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北中学校史
1941年5月,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同志率部东进,到达洪泽湖半镇,创建了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6月,由彭雪枫同志倡议,同刘子久、刘瑞龙、刘玉柱等边区领导人研究,报请军委首长批准。他决定在苏皖边区创办安岩安抗大学校,为新四军和根据地培养各方面急需的军政干部。
1941年7月,苏皖边区参议会正式将新校命名为“淮北苏皖边区淮北公立中学”,由边区政府直接管辖。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用品由政府分配。经彭雪枫同志提名,先生任两淮边区行政公署委员兼两淮中学校长(张,北大中文系毕业,大教育家陶行知的得意门生宋晓村任副校长,此后边区领导人、、、 主持召开淮北中学筹建专题会议,从部队和地方调集精干力量充实教学力量,成立淮北北区党委直接领导下的淮北中学总支部委员会,任命许为第一任总支部书记(淮北中学党委成立于1944年秋 并由尹喜珍担任副书记主持党委日常工作),安排四师骑兵团负责保卫淮北中学。 在淮北区委、行署的精心筹措和安排下。
1941淮北中学于9月1日正式开学,秋季招生160余人,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淮北中学的办学历史是淮北抗日根据地斗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目标是“广泛吸收各行各业的青年知识分子,把他们培养成为党政军各条战线的干部。”仅在抗战四年中,淮北中学就先后为淮北党政军各条战线培养和输送了2000多名干部,在当时“为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淮北中学的这一大批学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受住了考验。许多同志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成为我们党的中高级干部。虽然这不全是淮北中学的功劳,但正如很多同学自己说的,淮北中学是先行一步,是决定性的一步。其中包括蒋光华(原中联部副部长)、王云富将军(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宣传部长)、陶仕斌将军(解放军总后勤部指挥大队大队长)、颜(原人民海军上海基地副司令员)、洪荣华将军(南昌军区副参谋长)、潘道炎将军(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著名电影艺术家)将军、孙士勉(原航天部高级工程师、导弹基地负责人)、陈果(原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副主任)、舒高(安徽阜阳地委书记)都是在这支革命队伍中成长起来的,王绍、李宗柏、胡建、宋平、张可莹等四十余名师生浴血奋战,壮烈牺牲。2002年,中央电视台十六大献礼片《新四军》摄制组专程到该校拍摄专辑。
2009年4月,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四星级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