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岗文化遗址历史

沭阳皖北、灌云大义山、阜宁梨园、连云港二建村、郫县大墩子等地均有青莲岗文化遗址。是淮河下游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社会发展处于母系社会时期。

青莲岗遗址,1982,被省政府调整公布为第一、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莲岗文化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文物。淮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早在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形成了江淮流域最早的原始文化——青莲岗文化。它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分支,属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阶段。分布广泛,因在江苏淮安青莲岗首次发现而得名。据测算,青莲岗文化遗址距今约5360年”(郭沫若《中国史稿》)。

“紫岗,董岗,位于北岗东里徐,地名土城,山顶三棵松树,远近皆知,已有数百年”(《山阳县志续编》卷十四)。位于“废黄河”南二里的宋集乡青莲村,距滁州市区(今淮安区)七十余里。青莲山因“早年岗上有青莲寺一座,寺旁有水名西夏王,以荷花繁盛而闻名”(《考古学报》1955,卷九),故以寺名“青莲山”。尚钢有一个村庄,叫青莲村。村南有一块地,灰黑相间,纵横面积约2000平方米。黑土是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层,是有机物焚烧或腐败后的堆积,内含极其丰富的文物。因为当地人多年来一直在这里取黑土和良田,久而久之,这里变成了一个大池塘,所以大家都把这个地方叫做黑土塘。

青莲帮的地理环境具备原始氏族部落的生存条件。曾是冈脉,西与钵池山相连,东至附近的土城子、高庄、张家桥、蕉岭,北至淮河旧路(即废弃的黄河,因黄河于1194年在宋光宗决口,改道夺淮入海。

青莲岗文化遗址虽然早在解放前就被当地人发现了,但国民党政府并没有重视。解放后,华东文物队配合淮河整治工程,于1951年底、1952年初、1953冬进行了四次调查清理,发现了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众多汉代墓葬。1958年2月,南京博物馆再次组织13人的工作队,配合当地群众进行积肥,再次进行调查清理,进一步确认青莲岗为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青莲岗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我们的祖先“吸收了其他地区不同文化的优点,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他们过着定居的生活(《考古学报》第9卷1955),长期在淮安辛勤劳作、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