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首先说一下形成期。

距今约4500 ~ 4000年,龙年相当于尧舜传说时代。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当时人们就开始冶炼和铸造青铜器。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龙山时代遗址中,经过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中发现了青铜器。从现有材料来看,有几个特点和意义。

1,青铜是什么?它是紫铜、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冶炼和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它的颜色是金色,肉红色和银白色。合金或锡各不相同。纯铜加锡和铅的合金,今天被称为“青铜”,因为它经过几千年的化学反应,表面有一层青绿色的铁锈。古人称这种合金为“金”,更加珍贵珍贵。

青铜和紫铜并存,发现黄铜和紫铜都是纯铜。当时的冶炼水平大概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发现的青铜遗址主要有甘肃东乡林家出土的一把青铜刀,青铜类的一把青铜刀,河北唐山大成山一处遗址,两件带孔的红色青铜饰品,河南登封王城岗龙山市出土的一件含锡7%的青铜容器碎片,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出土的一件完整的青铜令,山东交县三里河遗址出土的两个青铜锥。其中,甘肃、青海、宁夏的齐家文化发现的铜制品最多。几个墓地都出土了刀、锥、钻、环、铜镜,有的是青铜的,有的是紫铜的。从技术上来说,都是锻造的,有的是用模型铸造的,比较先进。黄铜,也就是铜锌合金,虽然属于青铜,但是熔点低,纯锌不容易获得。直到中国宋朝以后才开始冶炼。

2.青铜器品种不多,多属于日常工具和生活类,如刀、锥、钻、环、铜镜、装饰品等。但是,应该承认,当时人们已经能够制造容器了。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西青古镜》一书,收录了一件与龙山文化形制相同的青铜杯,以及河南汪玉刚山城出土的青铜器腹片。

3.一般小遗址也有青铜器出土,普通居民也有青铜器,与三代青铜器明显不同。它们大多是在杜毅或其他重要地点出土的,只有贵族阶层才能拥有青铜制品。此外,这一时期的青铜制品大多朴素无华,即使是有花纹的铜镜也只有星条旗和三角纹,没有三代青铜清洁工的花纹神秘。

二、鼎盛时期青铜器的种类、纹饰和冶炼铸造技术。

三代青铜器不计其数。据统计,有铭文的青铜器有近万件,远远大于这个数字。当然,这还不包括现在还埋在地下宝库里,从未公开的青铜器。青铜器种类繁多,但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器物的名称已经无法分辨。好在中国有丰富的古代文献,青铜器铭文本身也有自己的名字。例如,丁是一个有三或四条腿的大腹便便的锅。

这时的青铜器可以分为礼器、兵器、杂器、古礼器,音乐是分不开的。使用音乐的制度也体现了身份和地位的高低。乐器主要用于祠堂祭祀活动,礼器用于古代祭祀,或用于寺庙,或用于宴洗。还有一些陪葬用具。古人在吃喝时,主要使用漆木。一般场合用不了。在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最精美。礼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礼器的种类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神像,以中原的前四类为主。

青铜器也是艺术品,不同时期的器物纹饰风格不同。这些纹饰有一定的含义,蕴含着古人的思想,是当时文化的反映。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图案叫兽脸纹,也叫“饕餮纹”。

西周中后期流行的“盗纹”大概源于一条双尾龙卷曲成“S”形,但后来有了图案。

蝉纹是商代和西周时期最常见的纹样。春秋时期有畸形蝉纹。春秋时期,潘潘模式盛行,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几乎挤掉了其他模式。可分为不同类型,特点是每个单元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龙图案。潘潘盘是一种完全图案化的图案,没有任何严格的色彩,这无疑是青铜装饰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改革。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另一个特点是工艺精湛,可见古代工匠的匠心独具。用陶瓷复合图案铸造青铜器的调和方法在中国古代已经得到充分发展。范涛的选料、配料、翻模、刻花都非常考究,泥铸、分铸、联铸、叠铸技术非常成熟。还有不用单独铸造的失蜡法,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下面介绍用失蜡法进行浇铸和熏蒸的过程:

1.用粘土模料将熏蒸炉内模成型,阴干。

2.将蜡片粘在内部风扇上。

3.蜡片镂空雕花。

4、另一种蜡塑是用来塑造龙口的蜡柱。

5.将蜡门排气道塑型,焊接成一整套蜡模。

6.将花料稀释成泥,反复涂抹在蜡模外,形成能承受铜液浇铸的厚度。阴干后,取一个干的模型材料涂在泥层外面,再阴干或全泥花。

7.浇口杯朝下,烘烤模料,蜡料熔化流出,烧至600-850摄氏度,形成陶瓷模具。

8.在浇铸青铜液体之前,将陶瓷模具预热到烧结温度。

9.待青铜凝固冷却后,拆除内外模,切断浇口。

10,铸造一个形状复杂的完整熏蒸炉,适当打磨,用失蜡法铸造一个小珐琅,需要这么复杂的工艺。比如司母戊方鼎,最大的铸件,是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它高133厘米,长116厘米,宽70厘米,重875公斤。1939河南安阳武宣北帝出土,保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长方体,腹平面深,底耳外侧饰双虎食人头,柱脚中空,四角有叶有棱,四壁外围饰兽面,脚上部也有兽面浮雕。这么大的一件青铜器,需要多少块陶片,翻面、制模、液化铜汁、浇铸、拼接需要多少块陶片?没有数百人同时驾驶,很难完成。所以东周时期冶炼铸造技术发展很快,出现了“考录”这种技术总结性文件。

第三,说说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是工匠的创造。在古代社会条件下,最有才能和技能的工匠主要集中在各朝代的首都和各诸侯国的首都。他们代代相传,他们的“作品”被模式化、固定化、程式化。但由于中国疆域辽阔,各诸侯国的传统和工艺不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流派,如中原各国古朴典雅的青铜器,楚国精致美观的青铜器。此外,青铜器的制作有其特殊性,比如符合性。青铜器铸造后,一套陶器模型就会破碎,无法重复使用。所以一个人物(青铜)的每一次铸造都等于一次创作,都要经过两个过程:从制模到铸造。因为这个原因,有些青铜器外表看起来很像,但仔细检查还是有区别的。很明显有个性和风格的问题,所以青铜器有更大的创造性,所以每个时期都能出现优秀的作品。它们由杰出的工匠精心打造,更具艺术价值。中国三代青铜器有以下特点:

1.注重调音是中国青铜器设计的一个突出原则。这里所说的调音,包括青铜器造型的塑造,纹饰的布局,色彩的对比等等。

2.色彩的和谐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3.装饰图案的图案化是中国青铜器的另一个特点。可以说,随着青铜器的诞生,这种倾向已经出现。三角纹和乳头纹可能是青铜器最早的装饰纹样,齐家文化的遗存和七角星镜都有三角纹的装饰。

4.中国青铜器的另一个特点是至今没有发现人像。许多青铜器都有面部装饰,如方鼎和霰。但是,这些脸并不是特定人的脸。更多的器物是人的整体形象,比如人形的灯和灯座,或者是人的整体,作为器物的一部分,比如一个带剑的钟架,一个铜板下的几只人形的脚。

5.与此特征相关的青铜器动物形象大多不是生物再现,而是通过艺术塑造而神话化。

上面所说的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古代青铜器有别于其他古代国家的青铜器,成为在美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一个门类,难怪中国和海外的许多博物馆、美术馆都要在显著位置陈列中国青铜器,不仅有礼器、乐器等大物件,还有铜镜、钩等小物件。

第四,过渡期

中国青铜器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过渡时期。即从战国末期到秦汉末期,经过数百年的吞并战争和为使强兵成为富国而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封建社会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而走向中央集权,最终传统礼仪制度彻底崩溃。铁制品应用广泛,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礼仪制度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但没有那么严格,青铜文化的转型在这一时期更加明显。

传统的礼仪制度主要保留在墓葬制度中,比如一些或多或少有随葬鼎的墓葬,一般制作不精良,给人一种粗糙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贴近日常生活的现实,比如铜钱、钩子、铜盆、香炉、车马、兵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