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石室的由来
这已成为青海文史界的主流认知,笔者赞同这一观点。但需要补充的是,二郎洞是西王母国晚期的遗址,而早期西王母石室位于湟源县日月山脚下的宗家沟。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西方母国的历史环境来考察。古代西王母与中原的关系非常密切,如“黄帝在黄帝时,西王母骑白鹿献白环”。“姚峰杜山,见西王母”。“舜从天承尧,西王母献白玉”等。,因为很难明确区分史实和神话,我暂且不说。如果殷墟甲骨文中反复提到“西母”,而竹简、史记、汉书等编年史中又明确记载了西母国的史实,那至少需要3000年。这么长的历史时期,西王母只住过一个石室,也就是天峻县的二郎洞,所以二郎洞恐怕早就被洞穿了吧?西王母是一个游牧、农耕王国的君主,疆域辽阔。按照传统,游牧王国的国王都是要去巡视四方,治理国家的,西王母也不例外,这也是她所统治的国情的需要。其次,西方的母国是青藏高原上的大国,以羌族为主。鼎盛时期管辖范围包括青海、甘肃、川西北和陕西渭河上游,经济政治中心为史官所指的“三江”。即黄河上游、湟水和大通河流域。羌人在上述地区生活繁衍的时间最长。所以羌族文化的代表,也就是卡约文化,在我看来,也就是西王母国的文化,集中在大同、西宁、湟中、循化的墓葬中。可以作为鼎盛时期羌人活动中心的佐证。湟源大化加贺墓出土的顶级文化,证明西王母的政治中心在湟源,距离大化只有十几公里的宗家沟石窟,都是这个时期西王母的石室。由于疆域辽阔,国力强大,西王母使得中原王朝非常重视与这个西域大国的关系,不断有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例如,周穆王跑了几千英里去见西王母。而“乐而忘返”并不是今天的人只对西王母的美貌感兴趣。周穆王是“臣妾不满”,后宫里都是美女。所以,不是这个。他来西王母国搞统战,是为了打击狗军,解除狗军对周朝的威胁。“乐而忘返”是因为他被青藏高原美丽、神秘、辽阔的自然景观和昆仑山万物的丰富所迷惑。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王朝与西方母国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秦国崛起,四处出击,扩张疆土,导致到达渭水源头,羌人西迁。西汉初,霍去病征服河西和赵充国河湟荒地,羌人逐渐向三河、日月山西周边地区迁移。此时羌人的政治中心移至青海湖,西王母二郎洞诞生。第三,西王母早期石室在《汉书地理志》中写得很清楚。到了汉代人写地理的时候,汉人已经深入河湟地区,他们的观察和表达不会错。《汉书·地理志》载:“晋城郡邻羌西北,塞外,有西王母、海贤、盐池。”各种各样的信件和历史,如朱和,都是这样描述的。表达古今地理面貌时,一条线上的地名都是由近及远。这样,相邻的羌族就是湟源——西王母的石室——海贤(青海湖)——盐池(茶卡)。然而,在解读这篇文章时,二郎洞却被固执地描述为汉代的石室。不得不说石室、仙海、盐池、石室是“在一起”或者说四地在一个地理范围内等等。很明显,认识是混乱的,一定要重视。汉代设林强郡,其西南边界为日月山以西的羌族。这种模式除了在辛莽时代有过短暂的变化外,一直延续下来,所以日月山下的宗家沟石窟群正是《汉书》中提到的西王母的石室,它的位置正好在林强西北和青海湖之间。第四,2006年初,作者应湟源县委宣传部李权部长的邀请,与专家学者董绍宣、朱世奎、谢佐、陈作邦、任玉贵、史静等对宗家沟石窟进行了实地考察,初步了解到《汉书》记载的石室很可能就在这里。宗家沟位于湟源西南16公里处,这里山势巍峨,群峰纵横交错,沟外开阔,利于进退。沟内气候宜人,树木葱郁,山泉奔流,景色绝佳,非常适合人类居住。有100多个洞穴,形成了海东地区最密集的洞穴群。这里适合大量人口常年繁衍生息。几个大洞穴,顶上有天然的装饰图案,很漂亮,让人想起古书上关于西王母玉堂的描述,美如神龛。1号和2号洞穴的面积都超过200平方米(已被菩萨和吕祖占用)。三号洞目前没有神仙来过,面积近300平方米,宽敞雄伟。洞外景色奇特,右边是百丈红砂的绝美墙,左边是松树林的缓坡。入口处右边的墙上有崎岖的石阶。前面有一个3000平米的“广场”,可以容纳上千人。“广场”入口处有两个明显的通行证。在这里,如果被西王母选为客厅,那就最好了。其余洞窟大小不一,多被后人用作羊圈。羊粪有几尺厚,很多洞壁上都覆盖着厚厚的烟和火的痕迹。好像世世代代都有人把这里当房间用。1992年,以日本著名学者吉田武彦为团长的日本代表团访问青岛,行万里路。回国后出版了专著。根据周朝周穆王的旅行,可以断定熙宁是王太后的“前庭”。王母娘娘的石室应该在西宁以西120里,而不是日月山以西,宗家沟正好在这个距离。日本学者没有学术上的先入之见,更没有争夺文化资源的嫌疑,他们的观点应该值得我们参考。从宗家沟周围的环境来看,在湟源县与* * *交界处、日月山东端,有一座雄伟的湟源山,突兀而起,直插云霄,青黑色,海拔4898米。是临湖最高的山,俯瞰青海湖和湟水上游。这座山在地图上被命名为野牛山。当地人称之为“索日格”山,藏语意为“大家的母亲”。每年定期祭祀,仪式隆重。恐怕环湖地区唯一能成为大家母亲的母亲就是松叶艺兮等学者考证的“赤雪加木”。赤雪加木是西王母。而且这里的藏族风俗也和其他藏族不一样。如果拜水,以水拜天,葬俗会更加奇特。有姓的会葬在棺材里,没姓的会葬在天上。大多数藏族人都姓杨。《百神图》记载:“西王母位于西昆仑山。姓杨明辉。”古代的羌人,尤其是河湟地区的羌人,都是用棺椁埋葬的。这是大华墓的葬制。所以我怀疑这些藏人是继羌人之后的西王母直系亲属,是世世代代祭祀西王母的部落后裔。另一位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郡国志》中写道:“羌附近有昆仑山”。说明在汉代,昆仑位于林强县,也就是今天的湟源。学者苏指出,西王母与昆仑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说西王母就是说昆仑也”。在湟源县,买得起昆仑山的人不是野牛山,就是“索日格”,山是它的。”《沙洲集》载:“沙洲(今青海贵南县)东北有青海湖环山”“胡强父老传云:西王母,遂普山”。按照方位,九浦山叫野牛山。此外,史料中的一些细微之处也可能包含重要的历史信息。例如,传说中的穆说:“西征西王母,吉日甲子,客于西王母...丑陋的田字掴了西王母的“瑶池”。它表明,周穆王会见西王母的第二天,他在瑶池(青海湖)与西王母举行了宴会。从宗家沟到青海湖,过了30多公里的日月山。但如果从二郎洞出发,第二天在青海湖会合,就算有八匹马也很难胜任,除非西王母能弄个圣诞老人等交通工具。因为两者直线距离100多公里,要爬海拔4000多米的象鼻山。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几乎不可能。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湟源的宗家沟是西王母国鼎盛时期的皇后石室。二郎洞是西王母中心迁到日月山以西后的王太后石室,面积只有1.30平方米。它的面积和环境与宗家沟石室大相径庭,这与西王母权力的兴衰和环境的限制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