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博物馆的意义
温州博物馆成立于1958,其原址位于姜欣雨。该建筑由清代古刹兴庆寺改建而成,占地1800平方米。近半个世纪以来,几代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到2002年底,收藏已超过20,000件。其中不少是国家一级珍品,有的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影响和地位。这些藏品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是温州五千年历史的缩影和见证。内容包括陶瓷、青铜器、彩塑、砖雕、漆器、书画等20大类,其中尤以陶瓷、彩塑、书画为特色。如宜山出土的东晋朱曼之妻薛购地凭证、金沙楼出土的唐代经文、白象楼出土的北宋彩塑、西山出土的北宋青瓷等都是稀世珍宝,在国内享有盛誉。许多精品还入选《中国美术全集》、《陶瓷卷》、《中国美术全集》、《元明清雕塑卷》、《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等大型文物书籍,59件书画精品被列入《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使一批长期“养在内室,无人知她”的文化瑰宝成为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共享资源。作为中国最早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温州的改革开放给温州带来了巨大的活力。"突然,东风来了,吹开了万株梨树的花瓣."温州人继承了永嘉学派的理念,敏锐地嗅到了商品经济的气息,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现象”。温州的博物馆业也像一个春风。借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终于在上个世纪末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1999年,投资1.5亿元的温州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温州博物馆新馆正式破土动工。经过900多个日日夜夜的筹备,2003年6月,65438+10月,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多功能博物馆矗立在浙南大地上,成为“文化温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