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镇的人文历史
唐玄宗二十四年,建立汀州,又建立武平(今中山)、南安(今平川)。南太保三年,武平、南安为武平昌。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升为武平县。中山是原田治、县治所在地。明洪武二十四年正月,武平千户建,简称武所。据民《全国武平县志》记载,明代有三十五个军名被调至武馆。其中有17个姓氏来自江西,除魏来自冀州永丰(今吉安)外,九江德化的王、邱、艾、李、于、车、吴、周、徐、舒、程、吴、董、刘、洪等15个姓氏均来自抚州。从语音和词汇上看,军事方言与赣语相似,但又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超越武平客家话的意识。进入军人家庭,成为其中一员的客家人,都要学习军人方言。这种强烈的意识使得军语代代相传。
武平钟山镇位于闽粤赣交界的客家地区。它是一座有着千年文化的古镇,被誉为“小首都”。唐宁时为武平县田县治所在地,原名武平所,简称武所。钟山三村不超过一万人,方圆不过十里之遥,却有100多户有姓氏的人家,从清朝就有了朝廷。这种文化奇观在全国各地的乡镇中独树一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文化界的关注,被誉为“客家人的小镇”。
吴的三城都有两个轮廓,三城指的是:老城、新城、月城;第二个侧面是指石头侧面和圣女侧面。民间谚语“无皇城,先有石廓”告诉我们,先有廓,后有城;吴有5塔8门,其中迎恩门(东门)、永安门(南门)、平安门(西门)、长乐门(北门)为旧门,通济门、朝阳门、水门、文明门为新城四门。城市四周是护城河,新城朝阳门外的训练场,旧训练场。这些延续了100多年的建筑,如今只剩下“银根门”了。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比天~安门(1417年)早26年,银根门城上有石建筑,气势宏伟。登上城楼,新旧城市尽收眼底,就像老写照:“一脚踩双桥,两岸林灯塔,城内鱼跃,万户入云霄。”夜幕降临时,成千上万的灯光像星星一样闪耀。布满青苔的城砖,斑驳的建筑牌匾,城楼上残存的两根石柱,都是凝固的历史。
在新旧城市的主干道和路口,都有旋转虚幻、炫目美丽的灯笼。客家的元宵节花灯通常只持续三天,但在中山会持续七天,从正月十三到十九。“武侠里的灯笼灯笼就像南京城”。据说这是朱元璋皇帝特许的,算是对思乡将士的一点安慰。这里的灯笼很大。一个灯笼上下两层,像个小房子。楼上是绘有奇形怪状面孔的灯罩,如“仙女送子”、“三元集合”、“八仙过生日”、“张生跳墙”、“鱼跃龙门”、“金鸡报晓”等。.....描绘人类的风景。每盏灯笼有七十二个灯环,代表七十二排,每排都是冠军。下层是木偶舞台,游客可以从上面看灯笼,从下面看木偶。但是木偶灯笼却有10多,真是令人目不暇接。
新城最杰出的历史遗产是相塔(也叫断尾塔),它在风雨中巍然屹立至今。建于嘉庆辛亥年(公元1551),高度为14.7米。塔共分七层,每层八角形,一至五层。每层楼周围都有相互对称的门洞,六楼和七楼封顶。塔顶已经坍塌,葫芦状的顶部仍可辨认。
走出古街,可以看到乌溪河上的永安桥,是乌索十大古桥中最大的一座。全长1114m,高17m,宽3.5m,完成于清道光十年(1830)。相传清代王夫人八十大寿,乐善好施。当她听说中山的通济桥(桥的名字)又被破坏了,她告诉她的孩子们不办酒席庆祝生日,用酒席的钱重建这座桥。这次改建后,通济桥改名为永安桥,在八个牌坊中间,交替嵌着二十块石碑:一块写着永安,一块写着“母亲的生命跟着光明走”。直到今天。
五所的历史遗迹包括三座古桥、一树盖三城、七只猛虎、九口井和十一座寺庙,以及九个环绕的柴犬村,向后人展示了它在千年中的兴衰。
本人收集的中山102姓氏为:刘、赵、徐、曾、来、钟、李、林、凌、马、纪、戴、牛、王、潘、程、廖、欧、兰、兰、卫、秋、周、石、洪、张、秋、石。冯、田、曹、夏、倪、连、唐、艾、熊、能、申、傅、李、高、叶、姜、宋、任、戴、华、嵇、关、麦、侯、黄、蒲、连、朱、蔡、何、舒、于。
朱元璋一声令下,发了35个姓氏。
“前有军师诸葛亮,后有军师刘伯温”,靠朱元璋这个英雄得天下,他却不眨眼。清宫楼放枪,废巫相并分六部,创设禁卫,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分别掌管...朱皇帝稳坐金椅,大权独揽,全国654.38+0.8万军队就这样编入了各路禁卫。现在中山成了武平千户人家的家,从此就叫武所了。
朱元璋真正促成了中山姓氏的第一次激增。当时这一带土匪造反,朱皇帝下令镇压暴动。那些武官们面面相觑,都胖胖的,实在不想再费心东奔西跑了。朱元璋转过头,叫来了一大桶带毛的生猪肉,说谁能就地吃到生猪肉,就免于上战场。18武官想起老婆孩子的热炕头,咬紧牙关,毅然站起来,吃了他们一会儿头发一会儿肉。18战士暗自庆幸自己被抢了。没想到,高人头上有个高手,这样的人怎么算天子?明成祖朱诏令:“吃毛吃肉者,实为虎也,皆封为将军赴武平。”于是,18武官们的肠子都要悔青了,只能感叹自己这辈子铸就了刀光剑影的军人,不是你能当兄弟的。
听到吃生猪肉的传说,我们走在太平村相公吴佳村的路上。吴佳村是18将军贾府的后代。据说段相公这个名号也是朝廷赐的。离这里不远就是相公山,相公村,相公塔。我不知道这些是否和贾府及其手下有关。已是黄昏,若有一抹暮色覆盖了当年的荒原,六百年的沧桑将在黄昏中浮沉。当贾府率领五千将士来到武馆时,一定是如此凄凉。盗匪早就听说了风声和散落的星星,但朱元璋下了一道死命令:出去扎营的士兵就地正法。回头看看京城,京城离钱山很远,再也没有它的机会了。从此,每个月,每晚都有泪水和雨水打湿五千游子的梦。武馆只剩下35个姓氏,只留下一首令人唏嘘的姓氏之歌:“许周树邱鸿程夏涛,后毛家栋朱默洛,敢吃毛肉真是豪迈。”
哦,不对,至今还有中山特有的灯展。客家的元宵灯会一般只有三天,但在中山要七天,从正月13到19。“吴圩的灯笼灯笼像南京城”。据说这是朱元璋特许的,算是对思乡将士的一点安慰。这里的灯笼很大。一个灯笼上下两层,像个小房子。楼上挂着五颜六色的灯罩,如“仙人送子”、“三元集合”、“八仙祝寿”、“张生翻墙”、“鱼跃龙门”、“金鸡晓啼”等,都描绘着人文景观。每个灯笼有72个灯环,也就是说72排是最好的。那时候新添的家庭里都是灯油,油灯点着,旋转变化,炫目美丽。在欢呼声中,红着脸的木偶艺人从“万寿无疆,三颗星璀璨,四季发财”的酒令中逃出,钻进了灯笼下层的木偶舞台,拖着嗓子的古典戏曲开始了。游客上去看花灯,看布偶,这种花灯布偶很久就拿下了10多套,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大灯笼里喜事多,小心用浆糊和纸抄。战斗中有好消息。龙灯灯笼去穿梭,碗锣彩盘鼓,大钹打,笛箫同奏,琴歌相谐。”清康熙皇帝林的这段描写,正是中山灯戏的形象写照。
血战武馆和空城完成了人民的定居。
晨光中,我在乌索市残存的“银根门”前站了很久。
五所三城:老城、新城、偏月城。有五个塔和八个门:应恩,永安,长乐,同济,潮阳,永定,温明和水门。这座城市被护城河包围着。新城朝阳门外,有一个教学场,以前是练兵的地方。这些明朝前后延续了100多年的建筑,只剩下“银根门”了。长满青苔的城砖,斑驳的建筑牌匾,城门顶端残存的两座倒塌城楼的石柱,石柱上不清晰的文献,似乎都在诉说着一段凝固的历史:乌索城的血洗。
白天不知道夜晚的黑暗,只能闭上眼睛欣赏清顺治5年的KB黑暗。
“漆黑的夜晚,杀人放火烧了天。”那是一个月中的一个漆黑的夜晚,清军在武馆文明门外点燃了一把不文明之火。文明之门在火光中轰然倒塌,誓不降清的武学人员四处逃窜。而早已埋伏在其他七门之外的清兵,同时持剑持枪,无辜的头颅滚得像西瓜,血流成河,血腥味数月。除了有勇气冲破文明光明之门的人。其余的几乎没有人幸存。有的家庭已经消失,有的家庭只有一个从尸体堆里逃出来的七岁男孩,有的家庭甚至只有一个在母亲子宫里爬行的胎儿。成千上万的无主尸骨后来被一起埋在一个大坟里,坟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一个大字:“万人迷。”这块石碑现在珍藏在武平县博物馆,是那段血淋淋历史的铁证。
然而奇怪的是,惨烈的屠杀并没有减少中山的姓氏。反而中山姓在大屠杀后第二次增加。或许是因为这是一座空城,贫瘠的土地急需开垦。平定后,清政府号召流民来此开垦。一度,许多无家可归的难民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中山的一些龙姓和朱姓是从云南寻甸迁来的。龙姓始祖龙振海是一位将军。顺治六年调到武馆,部下随征而来。一群云南人在中山定居。邻近县的客家人蜂拥而至,张思的祖先陆被永定县金凤的四个家庭所迁。四大姓氏共同创造了基础,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为了让后人不忘创业之难,四大姓过年第一碗菜一定要吃芋头,几百年不变,是当地的一段佳话。
很快,逃难的原住民陆续搬了回来。毕竟离开热土很难。七岁的男孩张,从一堆尸体中逃出来,长大后结婚生子,延续了张的血脉。还有两次得奖的遗腹子的故事,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洪文灿一家老少都在屠杀中成了鬼,只有他的妻子邱回到了娘家,活了下来。邱与怀孕的钟复婚,生下一个异常聪明的男孩。他在16岁时中了彩票。喜形于色的继父想在祠堂为他庆生,却在街上被他的人拦住了。终于知道自己身世的举人,抛弃了一切,回到祖居,在钟山重振家业。两年后,他以洪的名义获得二等奖。此后,他帮助同父异母的弟弟钟业宗和羽烈王读书、考试,可谓美谈。谁能想到,武平县洪家人口近万,却正是因为这个遗腹子,才得以继续发展。至今,农村流传着一句谚语:“洪钟有高堂,名垂千古。”
流亡归来后,新人扎根,经历了两次大的飞跃。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人民镇”中山终于形成了。
一个是历史,一个是现实,我想说...
几天来,我流连于中山的每一片土地。我脑海中有太多的历史遗迹,比如三座古桥、一树遮三城、七只猛虎、九口井里的十三座寺庙和九个环绕的柴犬村...古迹无声,却在展现“人民镇”千百年来的兴衰。“人民镇”是幸运的。很多热心人,县镇领导,政府部门,退休工人,甚至不识字的农民都很喜欢。中山的发展是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其美好前景似乎自不必说。
只是我好像想多了。
中山,一个千年的中山,在血雨中重新站起来的人们是如何奋斗重建基业的?那些不屈不挠的身影今天还在我们心中盘旋吗?
历史与现实交织的中山,有无数的古迹撑起今天的辉煌。今天,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足迹去拓展明天的辉煌?
中山,全国少有的人多聚居的地方,几百个姓氏和睦相处,其乐融融。靠的是什么样的凝聚力?这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