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人类的重要思维品质,它与创造性思维一起被称为推动未来知识社会发展的两大主要动力。然而,在我国教育界,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关注较晚,尤其是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和实践还很薄弱,导致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缺失。比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不喜欢独立思考,依赖性强;听老师的结论,不善于大胆提问和质疑,不注重学习推理和方法;总结事物本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喜欢按固定思路考虑问题,思维灵活性差,适应能力弱;积极集中思维多,逆向发散思维少,等等。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如果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和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将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一,历史上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

近二十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他们制定了许多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程序。但是,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并没有定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恩尼斯在《批判性思维技能测量的逻辑基础》一文中指出:“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人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准确性、性质和价值的判断。”教育家贝耶在他的文章中指出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仅包含一种特定的大脑活动,而且包含一种思维方式。”可见,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主动思维的过程,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技能的本质,其本质是怀疑、分析和批判性审视,是对已有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从而对做什么、信什么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活动。

历史学科中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不仅要接受和记住教科书中表述的历史事实和结论,而且要像历史学家一样,努力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的批判性思考,并试图给出更合理的解释。为此,他们要整理各种有据可查的观点,思考具体的历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人们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行动的历史背景,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人和社会的影响。正如研究人员指出的,历史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提供完整而有意义的历史见解。学生应该从更全面和批判的角度获得历史知识。学生只有在历史学习中学会批判性思维和观点选择,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学以致用。

第二,批判性思维在历史上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这些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历史创新思维是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信息,在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的基础上,产生一个新概念,作出新判断、新解释、新假设,并能进行逻辑验证的思维。其核心是从个别中认识一般,从偶然中认识必然。批判性思维是历史创新思维的前提,因为创新往往是建立在对旧观念或旧事物的批判之上的。在创新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可以起到导航和护航的作用。它可以疏通思维渠道,拓展思维空间,提供思维方法,提高思维效率。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是创新,是基于对旧理论的质疑和反思。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创新,是基于对原有“地心说”的批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创新,而这种创新也离不开批判性思维的优秀品质。伟大的天才曾经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只是喜欢探索问题。”这是批判性思维的本质特征。

(二)有利于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一方面,信息的快速传播满足了人们渴望学习知识、了解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充斥着暴力、迷信、色情、伪科学等负面内容的信息也给人们造成了不良影响。没有质疑、反思和批判,难免被假知识、假科学、假真理欺骗。萧伯纳说:“小心一切虚假的知识,这比无知更危险。”具体到历史领域,目前人们喜闻乐见的历史时尚文化形式有很多,比如“讲真”、“讲货”、“开玩笑”。但是《戏说》中使用了很多方法,制造了很多文化垃圾。即使是《品说》的历史,也受到主观因素的束缚,不可避免地包含了游戏文字的成分。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盲从和从众的状态。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对历史有正确严谨的态度,帮助学生学会质疑和反思,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培养他们不仅仅是书本、老师、媚俗和专家服从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各种信息的辨别和鉴别能力,抵御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懂得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做出理性选择,是良好公民素质的重要体现之一。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形成独立价值观的途径。因为你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就会正确地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马克思主义和客观实际的评价。“批判性思维训练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学生一旦对社会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世界和人生有了正确的判断,就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在信息面前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应策略,对其进行批判性审视,进而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获得。只有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和大量的重复练习,批判性思维的品格才能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习惯。那么,历史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基于历史学科和批判性思维的特点,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

菲克·米兰曾说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取决于教师能否给学生创造一个环境,激发他们进行批判性思维。“教授民主是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前提。而长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不会去思考、质疑、提问,也不会去批判老师教的知识。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作为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整个教学过程置于民主、平等、开放的环境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猜测,敢于表达与老师不同的意见,敢于“挑毛病”和“标新立异”。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新想法,更不要轻易训斥。善于发现他们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及时表扬和鼓励。比如在学习“古代著名思想家”的内容时,我让学生讨论孔子。有人根据课本认为:“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但也有学生对这一论断不以为然,认为孔子不能称之为伟大的教育家,因为“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人,成功的只有七十二人”,而且教学效果相当差,不能称之为伟大的教育家。显然,这两个答案都是有道理的。总之,只要学生学习生活的外部环境宽松,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独立性也会得到发展,批判性思维也会日益增强。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

批判性思维意识是指批判性思维的态度、倾向和意志,即要有批判精神。这种精神包括以下要素:(1)独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不要听从别人的建议;(2)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勇于面对困难;(3)乐于思考:积极思考,善于提问;(4)不要迷信权威:真理是相对的,要质疑书本上的知识和专家学者的权威观点。(5)开放的心态:开阔视野和知识面,善于接受各种有用的信息;(6)尊重他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允许不同的思想和观点碰撞和存在。在批判的同时,要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具有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批判性思考者。在备课中,要以与时俱进的理念,认真审视现行教材中已经吸收的思想,甚至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探究,从而打破学生的刻板印象,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比如,在研究历史上几个比较明确的统治时期,如“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干盛世”时,既要说出统治者采取比较温和的统治政策、增加人口、开垦大量荒地的一般思路,又要做出这样的分析: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开垦荒地可以缓解土地兼并激化的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但从长远来看,它破坏了农业的生态环境,加速了土壤沙漠化的进程,造成水土流失。可以说是资源枯竭的捕捞政策,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这样学生就会发现,用质疑的态度对待历史,会导致对历史现象的许多不同解读。长此以往,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识会不断增强。

(三)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

历史探究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些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体验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是教师或师生共同选择主题,学生课题组通过确立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计划、形成研究成果、成果展示与交流等阶段来完成。通过历史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在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提醒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收集到的信息,做到去伪存真,谨慎选择,合理选择信息;(2)在认真分析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不畏书本和权威,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3)引导学生在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讨论和辩论,以批判的立场思考自己和其他学生的观点,通过相互提问和反驳促进问题的解决;(4)反思成果形成的思维过程,查漏补缺,完善成果。因此,历史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理想模式。

(四)组织历史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知识的积累和消化是思维的物质基础。知识积累越丰富。思维的敏感度越高,独立性越强,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就越大。因此,教师应尽力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尽可能多地获取书本以外的知识,以开阔视野。比如搜集史料和撰写历史小论文,撰写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撰写历史人物传记,围绕研究课题组织讨论和辩论等。无论哪种形式,学生都是主体,学生独立或合作开展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思考、质疑、探究历史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的全过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批判性思维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历史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历史教学中采取具体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