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商人花3000多万买了20多幅吴休的作品,都是赝品。

来源:今日头条

假字画拍出天价,造假者水平可混乱了。

在公安部的指挥下,贵州遵义警方破获了一起假冒名家书画作品案。随着案件的调查,字画市场触目惊心的乱象也全景揭开。

制假窝点发现大量假冒名画,获利700多万元。

2015台湾一瑞士商人花3000多万元买下吴休的20多幅山水画,后来被鉴定为仿制品。

2017一个以张为首的制售假冒艺术品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警方在张的家里和书法店里发现了大量假冒书画作品、半成品、印章和专用宣纸、毛笔、纸和墨。由于张早年曾受的指导,对的绘画特点比较了解,对的临摹也比较方便。

从张手里买假画的人,主要是用来送人,装点门面,或者进一步包装后送到拍卖行。在过去的几年里,张非法获利700多万元。

假画如何变“真迹”?

链接一:造假者仿真度高。

很多业内人士都知道,张的画配上郑的字,仿真程度足以迷惑画家本人。

郑是书法打假界的“大师”,尤其擅长临摹、刘文熙、欧阳、等名家的书法。一位姓李的商人曾付给他654.38万元,并拿走了他模仿的200多幅书法作品。

在郑与商人李的交往中,书画的唯一鉴定人是徐。因为他担心郑模仿的书法不够好,徐不得不给他一些建议。

商人李又以65438万元的价格从另一位制作、出售名人字画的“大师”王处购买了65438万元的字画赝品。

王今年五十多岁,出生在北京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自幼痴迷绘画,曾接受多位著名书画家的面授指导。王擅长临摹徐悲鸿、齐白石、李可染等当代著名画家的作品。他的许多作品在许多拍卖行都卖出了高价。

链接二:拍卖行火上浇油。

2000年前后,随着中国拍卖行的迅速繁荣,拍卖行开始成为假字画洗白身份的重要渠道。据专案组调查,王某通过中间人寄送假字画数百幅,成功拍得87幅,王某非法获利数千万元。

对于身边的这些中间人,王也会根据他们的人脉和能力,约定不同的分成比例。对于能把作品卖出高价的,王一般会给他们成交价的40%-50%作为奖励。据王交代,他伪造的一幅李可染的名作在2016年以13万余元成交。

因为《拍卖法》中有拍卖行产品真伪的免责条款,所以很多拍卖行也会以真品出售,这也让很多造假者把拍卖行当成了洗白假画身份的重要途径。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拍卖行工作人员为了增加业绩,谋取非法利益,也主动参与制假售假犯罪。犯罪嫌疑人周是一家大型拍卖公司的员工。他利用与郑的同学关系,从郑、王处收藏了一批假冒书画作品,非法获利数十万元。

链接三:制假售假专业化

2013,一幅署名李可染的山水画在北京某拍卖会上以5000多万元成交,王供述该画是他在1992临摹的。这样的赝品作品是如何经过层层包装进入高端艺术品市场的?

这些假字画包装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装裱技巧拼接真迹假画。

真正的假画,就是把一个著名画家的一文不值的字画或画作剪下来,再补上一个有价值或适销对路的题材的复制品,再由画家把两者拼接在一起,业内俗称“王佐断背”。没有特殊手段,鉴定人员很难发现这是一幅拼接的假画。

(二)骗取、购买鉴定证书的。

造假者把高价值的仿制品拿到拍卖公司,编造故事,比如著名书画家家属的认证,专家大师的认证,甚至请一些名家在仿制品上题字。这种拍卖,按原价,正常价值是50万,加上XXX的题字,可能达到80万。

以王5000多万元的假画为例。因为这幅画比原作晚了十几年才完成,为了模仿得更逼真,他特意请人装裱。装裱这个环节在字画造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09年,王让朋友叶某某拿着这幅画,找到李可染的家人,骗取了相关鉴定证书。

随后,王将这幅假画及鉴定证书交给一名商人拍摄。两天后,商人向王汇报,准备以11万元的价格出售,王得到500万元。而这幅画,经过层层转手,在2013卖出了5232万元的天价。

造假者不以造假为耻,反而以造假为荣。

警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涉案人员普遍缺乏法律意识,对这些行业的乱象默认为行业潜规则,并不以打假为耻。相反,他们为自己高超的造假水平而自豪。

公安机关负责人表示,杜绝书画造假,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监管,对从业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人们对造假危害的认识,这不仅伤害了我们中国文化市场的秩序,也影响了我们书画市场的国际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