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医,中国还有哪些传统医学?
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体系,理论和实践都很深厚。
那么,除了中医,中国还有哪些医学遗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除汉族外,藏、蒙、苗、回、满、壮、瑶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医疗方法,有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疗效明显。以下为大家列举:
藏医唐卡
藏医:
藏医药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藏医药文化中,今天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普兰县古称象雄,是藏医药的发源地。敦巴新饶是最早的藏医。由于高原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藏医学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理论层面。藏医理论认为,人体有三个因素:肺(气)(树中之蓝)、千叶(火)(树中之红)、腊肉(水土)(树中之黄)。七大物质基础:精微饮食、肉、血、脂、骨、骨髓、精;大便,尿液和汗液。中医有望、闻、问、感的能力,藏医有。但藏医更重视尿诊,藏医也采用各种治疗方法,如穴位放血、腹水穿刺、白内障摘除冷温针敷贴、导尿、熏蒸、油疗等。这些方法仍有临床应用价值。
藏医治疗
蒙医:
蒙古高原广阔的草原和森林环境使古代蒙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药材知识和医疗水平。蒙医用“何仪”、“希拉”、“巴达干”的关系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所谓“何仪”是指各种生理功能的原动力。“希拉”的意思是性感。身体的温度,各种组织器官的热能,精神上的兴奋都是希拉扮演的。“八大甘”是指体内的一种粘稠物质,具有寒凉的特性。据统计,蒙药有2230种。蒙医的诊疗方法主要有放血疗法、拔罐穿刺、艾灸、酸马奶疗法、正骨。
历史悠久的蒙医
苗医生
苗药历史悠久。苗族医药至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苗医认为,人的疾病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苗医根据一些* * *相同的属性对各种疾病进行分类,分为经、证、译、龟、小儿胎病、新生儿惊风、丹毒、疔疮、胆、花、疮等。在理论上,苗医有“两病两纲”之说,即把所有疾病归为寒病和发热两大类,“两纲”就是“以热治寒,以寒治热”两大治疗原则。苗药多为植物药、动物药和少量矿物药。除了药物,苗医还采用了许多其他的治疗方法,如刮痧行气、弹筋活血、刺络祛瘀、照明止痛、油针挑刺、蒸酒祛风、拔罐理气、放血疗法、姜叭疗法、气角疗法、滚动疗法、佩戴疗法等。
苗药菜
苗族有“千年苗医千年苗医”的说法。
庄医生
壮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有着丰富的医学知识。比如他们很久以前就发明了针灸疗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针灸疗法之一。而且壮族的先民已经广泛使用气功指导和舞蹈来治疗疾病。先秦时期,壮医药开始萌芽。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形成了内服、外洗、熏洗、外敷、刮骨、角疗、艾灸、挑针、金针等10多种内涵的多层次壮医药结构。
回到医生那里
维吾尔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和阿拉伯-伊斯兰医学的产物。阿拉伯-伊斯兰医学曾一度占据世界医学的先进行列。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中西文化交流,阿拉伯医学也与中国传统医学融合,产生了回族医学。回医学的重要著作有《回方》、《海药本草》等。常见的复诊医学方法是放血疗法。
伊曼
伊曼是居住在中国东北的满族人创造的。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伊曼主要治疗风湿、寒性腿痛、痰、喘、咳、痈等疾病。满族入主中原后,在医药卫生方面深受中医影响。满族医生的诊疗方法主要有针灸、刮痧、温泉浴、药酒疗法、回避、热敷、冰敷、正骨疗法等。药物主要有单方、验方、偏方、秘方等。,以及丹、散、膏、丸等方剂或成药。
伊曼
瑶医
生活在中国南方的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运用草药防治疾病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瑶族医疗方法。瑶医运用望、嗅、问、触等方法,常用甲诊、掌诊、舌诊、耳诊、鼻诊、目诊、面诊和观察患者大小便的质、色、气味来辨别疾病。在治疗方法上,除了针灸、挑针、骨灸、卵灸、麻灸、艾灸、拔罐、推拿、刮痧等方法外,瑶医还用于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如磨药疗法、枞树针疗法、火疗、煤油灯疗法、火疗等。瑶药有多种形式,如汤剂、口服膏剂、散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