,他们可能已经开始驯化牲畜和种植大麦。

印度的新石器时代大约是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这一时期的工具有石叶石器、磨制石器和骨器。其中以石叶石器为主。此外,陶器在公元前五千年中期开始出现。大部分器皿是锅、碗和罐。外面有简单的彩色图案。新石器时代居民从事畜牧业、农业和狩猎,饲养牛、绵羊和山羊,种植大麦、小麦和枣树。

在新石器文化和哈拉帕文化之间,有一个石与石结合时代的文化。它的年代大约是从公元前四千年中期到公元前三千年中期。主要分布在恒河和贾穆纳河之间的地区、旁遮普省、拉贾斯坦邦北部和古吉拉特邦。工具主要是石叶石器、磨制石器和骨器。但红色青铜器经常出现,包括斧、凿、锤、匕首、手镯、别针、铜条等。,但数量不多。陶器以轮制为主,有双色和多色彩陶。石和石时期,经济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养牛、绵羊和山羊,种植大麦、小麦、豆类和葡萄。早期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是印度河流域文化(也称为哈拉帕文化)和恒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铜时代文化,存在于公元前2350年至公元前1750年之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最重要的城市是哈拉帕和摩亨佐律界英豪,它们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消失。然而,哈拉帕文化仍然保留在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和北方邦。(参见印度河流域文明)

恒河文化繁荣于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600年,是印度著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为梨俱吠陀时期,约为公元前1800年~公元前1000年。后期约为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600年(见《吠陀经》)。

前吠陀时期的主要地区是旁遮普和北方邦的西部边缘;后吠陀时期的主要地区是恒河上游平原、北方邦西部和拉贾斯坦邦。前期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无贸易,无城市;后期以农业为主,其次是畜牧业,广泛使用铁器。早期的经典经常提到部落,但从来没有提到部落地区。皇位似乎是世袭的,但它没有专制权力。后期出现了区域性王国的迹象。早期经典中很少提到家庭,社会还是部落的;后期,部落社会分裂为瓦尔纳的四个社会。四种瓦尔纳中,首陀罗是最下层,吠陀是中层,赫鲁晓夫和婆罗门是上层。贡品是自愿的。早期,宗教是自然力的人格化,没有祭祀的仪式程序;在后来的宗教中,梵天是最高神,动物神占据重要地位,在祭祀中大量祭祀被杀,婆罗门创造了祭祀节目。

古印度(公元前600年-公元800年)的历史特点在于瓦尔纳制度的建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赠地制度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度的转化,佛教由盛转衰,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古印度文化因不同时期和地区而有不同的名称。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北印度文化被称为佛文化和孔雀王朝文化。公元前和公元初,南北之间的文化是萨塔瓦塔纳王朝的文化。繁荣于4 ~ 7世纪的北印度,是笈多王朝文化,是抗日王王朝文化。南印度的古代文化始于公元前,但在最南端的国家中则更晚。

佛陀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2世纪)从吠陀时期结束(公元前600年)到莫杰托王国的孔雀王朝,历时400余年,是继印度河文化城繁荣之后的第二个城市繁荣时期。这期间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古印度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恒河中游(今北方邦和比哈尔邦东部)出产的丰富谷物满足了大国的金融需求。佛教文献记载,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莫杰托、甲尸、□萨罗、后记□、古卢、普哲罗、犍陀罗。在这一时期的列强中,瓦尔纳的等级制度取代了部落制度。君主和战士成为Khshatriya,牧师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民和纳税人成为吠陀,服务于以上三个层次的劳动者成为首陀罗。

孔雀王朝时期(公元前322年~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85年),莫杰托王国孔雀王朝的建立者是与佛陀同时代的比皮弥罗。到了南多王国,国家强大,步兵20万,骑兵6万,战象6000头。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军进入旁遮普,踌躇不前。在孔雀王朝,只有国王才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朝贡。孔雀王朝的王权,标志着在一个大国中,君主制取代了和谐制。孔雀王朝的王权标志着赫鲁晓夫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是婆罗门在孔雀王朝还是有权力的。孔雀王朝的社会是奴隶社会。其特点是奴隶制不发达,主要是家奴,没有大量的奴隶用于生产劳动。阿育王统治时期,古印度奴隶君主制的中央集权统治达到了顶峰。外敌入侵时期(公元前200年-公元200年),孔雀王朝灭亡后,印度西北部有外敌入侵。首先,公元前2世纪初,中亚的夏季希腊人入侵印度西北部。然后就是其余人的入侵,塞尔维亚人和大月氏。其中最重要的是圭双帝国在印度的统治。库朱拉·卡迪塞斯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家越来越强大,入侵印度,消灭了印度境内的大夏残余。在颜高真和甘尼谢加统治时期,他们不断入侵印度,从西印度到恒河流域中部都被纳入了归爽帝国的版图。在Kaneshega的支持和保护下,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缅甸等地。

在萨塔瓦哈纳时期(公元前65438年+000 ~公元200年),萨塔瓦哈纳王国300年的历史融合了德干文化和北方文化。那里的国王首先将土地授予婆罗门,并对部落地区实行军事统治。

笈多王朝(320 ~ 540)时期,笈多王朝在鬼斧神工的废墟中崛起。基石是在275年打下的。4世纪初以恒河中游(今北方邦和比哈尔邦)为根据地,统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约120年。它的军事力量依赖于骑兵。资源依赖于印度中部和比哈尔邦南部的铁矿石。对外贸易依赖来自印度北部的丝绸。向笈多投降的小王国中,少部分由笈多国王派出的官员直接统治,大部分由地方酋长间接统治。所以笈多的官员比孔雀王朝少,行政组织也相对简单。官员的工资一部分是现金,一部分是批地。乡镇政府比过去更重要了。王权缩水,官职世袭。对外贸易正在萎缩。种姓的种类和贱民的名字增加了。偶像崇拜在寺庙中越来越普遍。当时文化灿烂。两部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迦梨陀罗的《沙恭达罗》手稿和更早的《往昔书》都是笈多王朝时期编纂的,还编纂了一些法书。在艺术方面,中国和印度的阿旃陀石窟丰富多彩,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见阿旃陀石窟彩色图片)古印度(公元前3世纪-公元6世纪)

杰日国王时期(606 ~ 647),杰日国王是古印度最后一位著名的皇帝。当时外贸不景气,缺钱。政权追随笈多,但更为分散。都城从华氏迁到了群女,也就是从一个外贸城市迁到了一个军政重地。抗战王死后,北印度表面上的统一宣告结束(见抗战王)。

古代南印度(公元前200年~公元750年)南印度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几个诸侯国,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行政系统和收税机构。所以,每个国家,每个诸侯都在不断地发动战争,扩充自己的财力。南印度的社会发展相对较晚。耕作农业和考利河三角洲国家的形成始于公元前2世纪。最南端国家的历史开始于1世纪。古代南印度分为两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公元前200年至公元300年;第二个时期是从300年到750年。由于政治上的分裂,第二期国家数量较第一期有所增加,商业城市和货币经济均有所下降。所有国家都实行赠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