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古镇的城隍庙、县衙、文庙和冯明书院
城隍庙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黄成寺庙之一。占地6000平方米,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殿内大殿结构精巧。正殿前有一座玄剑,高25米。相当壮观。1999年,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宣布其为世界上最精美的古建筑之一。城隍庙是古代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拜的重要神灵之一,是护城助民之神,是明朝的主宰。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鲜明体现,西园因位于城隍庙西侧而得名。小巧玲珑,布局得当,东有厅堂,西有游廊,北有假山瀑布,还有造型奇特的多景楼和石舟广场,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致的理水、洗楼,在北方园林中独树一帜。榆次县衙,号称“三晋第一衙门”,是中国保存完好的县衙。位于东街北侧,占地20000平方米。始建于宋代,有五殿二十六院。其整体布局和规模反映了明清时期当地衙门“坐北朝南,左写右打,前睡”的传统伦理思想。有四凤楼、殷饭店、监狱庙、仙城大院、雅寺、马王店等艺术品,雕刻精美,刀工娴熟,生动古朴,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县政府奇迹般地保存下来,成为封建社会县政府珍贵的活的历史标本,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同时,它也是一个宝贵的文史数据库,其中大量的对联萦绕不去,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榆次文庙是榆次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是榆次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凌杏门是文庙的大门。它建于宋成平二年(公元999年)。它坐落在一个高度为1.3米的平台上,有琉璃瓦屋顶和一个被称为池畔的半月形水池。上面的石桥叫状元桥,桥北是大成门。进入正殿,儒家创始人孔子居中,“四哲”和“十二圣贤”分列两侧。大成殿后面是明伦殿,宽五间。摘自《孟子》:“学意三代* * *,故明人伦也”,现为孔子生平展览。文庙内还有静宜阁、尊经阁、东学宫等建筑。冯明书院是清代榆次县立学校,也是榆次的最高学府。乾隆三十一年(1766),称冯明书院。书院的名字来自西晋的荀攸,是榆次的一个县令。据说它有杰出的成就。书院占地2700平方米,园林式布局,湖光山色,中间的湖叫延水湖,占地4800平方米。古建筑主体是两圣贤殿和讲堂,还有六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