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西方哲学发展概况

一、古希腊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

(a)德谟克利特[U1]:原子学说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他为“一个有经验的自然科学家阶级,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列宁称他的唯物主义路线为“德谟克利特路线”。德谟克利特在哲学上认为,原子和空性是万物的本源,运动是由于原子。不同形状和体积的原子在流动运动中以不同的顺序和位置组合在一起。在社会伦理中,宣称快乐是人生的目的;在教育上,要遵循自然,注重实践,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③[U2]。

(B)柏拉图[U3]:在《理想国》、《法学》等著作中,阐述了他的政治、道德、教育理论,建立了第一个以唯心主义为核心的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主张观念是独立于个体事物和人类意识的实体...善的观念是所有的知识和真理,它是所有存在的基础。在教育方面,他

(3)亚里士多德[U4]:他在哲学上提出了第一哲学、实体、四因、势与实、第一推动力等理论。他认为事物的形成有四个原因,即物质原因、形式原因、动力原因和目的原因;他认为具体事物中不存在非物质的形式或无形的物质,物质与形式结合的过程就是化势为实的运动。这个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思想,恩格斯称他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在哲学方面,他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摇摆不定...在教育方面,他认为理性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主张国家对奴隶主的子女进行公共教育。

第二,中世纪宗教哲学和哲学思想中的实在论和唯名论之争。

(A)经院哲学: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目的是为了彰显基督教教条的权威,以维护教会和封建领主的统治。(经常讨论一些繁琐无意义的问题被称为繁琐哲学)

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在《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中,主张信仰高于理性,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他把天主教描述为万物的邪恶“第一推动力”,把世界描绘成自下而上的从属等级结构。神是最高的存在,是万物追求的最高目标。他将社会不平等现象描述为上帝所预言的,并肯定政治权力和宗教权力来自上帝,但

(B)、实在论[U5]:又称实在论,是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一个流派,与唯名论相对。它认为“普遍主义”(即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性和个别事物的客观“现实”。“普遍主义”是个体事物的本质,个体事物并不是真正从中衍生出来的。现实主义关注""

(3)唯名论:认为没有个别事物就没有“普遍相”,“普遍相”在个别事物之前并不存在,只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词或概念;认为个别事物是真实的、初级的、先于一切的,所以唯名论倾向于唯物主义。但它不理解它们普遍存在于个体中,所以它否认普遍客观性,它也包含唯心主义的因素,不能达到唯物主义的彻底性。

唯名论[U6]包括极端唯名论和温和唯名论。前者完全否认一般的含义,后者承认一般意味着事物的相似性或共同性,还没有达到对一般性质的认识。

第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

文艺复兴思想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来扩展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它以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为标志,提出了人道主义,即人本主义的思想体系,以人性反对神道,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的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束缚。

(1)人文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其基本内容是以人对抗神,以人性代替神道,宣扬人力资源的伟大,重视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想思维,主张个性解放和自由。其理论基础是人性论,理性在当时被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2)崇尚自然:从自然事物中寻求人类发展的规律。夸美纽斯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试图用自然事物来解释人类发展的规律。卢梭:大自然创造的一切都是好的,但一到社会就变坏了,从而对封建社会及其教育制度展开了无情的战争。

第四,反映早期资产阶级思想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形成对后世哲学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至今的两大哲学思潮,即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都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有一定的关系。教育学中的实体教育和形式教育,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也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密切相关。

(1)经验主义:又称经验主义。培根是其主要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他在认识论上提倡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真正的知识只能从对客观事物的研究中获得,即从经验中获得。他是第一个阐明归纳法的哲学家。在教育方面,夸美纽斯和洛克(“白板理论”)都属于经验主义者。经验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分为唯物主义经验主义和唯心主义经验主义。(唯物主义经验主义承认感性认识的唯物主义基础,但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不明白感性认识只有提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唯心主义经验论把个人主观经验作为唯一的认识对象,有的还认为经验来源于人的内在精神活动,走向。

(2)理性主义:又称理性主义。它否认理性认识依赖感性经验,认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依赖于自然观念或自然思维形式推理的结果。笛卡尔是现代理性主义的代表。他提出了“自然观念”和“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认为一切真知都是从简单自明的观念中推导出来的。理性的知识是可靠的,感情会欺骗我们。他还认为理性知识不是从感性中获得的,而是从理性的直觉和推理中获得的。在这一点上,他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陷入了唯心主义。

(3)二元论:康德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试图调和理性与经验的矛盾。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真正的知识:一个是知识的原材料来自经验;一种是知识的形式,来源于理性。这就是康德的二元论观点。康德的理性观对后来的唯心主义(新康德主义)和唯意志论(尼采哲学)影响很大。

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U7]马克思主义

五、现代西方哲学的几个主要流派

就其主导思想而言,大致可以概括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从理性主义到理性人文主义和非理性人文主义。)

(一)从经验主义到科学主义的历史发展

1.洛克[U8]从洛克的哲学思想转向了经验主义。他肯定了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并从经验主义的立场出发,把物质的性质分为两类:A广泛性、体积和形状是物质的首要性质,是客观的,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b色、香、味、声是物体的第二属性,是同一机械运动刺激人的不同感官而产生的主观事物。它们因人而异,是非客观的,反映了经验主义的局限性。

2.贝克勒夸大了洛克在经验主义上的错误,将其引向主观唯心主义。他断言,物体的第一性也是主观的,离不开第二性,而且是相对的,因人而异。他得出了“事物是感觉的复合物”、“存在是被感知的”等唯我论(或主观唯心主义)的荒谬理论。

3.休谟断言,人的认识只能局限于经验的范围,经验之外是否有物质或精神存在是不可知的,主张经验之外有物质或精神存在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教条主义”。所以休谟提倡不可知论和怀疑论。

4.孔德法国哲学家65438+20世纪30年代,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他把休谟哲学改造成以“科学”和“实证主义”为标榜的实证主义或科学主义哲学。孔德的实证主义(第一代科学主义)。

5.第二代实证主义:马赫主义

6.第三代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

7.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

8.历史主义或科学哲学的历史学派: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

9.新历史主义学派: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批判旧历史主义,如夏贝尔和老聃。

10.结构主义[U9]:20 C 60Y以后,西方的一个反人文主义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是与结构主义方法论相联系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2)从理性人文主义到非理性人文主义的历史发展。

1.文艺复兴初期,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人道主义和理性问题(见上),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建立和发展,其伪科学成分越来越多。

2.黑格尔的理性从自然主义发展到了唯心主义。他把人的理性夸大为宇宙理性,即所谓的“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这种“绝对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人的理性活动只是其外化的一个阶段。(它为理性主义转向神秘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开辟了道路)

3.德国的唯意志论,现代西方非理性人文主义的第一代,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前者崇尚生存意志,后者崇尚权力意志。前者是悲观的唯意志论者,后者是积极的唯意志论者。

4.以狄尔泰和柏格森为代表的第二代生命哲学,将叔本华和尼采的生存意志和力量转化为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认为宇宙本来就是一种生命的冲动。

5.存在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法兰克福学派是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20C30Y出现在德国,50Y60Y在美国等地广泛传播。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等人。他们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者”,但他们的理论因人而异,因为他们的主要人物大多主张弗洛伊德式的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影响也反映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包括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前两者可称为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后两者可称为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

此外,由安徽大学哲学系钱光华教授主编,钱光华、陈、岳杰贤、温纯如、等合编的《西方哲学发展史》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