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出川的幕后制作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爆发,四川省政府主席刘向立即通电中央和全国,恳求抗战:“和平果实令人绝望,除全民抗战外,别无他途,故要求当局早日决断,愿率川军击退、抵抗敌人!”不久,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上,刘翔慷慨激昂,再次宣称:“四川是国防重地。今后,四川要承担长期支持的重大责任。四川尽力抗日,人力物力全部贡献给国家。”刘向还出版了《报四川康军民》一书,向全省动员:“中华民族为了巩固自己的生存,不能不积极抵抗对日侵略暴行!所有的中国人都必须经历磨难才能从死山血海中赢得最后的胜利!四川是复兴人民期望的国家基地,也是战时防御的重要地方。山川险要,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四川7000万人民应该承担的责任,比其他省份特别重大!”
就在这个月,川军将领聚在一起议抗战,决心放弃分歧,统一14师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抗日,川军执行了蒋介石“军队国家化”的指示,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改组。后来据国民政府统计,抗战期间川军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总伤亡人数的1/5,居全国之首!
川军出川抗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到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四川已经背负了近八年的各种超负荷的包袱。但是,四川人民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一边勒紧裤腰带支持政府抗战,一边含泪把近300万孩子送上前线。为了忠于历史,《壮士出川》的剧本打磨了四年,稿改了好几遍。编剧陈庄、冉光泽等人广泛收集了有关专家的意见,成立了专门的摄制组,在四川各地寻找到了40多位幸存的川战老兵。剧中在人物塑造和剧情设置上尽可能还原历史。此前《走出四川的壮士》在湖南、广东等地方电视台播出后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大尺度的画面感和紧凑的剧情值得称道。但剧中有高密度、各种各样的战争场面。不仅每集都有战斗,还汇集了炮击、肉搏战等多种战术风格,还刻意保留了断臂等血腥场面。如此密集的战争场面和血腥场面也引来了不少争议。华清解释说:“其实战争是残酷血腥的。我们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拍摄,尽可能还原历史,力求用真诚打动观众。”
该剧编剧调查了大量史实,在剧中尽可能还原了历史。该剧除了对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保卫老河口会战三大历史著名战役进行了重塑外,全部34场战役均由真实事例改编。此外,剧中主要人物也有历史原型,如王政饰演的王长生,由川军历史上著名的“死旗手”英雄王建堂演变而来。此外,《走出四川的壮士》颠覆了传统抗战剧中孤胆英雄的模式,塑造了基层连长张康、训练有素的参谋军官杨彪、袍哥战士吴天禄等一大批生动的川军人物形象。《壮士出川》以更严谨的态度,诠释了更真实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