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扬州是印刷之城?
扬州雕版印刷技术始于唐代,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清代。千百年来,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纯手工的雕版印刷技艺,拥有、鲁等一批具有雕版印刷技艺的国家级、市级非遗传人。这些后人利用传统工具手工操作、整理、雕刻、出版了大量珍贵古籍。中国传统木刻印刷技术及其文化形态——灯永不熄灭,代代相传,造福人类,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颗明珠。
2006年,扬州“雕版印刷技术”项目申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以扬州为代表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雕版印刷技术在某种意义上也叫扬州雕版印刷技术,中国雕版印刷技术以扬州为代表有着深刻的原因。
雕版印刷是扬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清代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展,刻书不计其数。最值得一提的是《全唐诗》,被誉为“中国雕版印刷第一书”。康熙年间,皇帝命淮军总督曹寅在扬州天宁寺设立扬州诗局,召集全国雕版印刷的能工巧匠前来办公,集中笔墨,雕版印刷,历时近两年才完成。全唐诗共分120卷12封。版式半页十一行,每行二十一个字,白口,双鱼尾,左右。所有的文字,雕刻,校对,印刷都可以。I型书写雕版,字体流畅顺滑,墨色均匀,纸张采用开花纸印刷,坚韧洁白。康熙帝看了提交的样书后,大加赞赏。御笔朱批曰:“刻书甚好!”
扬州雕版印刷精美独特,在雕版印刷基础上发明的活字印刷也与扬州息息相关。宋清时期(1040-1048)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沈括的《孟茜笔谈》对此有所记载,发表在《扬州国学》上。所以,没有毕升,就没有活字印刷。没有孟茜笔谈,活字印刷术就不可能流通。没有扬州学,《孟茜笔谈》不可能出版。
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扬州为雕版印刷技术的传承和保护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