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文化历史文化

河西走廊中部,有一颗丝绸之路明珠,水生植物丰富,是甘肃“甘”字的由来——张掖古称甘州。

张掖东邻武威、金昌,西接酒泉、嘉峪关,南有雄伟的祁连山屹立,北有历山、龙首山与内蒙古接壤。属温带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65438±0.98毫米,年平均气温7℃。

张掖地区辖临泽、高泰、山丹、民乐、肃南、张掖市(县级),总面积41平方公里,总人口1,654,38+0,700人(少数民族21,裕固族为全国独有),其中张掖市总面积3023平方公里。

西汉“河西四郡”之一的张掖郡,是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后设立的,因有“断匈奴之臂,掖中国”之意而得名(当时“中国”的概念是指“中原”)。

历史上,张骞、班超、法显、玄奘都曾取道张掖出使西域。公元609年,杨迪召集西域27国君主的使节在张掖举行了“万国博览会”。马可·波罗被它迷住了,在那里呆了一年。中国东部的汉明帝时,佛教也通过张掖传入内地。

张掖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物产丰富,享有“金张掖”的美誉。人们说:“不看祁连山上的雪,就把赣州错当成江南了。”张掖独特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一幅壮丽独特的动人画卷:这里有辽阔的沙漠、壮观的冰川、高耸的雪峰、辽阔的戈壁、如画的绿洲结和茂密的原始森林、碧绿的草原牧场、神奇幽静的深山峡谷、珍禽异兽、野花野果、玲珑的峰峦怪石,令人叹为观止。

张掖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迹丰富,文物种类繁多。

自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和商业往来的重要通道,因此历史文物遍布全区,古代文化瑰宝散落各处。有山丹四坝、民乐东西灰山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黑水国、骆驼城、徐三湾等大型古城遗址;有大量的汉族群体;有苏南马蹄寺、金塔寺、文殊寺、大佛寺等魏晋以来各个时期的石窟、寺庙、雕塑、壁画;并且有汉明长城、烽火台等价值较高的文物。

张掖的地方文化历史悠久,造型生动,皮影、木偶、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精湛。

特别是近年来开发的旅游纪念品,如山丹烙画、仿古纪念品“四虎娃娃”和“胡腾舞俑”、祁连化石石雕、玉雕等,种类繁多,独具特色。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形式多样,色彩丰富,也构成了西部一道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