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旧城区为什么多年不改造


因为是旧城区,相当于文物了,所以应该要保护的。当然不能改造了。

以下为详细介绍:

 日前在澳门采访,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老城区保护得很好。老城区大约有3平方公里,占澳门总面积的1/10。地方虽不大,但其历史风貌却处处维护得令人赞叹。

在老城区,有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小巷,它们犹如树叶的叶脉,通向四面八方。街道周围的老建筑、老房子保护完好,教堂、寺庙并存,各自展示着独特的建筑风格;路面用葡萄牙小石铺出童话般的黑白图案,甚为好看;在小巷交汇处大都辟有一块空地,有的大树下摆有石桌、小凳,供人休息,舒适惬意。

澳门老城区之所以保护得如此完好,在于人们对城市的保护与发展有一个理性、清晰的思路。澳门文化局局长吴卫鸣说:“保护好老城区目的在于增加老百姓对生活的感情,在这些街区里,没有水泥森林,只有高度宜人的老房子,在那里行走,好像走在16世纪的建筑概念里,是不是很奇妙、很可爱?”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人们都自觉地进行维护,比如商店的招牌一律很小,不至于破坏建筑外观;街道也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纸屑杂物。在大三巴牌坊,右侧是大炮台古迹,左边则是一片老旧的房屋。问其为何不拆?当地人说,为什么要拆呢?这样的老建筑在那里不是更好吗?

新老并存,华洋共处,保护完好,这是澳门老城区的魅力所在。在那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可以追思往日的情怀,可以领略生活的温度。正因为如此,澳门老城区在2005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由此反观我们内地一些城市的做法,着实让人汗颜。有的地方包括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对文物古迹保护很不得力,为了搞什么形象工程,不惜将一些老建筑拆除。“在荆州,很好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地段都拆掉了,古城中建了4幢高楼,等于是一个碗里插了4根筷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语)。在北京,作为其显著标志的胡同已被拆得所剩不多,在一些著名的街口如东四、西单等,四周都是高楼大厦,让人再也寻不到过去的风貌和韵味。

如此现象频出,关键是思路上出了毛病。在一些人看来,建设大都市就是多建高楼大厦大马路,好像如此才是“大气派”、“大手笔”、“有政绩”。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矣。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城市无疑也要换新颜,但这不能以拆除老建筑、毁坏文物为前提、为代价。相反,对于那些老建筑、文物古迹应该像澳门那样备加珍惜、下力保护才对。老建筑和文物古迹是历史的见证、历史的载体,它们似树的年轮,一圈圈记录、反映着历史的真相与故事。人们睹其物、忆沧桑、观现实,能探寻历史的悠远与深邃,进而在精神上得到慰藉、思想上得到升华。如果连这些老建筑都保留不下来,那人们还能到哪儿去发思古之幽情呢?如果一味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醉心于高楼大厦的数量,而将古建筑等拆除,那就是在做数典忘祖、割裂历史的蠢事,就是让城市成为一座座水泥森林、空中楼阁。这是人们无论如何不愿看到,也是不能接受的。

澳门保护老街区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内地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当从中反思。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