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的地位如何?

河东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部,面积40平方公里。河东区拥有73万人口,是天津的发祥地之一,是连接市区和滨海新区的前沿,是实现天津经济中心战略东移的重要场所。从地图上看,它像一只在风中展翅的鸽子。河东区属于温暖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海河水系是天津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源头河流。河东区位于海河东岸,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

自元代天津出现“支固村”以来,河东区的大支固地区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大直沽伴随着漕运和南北贸易而产生和发展。大直沽是历史上南粮北运的目的地,为天津带来了经济繁荣和工业发展。是天津的发祥地之一,所以有“先有志古,后有天津卫”的说法。始建于元初的天妃宫不仅是天津最早的寺庙建筑,也是中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天妃寺。它是元代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祭祀数量最多的天妃宫殿。它被誉为“元代第一寺”和“顾凯妈祖(天津直沽)”,成为天津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见证。

河东区一直非常重视智谷古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发,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河东区以“修复古文化建筑促公建,以公建促危改,以路拆路扩”的思路,对大智谷地区进行了综合开发改造,极大地改变了大智谷地区的面貌。同时,在党中央和天津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东区的建设正在大踏步前进。

中国三大马帮寺庙之一的天妃宫遗址、北洋机器局、北洋军器学堂、北洋水师学堂、清末周公寺等都建在河东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严复也是在河东区度过了他最辉煌的时光。这些历史见证是河东区富有商机的宝贵资源。

交通

河东区四通八达。区内有154条干支线和2543条胡同小巷,通过内环线、中环线和几条射线与市内各区相连。区内津塘路、九景路起点可直达天津机场、塘沽新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区各类车辆6100辆,大中型运输场63个,其中专业运输场10个,客运班线25条,为河东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运输条件。

天津火车站主体建筑位于区界西端,穿区而过的京山铁路是连接首都和东北的“动脉”。

海河流经这个地区。横跨海河造型各异的赤峰桥、大光明桥、刘庄桥、光华桥是通往海河西岸的咽喉。

旅游资源:河东区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区。该区结合历史沿革和地理优势,在此区域打造了“金谷旅游商城”,将旧城改造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大型公共建筑与住宅建设相结合,现代建筑与仿古建筑相结合,集商业、文化、体育、旅游、民俗、居住于一体。目前,这一规划蓝图在该地区的实施已初具规模。

位于河东区的苻坚观音寺气势宏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比丘尼道场。

气候:河东区属于温暖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天沙尘暴多,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冷暖适中,清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多雪,年平均气温在11摄氏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