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传说卧龙凤凰一人得天下。为什么刘备两个都赢了,却赢不了天下?

第一,刘备做事犹豫不决

刘璋邀请刘备进入益州与张鲁作战,刘璋派来的使者法正私下向刘备献计,要求刘备夺取益州。刘备犹豫了一下,庞统劝说刘备不要错过机会。刘备不同意庞统,留下诸葛亮、关羽等人镇守荆州,自己则带领庞统等人进入益州。同年,刘璋与刘备在府城相遇,庞统趁机俘获刘璋。刘备觉得自己在四川还没有立足之地,拒绝了这个提议。之后,刘璋回到成都,而刘备驻扎在夹孟关。

谁该为蜀汉的死负责?“据说刘备心虚,叔父心太软,不听庞统的话,选择了早早放弃,于是凤雏死了,孔明入川……”。(《三国志·舒舒传》)

如果刘备接受了庞统的建议。想必很快就有称霸的基础了。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抗魏和吴。

然而,他还是没有做到。他考虑问题太透彻,担心这个,害怕那个,几乎100%有把握才出手。所以这类人往往把握不好机会,导致错失良机。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凤凰岭的失守,凤雏和庞统的损失。

第二,刘备晚年刚愎自用,这是自古以来政治家最大的弱点。为什么说刘备任性?

刘备去攻打吴栋,发动了“夷陵之战”,身边没有得力的将领。我以为东吴只有靠强大的兵力才能打败。如果他带着赵云,也许,他就不会输得这么惨。此外,刘备拒绝听取他的顾问和赵云的劝阻,但顽固地发动了武力攻击吴栋。

赵云劝刘备:“叛徒是曹操,不是孙权。若先灭魏,吴必自降。曹操身死,子丕篡位。如果大家都有心的话,那就趁早规划关中,住在河上游和渭北,以谋激烈叛乱,关东右派就骑着粮食来接应王师。魏不可放,吴先战;军情一交,无法解决。”(裴注《云别传》)

赵云的意思是:“叛徒是曹操,不是孙权。如果先打败魏。占领中原后,东吴自然投降。虽然曹操已经去世,但他的儿子曹丕正在篡位。我们应该尽快抓住这个机会,联合大家,出兵北上攻打曹操。关东有支持刘备的人。可以从内部攻击曹魏。我们不应该让曹魏先出兵吴栋。如果开战,部队自然会受到牵制。”但是刘备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或者去攻击吴栋。

烧了合资之后,刘备对诸葛亮统一天下的计划是毁灭性的。关羽死后,刘备自己东征,失败而归,留给诸葛亮的是如下烂摊子:蜀国精兵不多,外部环境被魏国和吴国看中,南方少数民族造反;内心有恐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国家很难保持独霸全国的实力。好在诸葛亮在外交上稳住了东吴,封锁了北方,发展了国家,通过南征消灭了南方的叛乱,少数民族也投降了。最后,舒得救了,度过了困难时期。

但这期间魏、东吴也有发展,统一天下的难度加大。

第三,魏国和蜀国的经济实力相差很大

客观上,魏国疆域辽阔。经济能力强,兵员多是主要原因之一。

魏占据了我国北方大部分领土,疆域辽阔,经济实力雄厚。如果我们真的打持久战,恐怕蜀汉会被拖垮。诸葛亮等人的谋略促成了蜀国能与魏国、吴国抗衡,吴国与魏国相互牵制。此外,凭借长江天险,吴栋占据江东,三代传承根深蒂固。由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刘备必须“先除内忧,后解外患”。只有让少数民族屈服,我们才能吸引力量来镇压魏和吴的叛乱。

所以刘备虽然可以聚集天下一些英雄,但是很难统一全国。跟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战斗力有很大关系。这些世界上的英雄是为我们所用的,但刘备,另一方面,是真诚和热心的。最后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我行我素。看刘备的当兵生活,就是因为一时的冲动。失去了与魏、吴抗衡的机会。政客的优柔寡断、冲动任性等等都是致命的弱点。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刘备作为政治家,有着求贤若渴、爱民如子的精神,值得我们肯定。因为,只有他有实力与曹操、孙权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