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以前“壶”的造型是什么样的吗?


史书记载中山人好饮善酿,“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在中山王厝墓中世人发现了颜色浓如墨玉和淡似翡翠的两种美酒,出土时酒香扑鼻。化验证明:这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实物酒,距今有2300多年的历史。能将这古老的酒保存下来,当然离不开精美的青铜盛酒器。青铜酒器又分盛酒器和饮酒器两类。盛酒器有尊、方彝、壶、樽、卣、?、瓿、觥、?、尊缶。饮酒器有爵、角、觚、?小Ⅵ?又名“五爵’)。壶、?、瓿既是酒器也属于水器。青铜水器大致可分为承水器、注水器、盛水器和挹水器四种,可分成盘、?F、鉴、?、盆、?、皿和罐等。本文按器形介绍中山国出土的青铜酒器和水器。

一、青铜酒器

1、壶。有圆壶、方壶、扁壶、提链壶,等。

圆壶

子口盖圆鼓顶,盖坡面有等距的三个云形钮。侈口,束颈,溜肩,圆鼓腹,平底,圈足。肩部两侧各有一兽面衔环,颈下部、腹上部及腹下部各有一道凸弦纹。器体通高44、口径13.4、腹径31.2、底径19.5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络绳纹圆壶

平口微侈,短颈,鼓腹,平底,圈足。颈下肩部有左右对称的竖环耳各一个,下腹与底之间的正中处有一竖环耳。自颈下部至底部饰有凸起的横?索纹四道和直?索纹六道,?索纹相交处扣勒成?索环孔,孔内饰阴刻雷纹。经纬?索相交把壶身隔成十八个方格网区。壶身饰凸铸窃曲纹,以小而密的凸点纹为衬底。圈足外饰?索纹。高29.7、口径10、底径13.6厘米。战国早期中山鲜虞族墓出土。

有盖,侈口,平唇,短颈,溜肩,鼓腹,平底,圈足。盖圆鼓顶,坡面有等距理由三个云形钮。肩部两侧各有兽面衔环。腹部有两道凸弦纹。圈足立壁自右至左刻有二十一字铭文。器内保存着一壶液体,盖时飘出浓郁的酒香。液体呈墨绿色,经北京发酵研究所取样化验,内含乙醇,证明是酒。通高45.5、口径14、腹径32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中山王圆壶

有盖,侈口,平唇,短颈,溜肩,鼓腹,平底,圈足。盖圆鼓顶,坡面有等距理由三个云形钮。肩部两侧各有兽面衔环。腹部有两道凸弦纹。出土时器内盛满清水。共计有182字铭文。通高44.9、口径14.6、腹径31.2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的.

小方壶

有盖。俯视壶身呈方形,直口,溜肩,长方腹,鼓腹,平底。盖为子口?顶形,盖顶中部有半环形钮,壶底中部下为长柄鼓腹形捉手,喇叭形圈足座。通高24、口径5、腹径9、底径5、座径9厘米。这种较为特殊的有盖小方壶,只有在中山国鲜虞贵族墓葬中才有所发现。此器物的存在,可能与当时的王族人保留有鲜虞风俗有关。中山成公墓出土.

铜方壶

有盖,直口,小折沿,短颈,溜肩,鼓腹,平底,方圈足。器之最大宽度在腹部,肩部两侧各有一兽面衔环。兽面圆睛突出,毛纹细腻。盖子口,?顶,四个坡面各有一云形钮。胎壁轻薄,棱角周正,通身饰各种勾连云纹图案,图案花纹是在模铸好纹线沟槽中镶嵌红铜和绿松石及填蓝漆而构成,花纹于不同部位变换不同的形式。器盖纹饰是由镶嵌红铜丝和填蓝漆构成,细线用铜丝,宽沟填以漆。顶部饰三角勾构成方格状云头纹,于四坡面饰变形云纹。器身纹饰则以模铸阳纹为主题,阴沟填以红铜和绿松石衬地。通高45、口径11.3、腹径22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中山王方壶

器形为?顶形盖,直口平唇,短颈,溜肩,鼓腹,平底,高圈足。盖子口,顶部四坡面各立一云形钮。壶身周正,棱角分明,四角的肩部各立一蜿蜒上攀的龙饰。腹两侧上部各有一兽面衔环铺首。铺首周边线刻卷云纹,兽面狰狞而突出,两眼倒竖圆睁,眉须毛鬣长而涡卷,似一透雕兽面贴附其上,浮雕效果极佳。盖顶云形钮厚长而挺秀。龙作曲身上攀状,两翅背立,毛鬣倒卷,肌肉突出,两眼圆睁,张口昂首,其上攀之意向正是盖顶之云端。壶之四壁镌刻450字长篇铭文。通高63、最大径35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扁壶

器身俯视呈长圆形,口外敞,短颈,溜肩,两环耳,腹稍鼓,平底,长圆形圈足。圆鼓顶盖,子口,盖顶斜面上有三个等距的环钮,钮顶上出一短柱锥顶饰。壶模仿北方民族骑马所用盛水或酒的皮囊形象。器身络带纹每面构成田字形。带纹较宽而且带中间微下凹,是仿皮带之状。器身勒带处稍下凹,其余又稍微鼓起,皮带紧兜盛酒皮囊的形象效果逼真。通高37.1、口径12.2、腹长径25.4、腹短径14.2、底长径14.55、底短径9.3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有盖,侈口,短颈,圆弧肩,扁身,平底,长方形圈足。器身扁平,抹角成桃边形,左右两侧呈圆形,肩部各有一兽面衔环。盖子口,圆鼓顶,盖面等距立置三个环形钮。出土后发现壶内盛满液体。液体清澈透明但呈浅翡翠色,还闻到有浓郁的酒香气味,经北京发酵研究所化验证明是酒。通高45.9、场36.5、宽15.3、口径15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络绳纹铜扁壶

壶身扁方,鼓腹,矮圈足,平盖。盖面两侧装饰兽首衔环,兽首的双眼镶嵌绿松石。壶肩两侧、腹部四面设有三组六个对称的麻花形提环,显然是为穿提链而作。壶身四面外表均饰兽面纽结双重绳索纹,圈足外表装饰由三角云纹组成的绳索纹。此壶造型、纹饰模仿游牧民族马上盛水盛酒的皮囊样式,别具一格。口径9.8、通高40.8厘米。唐县北城子战国初期墓出土。

提链壶

提链素面壶,圆盖面上有三个半圆环状钮一字排开,左右两环为横向钮,钮内套有大环,提链穿于大环内,盖顶中心钮为纵向。颈两侧有对称的半圆形环钮各一个,钮内套有提链,提链共有七节,第四节为提梁。壶身母口,颈上部微侈,鼓腹,平底,圈足。壶腹部有两周凸弦纹,腹部正中有一纵向竖环钮。圈足底部稍内敛。壶高32.3、壶加链通高50、口径12.6、腹径21.7、底径11厘米。战国早期中山鲜虞族墓出土.

器口外侈,束颈,溜肩,圆鼓腹,平底,圈足。子口圆鼓顶,盖顶中间有一环鼻联结两节铜链和一圆环。肩部两侧各有一铺兽面,兽面鼻内联结七节铜链,两侧铜链连接于中间的龙首璜形提手上,共同构成提链。盖上两节铜链由其圆环套在提链上,圆环既可在提链上自由移动便于开启,也可保证器盖不脱离壶体。壶腹圆鼓,在肩部、上腹、下腹三处饰三道凸弦纹。此种提链壶便于携带,在北方民族中此种带提链的用器较为盛行。器高31.5、带链通高40、口径10.3、腹径21.3、底径12.3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有盖,器口外侈,颈部内收,溜肩,圆鼓腹,平底,圈足。盖子口圆鼓顶,顶中间有一环鼻联结两节铜链和一圆环。肩部两侧各有一兽面衔环,每环联结铜链五节,两侧铜链联接于中间的龙首璜形提手上,圆环既可在提链上自由移动便于开启,也可保证器盖不脱离壶体。壶腹部圆似葫芦,自然使我们想到这种壶是仿北方民族便于携带的葫芦制成。圈足立壁刻有铭文。器高32.6、通链高44、口径12.4、腹径21.4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