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山陵的历史
古称金陵山,紫金山* * *有三座东西平行的山峰。
主峰是北峰,其他是天宝山和茅山,著名的中山陵就在那里。
中山陵是中国现代伟大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中山陵坐北朝南,其中纪念堂为三牌坊的宫殿式建筑,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的横幅。
纪念馆内摆放着孙中山先生的大理石雕像,墙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纲要》全文。
中山陵于1926年春开工,1929年夏竣工。
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墓门、碑亭、纪念馆、墓室。
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看起来像一个躺在绿色地毯上的“自由钟”。
山脚下的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塔尖,半月形的正方形是钟顶的弧形,墓顶的墓顶像一个钟摆锤。
当时孙中山先生的丧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
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图案获得了一等奖。
吕彦直还被聘为陵墓的总建筑师。
这组建筑在造型的组合、色彩的运用、材料的表达、细节的处理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色彩和谐,从而增强了庄严的气氛。
陵墓入口处有一座高大的花岗岩牌坊,上面有中山博士用金字书写的“博爱”二字。
从拱门到祭坛,共有392级石阶和8个平台。
台阶由苏州花岗岩制成。
这是一座宫殿般的纪念馆。
纪念馆的门楣上刻着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个字。
大厅里有一尊中山先生的大理石雕像,高4.6米,栩栩如生。它是世界著名雕塑家保罗·兰多夫斯基的杰作。
雕像周围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
纪念馆东西挡土墙的大理石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亲笔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纲要》。
厅后有双墓门,两扇前门为铜质,门框为黑色大理石。
有一幅孙中山先生手书的横幅“伟大的精神终结”。
双扇为单扇铜扇,门上刻有“孙中山先生墓”石刻。
入口为圆形墓,直径18m,高11m。
中间是一个长长的坟墓,上面放着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雕像,下面埋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
墓深5米,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南京解放后,刘伯承任市长时,专门从湖南运来两万棵杉木和梧桐树,种在这里。
30多年来,中山陵不断修缮扩建,全园面积达3000多公顷。
陵墓周围,郁郁葱葱,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