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教学评价报告
历史老师教学评价1
昨天已经过去,只能留给历史教学的记忆和反思。未来还没有到来,我们只有希望。今天是最现实的,要把握当下。
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历史的学习,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很多经验,这样我们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关于历史要做好三件事,上课做好,复习做好,考试做好。要上好每一节课,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每节课都能很有效率,学生也能得到最大的收获。更好地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好复习,学习很重要,但做好复习更重要。复习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对学生的深刻理解。然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这是复习的根本目的。做好考试。考试不仅仅是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还有课堂上的一些小测验。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做好前三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更好地走进学生,了解和解决学生学习历史遇到的困难,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这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搞好课堂效率,提高复习效果,实现考试的真正目的,努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我们老师要不懈努力!
历史教师教学评价2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即运用语言的潜能,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课本的安排,我突出了这种潜能的培养,采用了导学案模式,强调师生双向应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课堂教学应体现这一特点,注重运用,树立“大历史教学观”,真正落实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历史教师首先要转变的观念是,历史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语言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分析。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但传统考试的“余晖”还在,考试依然是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你应该知道如何在这两点之间找到平衡点。令人欣慰的是,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及时调整,明确规定降低语法试题难度,减少知识的客观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言语潜能,运用言语学习中学语文。
教师观念转变的第二个方面是:从以本为本到以用为本。历史是一种发展中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历史教科书只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和媒介。学生要想学好历史,必须融入历史的海洋,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所以我经常在教材的基础上随时把生动的历史输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历史,用历史表达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不同的兴奋感,抑制大脑疲劳。计算机辅助教学拓宽了教学方法的应用。无论哪种教学方法,其基本出发点都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该是一所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历史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效益。历史课的讨论方式应该有更广泛的信息和更自由的民主氛围,既能讨论本课的问题,又能结合历史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国内外的是非。讨论课是为了测试老师对全班的带动潜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有学生在讨论课上不使用历史,或者说一些与这节课无关的话题,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督促。
在今年的教学活动中,我觉得最大的难点是如何维护课堂纪律,如何让教学活动在简单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到底作为老师,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在老师做不到体罚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教育学生,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历史教师教学评价3页
新课程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历史课堂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来看,40分钟的课堂里,笑声和高潮经常反复。看来我们的历史课堂已经进入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如果仔细审视和研究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我认为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就是重现象轻本质、重形式轻实质,造成了课堂的虚假繁荣。其次,分析了历史课堂实践中的一些教学行为。
第一,在实现三维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反对无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思想。但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基础历史知识包括重要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和感悟。但他们在知识目标的教学上往往是抓皮毛,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偏离了课程改革的初衷,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在设计“春秋战国之争”这一课时,课前安排学生以他们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在篝火中扮演诸侯”、“减少厨房”等历史故事,以及“与鲍的友谊”、“退三家”、“城濮之战”、“围魏救赵”等成语。课堂上,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动画、漫画、剧本等进行交流。形式很活泼,学生很感兴趣。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理解了多少史实呢?只懂这些故事?这个时期有什么特点?齐桓公和晋文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本该在师生活动中解决的知识却化为乌有。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支撑、载体和翅膀。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始潜能,真正学会学习,产生爱国情怀。
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以及正确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要真正实现历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要贬低知识的地位,而且要进一步强化知识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丰富和充实课本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框架,使书面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历史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实现。
第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的学习历史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们用心探索了多种教学形式,改变了过去严格按照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教学的局面,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堂讨论、组织辩论、编辑历史剧、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成语接力赛、虚拟拍卖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有些活动只是一种点缀。比如历史剧,是学生很喜欢的一种形式,但就是老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剪辑和表演的时候,没有充分思考自己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能从中学到什么。有时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欢声笑语,信息简单,形式单一。表演结束后,我们进入下一阶段。至于剧的主题,我们不知道是什么。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再比如,讨论几乎是老师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有些问题根本不讨论。
另一类问题,如“有哪些巩固秦国统一的措施”,可以找到答案。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就能总结出来。讨论确实是多余的。不仅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还会引发纷争,火花进进出出,久而久之,还会摧毁学生的思考热情。所以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从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追求表面的形式,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
历史教师教学评价4页
有了反思,失败可以成为成功的基石,逆境可以成为人类进步的动力,良好的环境可以为人类成长提供营养。没有反思,失败会击倒人,逆境会让人沉沦,好的环境会让人得过且过。因为有反思,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不会失去目标,不会进步。因此,对本学期教学的几点思考如下:
1,讲历史人物的趣事
历史人物的趣闻轶事,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或者知之甚少,而且很感兴趣。教师在课堂上适当佩戴这些资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比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三种文化必修课)的时候,提到了晚清的一个古怪天才辜鸿铭,我介绍了他为中国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辩护的著名言论:中国的男人像茶壶,女人像茶杯。世界上只有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同学们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理解了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思想。
2.用公式记忆历史知识。
很多历史知识很枯燥,很难记。老师不妨编一些形象生动的公式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准确掌握知识,永不遗忘。我在教《天津条约》(政治礼貌必修课)教材的时候,给学生介绍了两个助记法。《天津条约》的数据可以记为:大臣去北京丢脸,新开十口。长江港口的自主航行破坏了内河航行权。去大陆传教,巨额赔偿是乐事。十个通商口岸记忆法:一天内再开十个左右的口岸,分别是长江南城、九汉。沿海营烟加汕头,岛上还有琼台灯。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记住了这个知识点。这样一个重点难点知识点就这样解决了。另外,中日《马关条约》的数据可以编成一厂两亿三岛四口。等等,不胜枚举。
3.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多媒体教学,人物、表格、图片、实物、漫画、电影等都可以生动地展示出来。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还能让历史看得见、摸得着、摸得着,从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课堂教学质量。
4.建立一个讨论环节
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主观的,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讨论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甚至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既能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政治礼貌必修课)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太平天国运动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果会是什么?这个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几分钟后,很多同学主动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建立农民阶级控制的政权,有的说要建立工农联合专政的政权,有的说还是要建立地主阶级的政权.....最后我做了一个结论: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革命胜利后的农民领袖会像历史上其他农民起义领袖一样,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仍然建立地主阶级的政权。
我要感谢学生们。是学生们的评价激励着我,鞭策着我,鞭策着我奋进,鞭策着我在教改的道路上往前走一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反思,俗话说:
在修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忽上忽下!
历史教师教学评价5页
第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提高教学水平
本人从1998开始从事高三历史教学工作。之所以有点经验,是因为对教材比较熟悉。教久了,自然有一些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让我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
二、抓常规教学,认真搞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每节课都要认真备课,要把教材、教学参考书、教辅书都翻一遍,力争把老师理解最多的知识,教材中包含的所有重点,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相关点都准备好,有条不紊地教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意向,必须抓住课堂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第三,做好学生知识点的海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平时有成绩。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知识及时反馈,把关检查,每节课前,教师都会对学生的旧知识进行复习提问,这不仅检查了学生以前的知识,还起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作用。可谓一举两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第四,加强对招考、新课改等信息的收集和加工,关注招考命题动向,在平时课堂中渗透招考意识。
初三的教学工作就是直接应对入学考试。作为一名初中老师,不能只盯着现在,关起门来,不去学习了解新的信息。因此,教师要多浏览最新的教学参考资料和杂志,多关注有关中考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把握中考动向,努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考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做题技巧和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综合潜能,做到平步青云,形成习惯。
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工作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决策等方面的综合潜能,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识、善于总结归纳、解题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毕业生必备的技能。老师一般都是训练有素的,所以考试的时候不会顾此失彼。
最后我以荷兰著名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结尾:“相信我,在艺术的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最好的办法。我宁愿不厌其烦地认真研究,也不愿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我上过一门课,名为《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有着永恒光辉的文学艺术。这节课是按照备课中的教学设计进行的。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再通过启发、探究达到学习目标,最后拓展思维,检验标准。反思这一课,我觉得最大的遗憾是学生的学习情绪从高涨到平静,最后到低落。
起初,我通过一个视听材料引出了这节课的主题。在谈到第一个问题“诗歌的黄金时代”时,我问了一个问题“你对唐代诗人有哪些了解?”学生们兴高采烈,争相回答“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然后我让他们分别欣赏了三位重点诗人的图片和介绍,并以比赛的形式开展了背诗和画中找诗的活动。同学们上课参与得非常专心,踊跃举手。在谈到第二个问题“散文的精彩”时,我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们立刻开始平静地阅读这本书,并用书中的话回答问题。没有欢快的表情,没有争论,没有疑问,空气似乎凝固了。
静静思考,我觉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组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有偏差:只想着“我应该怎么教”,而忽略了“学生想怎么学”。上课完全按照备课时的默认进行。虽然我在备课的时候也会考虑学生的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给学生的自主活动留有余地。我只是把学生当成我预先编好的程序里的对讲机,老师和学生就像“打乒乓球”当我和教研组的负责人和其他老师交流时,他们提醒我,你没有让学生在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沿着自己的思路前进,也就是你没有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知识到未知的知识谈论自己,你没有给他们独立阅读、思考和提问的时间,所以学生的情绪一落千丈。大家说的话让我更加清楚这一课的失败。
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活动留有余地,在具体教学中要时刻把握“学生想怎么学”。学生的思维不能被自己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学生根本没有自我思考活动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赋予学生“服务的权利”,通过学生的自学、提问、辩论,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轻松的环境中也非常积极、周到,提出一些教学设计之外的问题,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一次不成功的历史课让我意识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我们真的应该转变师生角色:如果我是学生,我想怎么学,我想理解什么问题而不是想着怎么教,按照老师的预设自己问,学生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我认为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是我的教学理念脱离了教学实践。虽然在教学设计中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不自觉地陷入了“老套”的以老师为中心的做法。这也是我以后要非常注意改正的地方,就是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而不是仅仅挂在嘴上。
通过这一课,我领悟到一个道理:只有当老师在课堂上停止讲述,学生才能真正思考,只有在教学中给学生一块空间,学生才能前进,才能发现自己。
历史教师教学评价报告相关文章:
★反思历史教师的教学课堂
★总结历史老师教学工作的范文
★学校历史教师的教学反思
★总结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的优秀范文。
★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与选择
★历史教师的5条教学经验(2)
★历史教师教学工作个人总结
★2020年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对九年级历史老师教学的反思
★历史教师个人作品精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