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一些关于汉字的知识。
分析:
关于汉字的知识
一段历史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汉字体系之一。其中,两河流域的古埃及神圣文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只有中国的汉字还在沿用至今。
相传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历史学家仓颉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以及鸟类和动物的脚印创造了汉字。当他创造人物时,世界为之震惊——“下雨时,鬼在夜里哭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是一个人发明的。更有可能的是,仓颉在汉字的收集、整理和统一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荀子解母》中记载“好书虽多,但有一本是仓颉独传”。
有人认为《周易》八卦对汉字的形成影响很大,但支持者很少。
2.原始脚本
在文字发明之前,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方面有明显的缺点。原始人使用打结、雕刻和绘图的方法来辅助记录笔记,后来又用特征图形简化和取代了图片。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与语言形成特定的对应关系,就形成了原文。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大量陶器。在170多个符号中,有些特征与甲骨文颇为相似。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断到6000年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陶器上的象形符号,Xi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等。,可能都是原始文字形成过程中(或形成之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代以后,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一脉相承的吗?这个问题仍有争议。很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确定是书写符号。
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
《泰山石刻》据说是李斯写的。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到表意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渐脱离了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个甲骨文字中,目前能识别的有近2000个。在甲骨文出现的同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盘和毛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对大篆和六国古文进行了规范整理,制定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篆书呈长方形,笔画圆润流畅。
小篆解决了各国语言之间大量异体字的问题,“同书”的历史由此开始。文字的统一有力地促进了族际文化的传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国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罕见的。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早期的汉字系统,字数不足,大量的事物用通假字来表示,使得文字表达模糊不清。为了提高表达的清晰度,汉字经历了一个逐渐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但是事情太多了,不可能用一个汉字来表达,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造成了汉字本身学习的困难,汉语也逐渐从单字表意演变为字表意占主导地位。
四造词和作文
秦始皇统一汉字后,汉字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许多新词不断出现:
隋文帝隋文帝本来是诸侯,但因为“隋”字意味着不稳定,所以去掉了“隋”字,创造了“隋”字作为国号。
唐朝时,武则天根据“日月在天”的意思,创造了“齐”(同“赵”)二字作为自己的名字。
五代时,取“飞龙在天”之意,在其名中造“陈”二字。
到了近代,由于西方知识的涌入,也创造了很多词汇。比如“啤酒”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就是一个问题。一开始是翻译成皮酒,后来就不合适了。大约在1910年,创造了“啤酒”这个词——翻译成“啤酒”。为了表示英语单位,还造出了一些复音词,如里(海里)、逵(加仑)、逵(千瓦)、尺(尺)等。但这些复音字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于6月20日1977发布的《关于统一使用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用字的通知》中已被淘汰,在中国大陆已不再使用,但在台湾省等地仍可见到。
目前,由于汉字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汉字不再任意添加新词。唯一的例外是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如氦、氯、氡、锗、铬和铀。这种造字方法仍然被用于命名新元素。化学元素的构词规律可以在《元素》中找到。
刘舒是分析汉字的构成。李周提到了刘舒,但没有说明具体内容。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的汉字构造规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音译、借用。其中,象形字、指法、会意字、形声字是造字的原则,这就是“造字法”;调注和借是用词的规则,是“用词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六书”是对汉字的整理和分类,而不是造字规则。
现代汉字的形成
小篆的笔画以弧形为主,然后逐渐变得更具直线性,更易书写。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文字。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代以后,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渐从木简、竹简转变为用毛笔在绢纸上书写。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迅速出现,既满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又形成了一门具有浓郁东方特色的书法艺术。古代印刷术发明后,出现了一种新的字体——宋体,用于印刷,到了近代,又相继出现了黑体、仿宋等字体。
汉字的汉语知识
“永远”的八种方法[编辑]
汉字的形式
汉字是方块字,每个字占的空间都一样。汉字包括字母组合字和组合字,字母组合字是不能分的,比如“文”、“中”。组合汉字由基本部件组成,占汉字的90%以上。常见的合成词组合有:上下结构,如“笔”、“尘”;左右结构,如“engage”、“Liu”;半封闭结构,如“相似”、“倾向”;全封闭结构,如“群”;复合结构,如“赢”和“点”。汉字的基本部件包括单字、偏旁和其他非构词部件。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
写汉字的时候,笔画的方向和出现的顺序,也就是笔画的顺序,是相对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左后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然后封口,先中间再两边。不同书写风格的汉字笔顺可能不同。
七种发音
汉字是许多方言的通用书写系统,每个字符代表一个音节。现在,普通话被用作中国的标准发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和声调决定,实际使用的音节超过65,438+0,300个。因为汉字数量庞大,有明显的同音字;同时也存在同一个汉字有多个读音的情况,称为多音字。这种情况在不同方言中有所不同,但在汉语中普遍存在。
汉字虽然以表意为主,但也不是没有表音成分。最常见的是人名和地名,其次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沙发。此外,还有一些原音词,如“救火”、“死亡”。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表意元素,尤其是中国的地名。即使是外国的名字和地名,也有一些表意限制较低的,比如“布什”永远不能音译为“不朽”。
因为汉字从汉代到20世纪似乎变化不大,所以汉字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汉语语音的变化。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来推断它们在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中的读音。
一些学者认为,在汉代以前,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两个音节,一个小音节和一个大音节。详见古代汉语。
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可分为“音读”和“训读”,一个字往往有多种读法。
韩语的话,大致就是一个字一个音,没有训练。
受日本的影响,其他使用汉字的国家后来使用了一些复音字,如李(海里)、逵(加仑)、逵(千瓦)。但由于官方废除,在中国大陆基本不使用,在台湾省仍偶尔使用,大多数人理解其含义。
八个音符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if法和直接注法。读若法是用读音相近的字做注音,这是许慎解释汉字时所用的,如“射、射、读若准”。直接注法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示这个汉字的读音。比如《一个女人为自己说话》,说话的人说“悦”是用来注音的。
以上两种方法都存在固有的缺陷。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者同音字太生僻,很难起到注音的作用,比如“袜子”。
反切法是魏晋时期发展起来的,据说是受梵文的影响,梵文用的是拼音文字。汉字的读音可以用反切法标注,即把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声调组合起来做注音,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汉字读音组合起来。比如“连”的发音就是“郎”的声母和“点”的韵母、声调的组合。
近代以来,发展了汉语音标(俗称ㄅㄆㄇㄈ)和许多拉丁字母的注音方法。在台湾省,音标仍然是教学的一部分,但目前,汉语拼音在中国使用最广泛。
因为汉字主要是表意,所以注音弱。这个特点使得最近一千年的文献,和使用拼音的西方世界一样,在措词上没有太大的差距,但也使人们很难推断出古代的音韵。例如,“庞”的发音来自“龙”,但今天前者在北京话中读作“庞”,后者读作“龙”。如何解释这种差异是音韵学的课题。
九个汉字和单词
汉字是汉语形体的最小单位,类似于英语的“字母”。但是,与字母不同,汉字也有表意成分,所以类似于英语短语中的单字。所以汉字是英语中介于“字母”和“单词”之间的一个成分,也是可以定量得出的。
词是汉语中最小的表意单位,类似于英语单词和短语。绝大多数汉字都可以独立成词,比如“我”,类比英语中由单个字母构成的词,比如“我”。大多数单词由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但与英语中“单词”和“字母”的关系不同,单词的意义往往与每个汉字独立成词时的意义相关,从而在相当程度上简化了记忆。
汉字的高效率体现在成千上万的常用词上,几十万个词可以轻松组合。然而,另一方面,准确掌握这几十万个词语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种负担。汉语常用词约数万个,总词汇量约百万。虽然从数量上看似乎令人望而生畏(四级只有4000字),但由于大多数汉语构词法的表意性,基本掌握也并非遥不可及。所以就词汇而言,其学习难度并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样数量的外来词的记忆强度要大得多。
这种构词法的高效率保证了汉字系统的稳定性,即在基本汉字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词汇增加,语言发展。
十个汉字的数量
汉字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汉字大概有几千个。据统计,1000常用词可以覆盖文字材料的92%左右,2000词可以覆盖98%以上。简化的统计和传统的统计差别不大。
历史上有8万多个汉字(也有6万多个说法),大部分是异体字和生僻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生僻字已经自然消亡或被规范化,一般只是偶尔出现在除古汉语以外的人名和地名中。另外,在第一批简化字之后,还有一批“二简化字”,已经废止,但仍有少数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第一次统计了汉字的数量,共有9353个字。后来南朝顾写的玉片,一共记载了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片,据说有22726字。之后,宋代官方编辑的《类篇》收了31319字。另一部由宋代官方编著的《纪昀》收字53525字,曾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另外,有些字典的字数更多,比如清代的《康熙字典》,有47035个字。日本《大汉和词典》有48902个字,附录有1062个。台湾省的《汉语大词典》有49905个词;《汉语词典》有54678个单词。20世纪,汉字的海洋是发表字数最多的,有85000字。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GB2312包含6763个简化字,GBK包含20912个简化字、繁体字和日韩汉字,Big5包含13053个繁体字,Unicode统一汉字集包含20902个汉字,有两个扩展区,共7万个字。
汉字的影响
对其他角色的影响
汉字的书写系统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源文字之一。在汉字的影响下,它还产生了:
契丹文
女真语
西夏文
古庄子
古白字(方白字)
古布依字(方形布依字)
单词nan
但是都因为各种原因消亡了,现在很少有人能认出中文的女书。日语假名(日本人名)和韩语谚语(韩语谚语)在创作时也受到了汉字字形的很大影响。
此外,蒙古语、满语、锡伯语等。也受到了汉语书写方法和书写工具的影响,从右到左的书写方法改为自上而下的书写,汉字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12.使用或曾经使用汉字但不是中文的地区和国家。
因为汉字和发音的联系不是很紧密,所以很容易被其他民族借用,比如日本,朝鲜,越南。汉字的这一特点对维系一个统一的汉族这个充满了各种方言群体却无法相互交流的民族起着重大作用。
汉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在日本和朝鲜半岛,汉字被合并成他们的语言文字“汉字(かんじ)”和“汉字()”。直到现在,汉字在日语中仍被视为其书写体系的一部分。在朝鲜,根本不再使用汉字;在韩国,汉字的使用可能会减少。但是由于韩语中使用了大量的汉字词,重音现象严重,所以在需要严格表达的时候还是会使用汉字。大多数人和公司的名字也使用汉字。
公元3世纪,汉字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现在,汉字的使用在日本已经被限制。二战后,部分汉字已被简化,并颁布了常用汉字及名称表,但仍使用汉字。一些汉字也被创造和简化,如“几”(十字路口)、“几”、“几”(山路)、“一”。见:日文字符。
朝鲜半岛
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朝鲜语一度完全用汉字书写。1444年,朝鲜世宗王颁布《训民之义》,一起发明了谚语和汉字的用法。现在大韩民国还在使用汉字,人们可以根据个人习惯书写,但现在越来越少的韩国人能写出漂亮的汉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废除了汉字,只保留了十几个。参见:韩文字符。
越南
汉字在公元1世纪传入越南,越南人完全以汉字为书写语言,并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文字推特。但由于书写不便,汉字仍是主要的书写方式。1945年,越南建国后,废除汉字,使用被称为“国语字”的拼音字。现在越南语已经没有汉字的痕迹了。详见:紫楠、紫茹。
十三对民俗的影响
中国的许多民俗都与汉字有关,例如:
射虎:解开灯笼上的谜语,又称带灯老虎,与汉字密切相关。旧时打老虎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文人打老虎,谜语复杂多样,答案多为四书五经中的原句;一种是街灯灯谜,灯谜很受欢迎。打老虎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组合字:中国人经常把一些吉祥的短语组合成一个字来祈求好运。常见的组合字有“招财进宝”、“双喜临门”。
组合汉字“学孔孟”的谐音:中国人喜欢用汉字的谐音来表示吉祥。比如蝙蝠谐音表示幸福,猛兽谐音表示长寿。
九九解寒图:中国北方的一个民间习俗,每年都要写“庭前垂柳,惜春风”九个双钩字。这九个字各九笔。从冬天的至日开始,每天根据天气一笔一划地填色,到九年期结束时完成一幅九九解寒图。
花鸟字:一些民间艺术家用一些花鸟图案拼写汉字。近看细节是一些花鸟画,远看就是一个字。这种书画结合的艺术形式叫花鸟字,是花鸟虫鱼书法的多彩组合。在中国,只有在春节期间的庙会和一些节日里才能看到。花鸟人物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也成为街头艺术。早期的花鸟字画大多写有吉祥文字,祈求好运。现在庙会上看到的鸟字画主要是写客户的名字,买家的目的也逐渐从祈求好运变成了求新。
对艺术的十四种影响
梁启超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而优美的汉字结构,而主要的书写工具——毛笔又具有多种表现力,从而产生了独特的中国造型艺术——书法。篆刻是一门与书法相关的艺术。它用刀子在石头上刻上篆字作为印章。
十五个汉字的拉丁化
在过去的400年里,西方人和中国人自己提出了许多汉字的拉丁方案,主要包括:
维托马拼音(1867)
邮政拼音(1906)
中文罗马字符(1928)
北方方言的新拉丁字符(1931年)
汉语拼音方案(1958)
粤语拼音(1993)
通用拼音(1998)
目前,汉语拼音方案是联合国最广泛使用和接受的汉字拉丁化方案。
十六字简化
到了近代,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明开始进入东亚,整个汉字文化圈各个国家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有人坚持汉字传统,但也有很多人主张放弃使用汉字。这些主张放弃汉字运动的论点是:与西方拼音相比,汉字笨重笨拙,因为汉字不能用打字机书写,必须使用巨大排版室的类型。对此,许多使用汉字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简化了汉字,甚至试图完全拼音化。日语假名的拉丁音译方案,以及汉语中各种拼音方案的出现,都是基于这种思想。
日语:二战后,日本也打算彻底放弃汉字。但由于日语假名只能表音,不便废除汉字,最后汉字被保留了下来。但公布了拟使用汉字表(1850字),限制了出版物中汉字的使用,但造成了表达上的诸多不便,所以后来在1981年才公布。
越南语:迫于法国殖民者的压力,越南早在19年底就在很大程度上抛弃了汉字,转而使用拉丁化的越南语。二战后,越南民主共和国(后改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为了普及教育,正式全面弃用汉字。
朝鲜语:1444年,朝鲜颁布实施《训民尹正》,用汉字笔画拼音字母,即谚语。因为谚语的字母在印刷中可以拼在一起,很容易被当成一个字(虽然这样也会产生很大的重音),所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1948完全放弃了汉字;大韩民国宣布从1970起停止在学校教授汉字。从1976开始,用汉字的人越来越少。但近年来,有恢复汉字的呼声。
以下是各地区简化汉字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PRC)(Mainland China)-1956 65438+10月28日,《简化字汇》在1986重新修订出版,从此在中国大陆和新加波使用。1977年,第二批简化字(草案)公布。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大约八年),由于字形过于简单混乱,于1986年正式废止。
新加坡-我过去曾尝试推出自己的简体中文字表。1976年5月,《简化字汇总》修订版颁布,采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PRC)简化字汇总完全一致的简化字。
简化字汇总发布于-1981,与中国简化字汇总完全一致。
泰末-1983约定所有中文学校都可以教简化字,可以在实际教学中使用。
一些简化字在日裔中早就很流行。1946年,日本内阁公布了要使用的汉字列表,共有1850个汉字,其中131为简化字,53个与中国简化字相同,9个几乎相同。
Korea-1983朝鲜日报公布了第一批90个简体汉字,在朝鲜日报上使用。有29个相同的简化汉字和4个几乎相同的汉字。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湾省与上述地区并不相似,用简化字代替同义繁体字的过程是由政府规范和系统化的。
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华语地区使用两种规范汉字,即繁体字和简体字。目前中国大陆和新加波的中文普遍使用简化字,港澳地区普遍使用繁体字,没有官方的统一和规范。台湾省是使用繁体字的主要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发布了一些关于汉字使用的规范,与港澳略有不同。关于使用简体字或繁体字对语言学习和应用的影响,学者和普通大众有不同的看法。
20世纪50年代,为了普及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提出了简化字:
有时笔画简单简化(如树叶、叶子;万河湾);
有时几个繁体字简化成一个简体字;(比如:后和后;几个和几个)
有时,古文字被赋予新的含义,用简化字(比如,丰、丰;蜡和蜡)。
汉字的简化主要以“言不尽意”为原则,即主要采用由来已久的俗字或笔画简单的异体字,而不创造新的文字。还有几个新词,比如灰尘。
然而,自汉字改革实施以来,简化汉字一直备受争议。
十七种变体
除了构词法,还有很多变体。它们是意义和发音完全相同的单词,但书写方法不同。有的是因为历史原因由名人创作的,如“和”“胡”“秋”“胡”“胡”。
中国大陆在1956年公布了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大量异体字,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又恢复了一些异体字。如“于”曾作为“于”的异体字被废止,但在1988出版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被恢复为标准字。此外,不同地区对异体字的选择也不同,比如韩国就以汉字异体字最早的样式为标准写法。因此,在朝鲜汉字规范中,应以“颜”代替“甜”,以“颜”代替“棒”,以“画”代替“画”。
十八字形的
不同地方汉字的差异因为不同地方使用的字形不统一,而中国大陆使用的是“新字形”,所以有很多差异。比如“刀锋”和“角度”在不同的地方拼写不同。再比如“口”字。台湾省规定最后一横线比上面横线多写一点,其他地方写的不好(注意右边“气”字的“口”字)。
十九个汉字的计算机处理
详情请参考中文信息处理。由于打字机的键盘设计时没有考虑汉字的输入,所以汉字的输入往往比拼音更困难。汉字没有被中文打字机普及,而是直接进入了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阶段。在计算机发明初期,就引起了汉字能否适应计算机时代的问题,支持汉字拉丁化的学者甚至以此为理由。
随着各种中文输入法的出现,汉字的计算机输入、存储和输出技术已基本解决,大大提高了中文写作、出版和信息检索的效率。目前的中文输入法有上千种,主要有拼音输入和表格输入,也有一部分是两者兼而有之。汉字拼音输入、手写识别和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中国大陆)、Big5、CNS11643(台湾省)、HKSCS(香港)、JIS(日本)、GBK(中国大陆)、国际标准Unicode、ISO10646等等,包含几千字。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技术等因素,收录的字数和收录的字体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例如,台湾省的民间组织“企划委员会”在推出代码标准时,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汉字,以“统一异体字”的名义采用了若干字体简化的日式汉字,如“魏”->;“卫”
中国* * *为满足邮政、户籍等领域对汉字使用的迫切需求,2000年实施了新的汉字编码国家标准《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扩展》GB18030-2000,共27484个汉字。而且所有在中国销售的电脑产品都必须支持这个新国标。
二十汉字编码系统
为了交换信息,使用汉字的各个地区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汉字字符集标准。
中国大陆采用国家标准代码(“G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家标准的缩写)。GB2312包含6763个汉字,GBK包含20912个汉字,最新的GB18030包含27533个汉字。
BIG5。包括13053个汉字。台湾省和香港使用的单字节或双字节代码。
Unicode在中国接受度不高。中国* * *要求在中国大陆销售的软件必须支持GB 18030编码。
在国际交流和软件设计领域,CJK编码收集中文、日文和韩文汉字。
二十一汉字的未来
现在简体汉字主要在中国大陆、新加坡和东南亚的华人社区使用。繁体字在台湾省、香港、澳门和美国的华人社区很流行。
有人认为,繁体字更难学写字,所以繁体字的使用会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很多文化保守主义者认为简体中文“不纯”、“低人一等”。然而,随着中国大陆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不断增加,简体中文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长,繁体中文的使用似乎不太可能回到以前的主导地位。在文化层面,繁体字不会完全消失,除非中国大陆想从台湾省和古代中国文化中分离出去。
然而,无论是在中国大陆还是在其他地方,书法通常使用繁体字。很多人觉得有些繁体字比简体字好看。
事实上,大陆、台湾省、香港和澳门之间不断加深的经济联系迫使人们跨越两种文字体系的障碍。现在香港日常使用的简化字越来越多,有些学校还把课本换成了简化字版本。一些大陆人试图写繁体字,以提高与港台人士的交流效率。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未来的发展可能是任何人都无法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