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证明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如何证明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中华文明起源是中国考古学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世界人类文明史研究的焦点之一。

在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节目中,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伟讲解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

“中华文明只能从商朝算起吗?”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玛雅文明等。都繁荣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衰落了,除了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这句话我们都耳熟能详,但外国考古学家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却有另一种声音。

1977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大学。当时我们学历史的,说中华文明是从夏朝开始的,在这之前是原始社会,直到《余川子活在人间》,才开启了中国的文明史。

但是1987年,单位派我去日本留学,我惊愕地发现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表述和我们完全不同。在他们看来,中国文明可以追溯到商朝晚期,也就是殷墟为首都的时期。所以中华文明只有3300年的历史。

这样算下来,中华文明比世界其他古文明还要长1000年甚至更久。他们的依据是,文明的形成有“三要素”——冶金术的出现、文字的使用和城市的出现。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在殷墟时期确实达到了“三要素”。

那么,我们中华文明是有5000年的历史,还是从夏朝开始有4000年的历史,还是像国外学者说的只有3300年?

2004年,中国考古界启动了一项超级工程——中华文明溯源工程。这个项目试图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研究中华文明。其联合学科广泛,参与阵容强大,手段丰富。

综上所述,中华文明溯源工程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当”。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于何时?它真的有五千年文明史吗?5000年文明史是神话还是历史真相?

第二个关键词是“如何”。中国文明史是如何起源、产生和发展的?其中,中国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文明起源和演变过程。我们把这种现象描述为“星空”,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格局是如何逐渐形成的,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

第三个关键词是“为什么”。为什么中华文明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原因是什么?此外,为什么曾经在某些地区兴盛一时的文明后来衰落了,这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除了“何时”、“如何”、“为什么”,还有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搞清楚中华文明到底是不是本土的。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中国以外的其他文明有过怎样的交流?

几乎在同一时期,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和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都产生和发展起来。文明之间有过互动吗?通过文明之间的比较,我们希望更准确地了解中华文明的特点。

"大米、小米、小米和大豆都是“原产于中国”"

经过近20年的研究,今天,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华文明极其辉煌。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水稻和小米的种植技术,玉器,陶瓷和丝绸。中华文明确实为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对文明的形成非常重要。可以说,农业的出现是文明起源的基础。据考古发现,在世界上的几种主要农作物中,至少水稻、小米(黍)、黍(一种粘黄的大米)、大豆都是中国原产的。

大约1万年前,中国南方出现了水稻,北方出现了小米和黍。在浙江中部浦江县的上善遗址,发现了一万年前的水稻遗迹,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关于大米的起源一直存在争议。其中之一是水稻起源于印度,因为水稻是6000年前在印度发现的。一万年后发现水稻,证明中国生产水稻比印度早得多。

农业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像云南这样的地方,虽然野生稻种类很多,但是由于气候原因,当地自然采摘的粮食非常丰富,没有动力去种植农作物;

在长江流域,四季气候分明,靠狩猎或采集无法保证一年四季都有足够的食物。为了获得更稳定的食物来源,农业应运而生。

农业出现后,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人口繁衍和社会发展才有可能。

大约在农业出现的同时,陶器出现在中国和东亚。陶器是用粘土做成一定的形状,然后烧制而成的。在西亚,大约在1万年前就出现了小麦种植,但他们的陶器出现得很晚,而在中国,农业、陶器和磨制石器是同时出现的。

为什么这些栽培技术会在大约654.38+0万年前出现在东西方?这和气候变化有关。13000年前后,达到冰河时代的顶峰,冰河时代的人们主要以狩猎为生。此后,随着气温的升高,植物越来越多,生活中收藏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人们开始注意到某种植物味道更好,这种植物比较容易获得,比如野生稻、小米、黍。古人为其生长创造了条件,加上人工的管理和干预,促成了栽培的出现。

这些食物需要有东西来盛,于是就有了陶器。为什么陶器在西亚出现的比较晚?如果看到新疆的烘焙食品就很好理解了,因为西亚人常吃的煎饼和烘焙食品是不需要容器的。我们的祖先更早发明了锅来烹饪食物,所以陶器的发明也是中国人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小米原产于中国,但小米的起源一直有争议。当时大多数人认为小米起源于西亚,因为6000多年前就在西亚发现了。在中华文明溯源项目中,我们用DNA技术研究了中国北方的小米和西亚的小米。

结果表明,经过精确的年代测定,声称在西亚有6000多年历史的粟米并不早于4500年前,与我国有7000年历史甚至万年历的粟米在基因上是一致的。

这是什么意思?说明小米和小米都是原产于中国的,后来传到了西方。大约5000年前,西亚的小麦通过西北传到了中原,而我们这边的小米、黍也是通过同样的路径传到了西亚。因此,在大约5000年前,我们与西亚的交流非常频繁。

“文明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那么,文明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呢?

文明形成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的出现。文明是在国家的组织和管理下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虽然也有一些发明,但是没有达到文明的高度。

从这个角度看,文明起源时期是史前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始于社会分化的出现。

因此,在考古发现中,我们非常注重标志社会划分的细节,如墓葬中随葬品的数量、墓葬的大小、居住遗址的大小、居住遗址的精美程度等。,从中我们可以找到文明起源的迹象。

关于文明形成的标志,世界公认的“三要素”是文字、冶金和城市的出现。但我们发现,这“三要素”是从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文明中总结出来的,世界上很多其他文明都不符合“三要素”。

比如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很神奇,但是他们没有冶金术,辉煌的印加文明没有找到文字。所以这“三要素”并不是普遍原理。

根据中华文明溯源工程的考古发现,我们总结了判断文明形成的标准。

第一,手工业的专业化。冶金、切玉、补漆等高科技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盐、铜、玉等重要资源和高档手工业的生产和分配由精英阶层控制。

二是人口显著增加,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即首都。

第三,社会分化明显,形成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有一个国王掌握着军权和宗教祭祀权。有了国王,就有了首都,国王居住的地方有大型宫殿,制作精美。皇族的墓葬不仅规模巨大,而且有大量的随葬品,还有显示等级和身份的礼器和兵器。王权管理的区域政治制度形成了早期国家。

简而言之,大城市、大墓葬、大宫殿和一整套礼器的出现,是我们从考古上判断文明形成的标志。

这些迹象不仅符合中国的情况,也适用于世界其他国家,只是具体表现形式不同。比如手工艺品的专业化,在西亚表现为冶金,在中国表现为玉雕,但这些高科技的手工艺品无一例外都是由皇亲国戚和权贵控制的。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证据”

我们发现,中国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并非始于夏商周时期,而是始于八千年、七千年前制玉、以玉为美的观念形成之时。

比如8000年前兴隆洼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出土的玉珏和玉坠组合,与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器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认为当时两地有交流的可能。

大约5500年前,中原仰韶文化的彩陶对周边地区有着强大的扩张和辐射力。在6000年到5700年前,它的分布还很少,只在陕西、山西、河南交界地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上中下游和长江上中下游都受到它的影响。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原地区文化向周边地区延伸的过程。这一时期是黄帝集团和颜地集团兴盛的时期。所以有学者认为,这个时候开始在文化上形成了最初的中国。

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代),中原文化再次以玉器和青铜礼器为代表向周边地区强烈辐射。最有代表性的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牙张。

牙掌是有刃的物体,不是武器或工具,而是礼器。考古发现表明,牙张当时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包括中国的东南和西南地区。这种牙张曾在三星堆遗址发现过,也在越南北部和中国香港发现过。

牙掌的广泛流传,说明夏朝创造的以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仪制度,向周边地区辐射强烈,被很多地方吸收和接受。

另外,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图像非常相似。显然,以陶器和牙章为代表的二里头遗址对三星堆古蜀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铜像与殷墟木壕墓出土的铜像无论是形制还是纹饰都是一致的。这种青铜器的形制和冶金技术明显来自中原商代。

同时,中原也从周边地区吸收了一些先进的文化因素。比如长江下游的一些陶器和良渚发明的玉琮、玉璧,对中原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都是中华文明多元融合的重要证据。

我们可以看到,中原王朝的影响力在夏商周时期逐渐发展壮大。它就像一个大熔炉,把周围很多原始的地域文明融化,滚雪球,雪球的中心就是中原。

最后,让我简单总结一下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从8000年前开始,以农业为基础,分化的线索开始出现;

6000年前发展加快,社会分化明显加剧。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型中心聚落和大型墓葬。

5000多年前,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址,随着有权势的阶级,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从此进入民族文明或古文明阶段,其中安徽凌家滩遗址和良渚文化颇具代表性;

经过4300年前到3800年前的过渡期,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陶寺遗址和石膏像遗址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以中原为中心的整合格局。

中华文明从国家文明阶段发展到王国文明阶段,也就是夏朝和商朝阶段。从商朝到周朝,建立了封建国家,实现了中原王朝对广大地区前所未有的控制,王朝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礼制。

后来,以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标志,中华文明从王国文明进入帝国文明阶段。

这就是中华文明。经过五千年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它写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