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开放型经济初步形成,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从1978到2003年的25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4%。25年前,中国全年GDP是6543.8+0473亿美元,去年达到6543.8+0400多亿美元。25年前,中国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206亿美元,去年达到8512亿美元。25年前,中国外汇储备是6543.8美元+670亿美元,去年达到4033亿美元。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四。中国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关键是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激发了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虽然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虽然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65438美元+0,000,但在世界上仍然排在一百名之后。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让全体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还需要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我们已经明确了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4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孩子们能上得起学。2004年,中国1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3年,超过了1岁的世界平均水平。然而,教育从业者中只有7.2%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教育投入仍然严重不足。2006年,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将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增长将高于财政性支出的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将逐步增加,办学条件差、经营困难、教育收费不合理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到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接近100%。过去五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突破了政府单一发展的模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然而,医疗体制和机制仍然存在许多障碍。公立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严重,小病“大处方”“过度检查”,看病难、看病贵。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面积扩大到40%,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国家落实必要资金,支持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建设,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将为城市低收入人群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2005年,为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防治,着力解决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国家关闭了15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实施了工业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2006年,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家已经明确,到“十一五”末,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005年前65438个月,中国城镇新增就业880万人,提前实现了“十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4000万人的目标。但我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未来几年,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将达到13万~ 14万。今后企业不要集中把富余人员推向社会,国家也会建立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以就业为导向的指标体系。“十一五”期间,将新增4500万个就业岗位。一些歧视性的就业协议将被禁止。优化就业环境已成为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居者有其屋计划2005年,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多部门联手调控房地产市场,市场秩序有所好转。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商品房的价格依然“高高在上”。随着中央稳定房价政策的不断落实,房地产市场将朝着抑制投资、控制投资、引导理性消费、稳定房价的预期方向发展,投机性购买将得到遏制,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将得到更多关注,房价将在更大范围内与人民群众接轨。据老有所养统计,2009年全国退休人员社会保险费增长119倍。但目前我国公共养老的覆盖面仅占总人口的15%,部分退休人员生活窘迫,农村老人基本不享受社会保障。随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将逐步扩大,重点覆盖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国家将逐步实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越来越多的人将过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生活。* * *享受发展成果。从总体上看,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目前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的收入或消费份额仅为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的收入或消费份额却高达50%。2006年,政府将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入手,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制度,使公共服务惠及农民;未来新增财力将重点投向农村、农业和农民,增速将远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速;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等战略举措也将加快繁荣步伐。农民工及时拿到工资。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纷纷掀起讨薪行动。截至2005年9月底,全国共清偿2003年以前竣工项目欠款1,41亿元,占欠款总额的75.82%。但忽视和侵害农民工利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劳动环境仍需根本改善。2006年,让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成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国家对企业的有效监管,业主行为将进一步规范,在建和在建新项目拖欠工资现象将得到遏制;农民进城打工的环境会更宽松。生活质量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平均出行率已达84.8%,文化产品也大大丰富。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上升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文化服务网点还很不完善,一些景区的高门票价格仍然让人民群众“望而却步”。2006年,普通人被允许欣赏风景,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给政府留下了更多思考和努力的空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人民将享受日益完善的文化服务;在农村,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等设施的普及将极大地拓展农民传统的日常生活观念。中国1.1亿多人解决了近百年来遗留下来的生存问题——温饱问题,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2.中国人在低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已经形成了挑战外界的能力,对外界影响深远。在丰衣足食的基础上,我们正在扎扎实实地解决科技现代化问题。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封杀中国的项目,很快就解决了;今天更可喜的是,我们以远低于其他地区这些发达国家的价格解决了这些问题。4.说中国已经很强大是不现实的;但作为一个幅员辽阔、654.38+0.3亿人坚持社会主义的中等国家,谁也不敢小觑,因为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用举国之力应对外敌入侵,维护国家统一。我们中国人一个月能过上1000元的生活,不怕摔锅碗瓢盆,这在发达国家是想都不敢想的。6.外界对中国人无能为力。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一个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有相同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逐步开辟出来的,是实现中国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理想和信念。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复杂形势和风险考验,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一条全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它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生动实践表明,如果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就一定会产生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就一定会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能够引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根据中国的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发展的。我们将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充分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运用规律指导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和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进一步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这是历史、人民和时代的选择。全党同志一定要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