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日之间发生过多少次战争?谢谢大神,帮帮我。
中日第一次战争是663年8月的百江口之战。659年,百济联合高句丽攻打新罗,新罗向唐朝求助。派苏率军65438+30万征百济,新罗以精兵五万应之。唐、新罗联军很快打败了百济,俘虏了百济王义慈。义慈王的次子傅信,收罗残部,企图复辟国家。660年,他向日本求助,要求释放作为人质的张峰王子。在位的日本皇后齐铭答应了傅信的请求,将他送回太子身边,并于661年前往九州,亲自指挥与唐、新罗联军的战斗。然而,他因为过度劳累病倒了,他的远征计划搁浅了。662年,日本组织大量战备物资援助百济。5月,阿坦比洛夫将军率领65,438+070名船员来到百济。663年8月,倭国派鲁率一万余援军渡海至百江口。此时日本在百济的总兵力为32000余人。与此同时,唐和新罗联军决定进攻百济国王张峰所在的州柳城。唐将军刘仁元、刘、新罗王法民率军进攻,唐将军刘、杜爽、百济投降傅玉龙率领水军从河到晋江下游的白江口,配合军队进攻周留城。13日,为了迎击日军援军,张峰国王率领水军在百江口待命。17日,唐、新罗的水军与日本船长同时到达,两军交战。当时日本军舰400多艘,唐、新罗联军只有170,兵力也处于劣势。在三轮较量中,双方都未能取得决定性的结果。到18,两军第四次会师。由于日本和百济高估了自己的优势,轻视了唐和新罗联军的实力,盲目作战,结果大败。百江口海战胜利后,唐朝继续对高句丽用兵,所以没能惩罚日本人联合百济向唐朝发动战争。唐朝与当时的日本人一直保持着联系,但密切程度低于圣德太子与孝德天皇以及中国隋唐时期。但日方始终担心唐朝对日动武,也未能主动与唐朝发展更大规模的亲密接触,这在日本天皇天武天皇即位后彻底改变。日本在百江口败于中国后,激发了向唐朝学习的热情,开始向唐朝派遣规模更大、次数更多的使节。中日之间最友好、最密切的文化交流时期终于开始了,直到公元894年,只有日本停止向唐朝派遣使节,中国历史上这个曾经真正友好的时期才结束。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65438+3世纪中叶,蒙古帝国南取大理,东临朝鲜,征服宋朝的计划也将完成。放眼整个东方,只有日本是独立于隔海相望的帝国领土。公元1270年,蒙古使节第五次到达日本,传达了忽必烈的旨意:如果日本不向蒙古进贡,蒙古人很快就会出兵。当时18岁的日本统治者北岛世宗(1251~1284)坚决拒绝了这个要求,并对其他人进行打压。忽必烈听到这个消息后,抑制不住自己被五次发配,五次被拒的愤怒和屈辱。他不顾蒙古和南宋之间的激烈战斗,下令准备部队、船只和口粮,对日本发动了战争攻势。日军也是在北岛世宗的命令下准备的。公元1274年,忽必烈下令“丰州总经理新都、朝鲜军民总经理洪各带一千只船,一只巴斗鲁青冀州船,一只水船,各带300只,共900只,士卒15000人。”为此,朝鲜人和汉人被迫造船、运粮、当兵,深受其害。但是,忽必烈坚持要攻占日本。“冬十月,入其国,但官军未全,箭尽,而出其不意而归。”事实上,元朝的军队只是在战争开始时取得了一些成功。以后还会一次次被打败。虽然日军的武器比不上蒙古人的远程武器,而且他们的指挥官也不如久经沙场考验的蒙古军领导人经验丰富,但他们擅长面对面的战斗,战斗中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又使蒙古军队和船只在退入大海时损失惨重,只好徒劳无功地撤退。蒙古人首次远征日本以失败告终。这在蒙古崛起后的战争史上极为罕见。蒙古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在海战中破灭了。忽必烈听到征服日本失败的消息,非常震惊。他再次派重要使节带着书到日本,以强硬的态度要求日本朝贡,否则就诉诸武力。但日本政府拒绝了元朝统治者的要求,处决了使节。忽必烈汗和他的祖父一样,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惩罚日本。一方面,他招兵买马,筹集资金;另一方面,使节要求日本赶快进贡,否则元军就来了。北岛世宗再次拒绝了忽必烈的请求,积极筹划远征朝鲜。忽必烈汗别无选择。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集结南宋新投降人员十万,组成大军远征日本。兵分两路:洪察秋、新都率领4万蒙、韩、汉军队从朝鲜渡海;阿塔海、范、李廷率领新附军九千艘战船从清远、定海起航。元朝第二路军约定六月前在一歧岛、平邑岛会合。高丽王还为元朝提供了1,000的军队,1,500的水兵,900艘船只和大量的粮食。而拥有大量兵力和大量辎重的南元军却迟迟没有如期加入东路军。东路军在无望的情况下从合浦出发,进攻日本的马兑和义起两岛,并在原滋贺岛登陆。日本守军有过对蒙古作战的经验。他们沿着波崎、今松等外海岸构筑工事,并以精锐部队进入滋贺岛(滋贺岛与九州之间有陆上联系),与十字军元军展开激战。“元军大败,退守鹰岛、马兑、义旗、长门等地,与后期的江南军会合。但会师后,元军不仅没有积极进攻,反而因为朝鲜、韩国、蒙古的指挥矛盾而无法协同作战。这样,蒙古军队每前进一步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没有任何遮荫。双方对峙持续了两个月,蒙古军队始终无法取胜。两个月后,即8月15日至8月16日,一场巨大的台风袭击了日本沿海。在这次台风袭击下,蒙古东路军损失1/3,江南军损失一半,沿海附近部分士兵被日军屠杀或淹死。中国史料中也有记载,由于元军战船“缚城”,在“浪山”台风袭击下“惊涛拍岸”,船艇受损,疲惫不堪。中士嚎叫着淹死在海里。”他命令范胡雯逃离冷战,“独自在朝鲜航行”。蒙古人第二次远征日本以惨败告终。忽必烈一怒之下,不但没有总结教训,反而在1283年下令南方商人和东北女真为他造船去日本,朝鲜人给他提供粮食。但由于国内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忽必烈终于在公元1286年屈服于客观兵力不足的压力,放弃了对日作战。至此,元朝与日本的军事关系以元朝的失败而告终。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在日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它为日本的大陆野心定下了所有的基调,以至于影响了日本后来的历史。直到今天,仍被认为是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本质上是日本历史上最具侵略性的人物。没有人是丰臣秀吉。丰臣秀吉·丰臣秀吉(1536~1598)原是日本战国时期著名封建领袖野保永手下的一名将军。因屡立战功,逐渐被重用,并于1573晋升为名将。原名德一郎,隶属木下,于1558年改姓玉柴。野本永田在1582被家臣攻击,被迫自杀。丰臣秀吉取代了他的位置。1586年,建立“后阳成天皇”,自称“陈封”。1585年任关白(相当于“第一都督”),1586年任郑泰公使(相当于“太摄政王”),1590年统一日本。1591年,他把职位让给了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哥”(相当于“乡下老头”),转而专门从事“海上征服”战略和计划实施。在丰臣秀吉用武力统一了战国时期名称有争议的日本后,他感到强大,迫不及待地对中国发动了战争。早在战国时期,他奉命远征时说:“测绘朝鲜,刺探中国,是我的野心。”1585他说:“现在日本已经被征服了,地位提升了,邻国得到了控制,财富也充裕了,就没有别的要求了。我只希望我的名誉和权力留给后人。待日本一切安定后,再让日本做兄弟,决定渡海,以便征服朝鲜和中国。”1587年,他写信给他心爱的妃子浅野氏:“在我有生之年,我誓将唐朝(明朝)的疆域纳入我的版图”。1590年,他给韩国国王发了一封信,要求陆路进攻中国。被拒绝后,他在1591封帖给了丰臣秀次,自称“太哥”,并在松浦县建了一座名宅城作为大本营。1592年4月,丰臣秀吉以20万大军入侵朝鲜,声称正式战争不是针对朝鲜而是针对明朝,朝鲜只是路过,这也体现在18年5月发布的迁都北京准备令中,该命令只公布了中日两国的官方立场,并未对朝鲜做出任何安排。丰臣秀吉认为他可以在两年内将首都迁至北京,并在宁波定居,然后他将主持印度征服。出兵朝鲜后,以名古屋为总司令,于为前线总指挥。黑田、小星、加藤清正分三路进攻,迅速攻占朝鲜首都和大片土地。然而,由于其较弱的海战能力,朝鲜将军李舜臣通过两次海战歼灭了日本精锐部队,阻碍了日军的北进。明政府派出的援军李近五万人配合朝鲜军队。在炮兵和骑兵的强大优势下,在平壤之战、碧提关之战、首尔之围等三次战役中,打败了小西行长、黑田常征、由纪多修等日军。在接连收复失地后,日军撤退,丰臣秀吉媾和,暂时结束了第一次战争。由于丰臣秀吉无法满足于当时中国在中日体系中为日本保留的地位,两年多后的明中和谈最终失败。1597 65438+10月,日军再次进攻,黑田在稷山被明军击败,海军在梁明海也被李舜臣重创。明朝援军继续进入朝鲜,攻击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的军队。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因抑郁症去世,日军撤军。到65438年2月,全部撤出朝鲜,第二次入侵朝鲜彻底失败。德川家康,另一个日本封建主,也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日本幕府来取代丰臣秀吉。丰臣秀吉是日本近代扩张的首倡者,他是确定经过朝鲜和中国的大陆扩张模式的第一人。日本对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的扩张,在丰臣秀吉时代完全失败,在日本明治维新300多年后卷土重来。而之后的那场战争,是中日历史上第四次百年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人永远的伤疤。清政府最引以为傲的近代军队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亿万人民的强国梦破灭。二战,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