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来的六大名著,为什么缩减为四大名著?

从幼儿启蒙开始,我们就知道中国古代有四大名著,它们的故事被拍成了漫画和漫画,是陪伴我们成长的读物。那么,你知道六大名著吗?除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西游记还有另外两部杰作,即《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最后抛弃了六大名著?

两本精彩的书在空中出现了。

来说说聊斋志异吧。即使在四大经典小说中被删掉了,我们还是对它的故事了如指掌。这本书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写的,描写了形形色色的怪鬼故事,其中不乏人与鬼的爱情故事。《聊斋志异》打破了传统的小说题材和内容,以奇妙的想象力为读者构建了一个虚幻的世界。

在鬼故事风靡一时的时候,你一定知道故事的剧本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聂。这个凄美委婉的爱情故事不仅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还成为越剧名剧。讲的是一个书生爱上了一个女鬼,却无法打破阴阳的隔阂。为了永远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女鬼愿意永远做一个鬼。

《聊斋志异》的内容多次作为文言文题进入中学的试卷,用这种怪诞的语言在众多文言文中脱颖而出。

再说《儒林外史》,清代吴写的。作为一种民间通俗读物,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流传至今。这本书的故事对象多为民间人物和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写了很多关于科举的故事。其中语言幽默讽刺。

如果你不知道《儒林外史》,那么你一定知道范进忠的故事。这个故事已被选入中学课本。它讲述了金范痴迷于科举考试,但却年复一年地在考试中失败,必须忍受非常低的家庭地位。为了再考一次,拿奖学金,他活在白眼里。最后,金范,一个中年人,出人意料地赢得了奖项。这时,他周围的人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变化,这种和蔼可亲、毕恭毕敬的气氛让金范深感惊讶。在强烈对比的生活中,金范疯了。

奇书怪风书顾名思义。

在市民文化发达的清代,《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的阅读量超过了四大名著。因为故事有趣,语言大众化,尤其是读书人,即使是现代人读起来也没有任何语言落差,语言直白不晦涩。

而且比起《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驱魔、《红楼梦》的宝黛之恋、《儒林外史》的聊斋志异,更具讽刺性和特色。由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风格相似,几乎同时问世,有人甚至怀疑这两本书其实是一个人写的。然而,尽管《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都出自清代,却从未有过这样的争论。

强势意味着思维乖张,难以驾驭。后世模仿者甚多,很难超越两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蒲松龄和吴两位作家都出生于名门望族,但家道中落。他们一生贫穷,过着仅能糊口的生活。他们都是穷人,但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名利。他们以笔为武器,义愤填膺地谱写了一曲关于这个王朝的挽歌。

《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的出版,恰逢清朝的衰落和封建统治的衰落。这两位作家非常有远见地看到,他们生活的时代不是永恒的,他们即将在他们之后不久死去。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不是这个世界永恒的法则,文学作品是政治的敲钟人。

被从四大经典小说名单中删除。

说到这里,你大概就能理解“六大名著”的书名变成“四大经典小说”的最大原因了。“六大名著”是传世之说,而“四大经典小说”是建国初期重新定义的说法,也是各界专家学者公认的说法。

《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故事怪诞,主旨充满斗争精神,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弊病,成为打破封建传统的两把利器。

《聊斋志异》倡导自由平等的爱情,试图打破千百年来禁锢老少的阶级固化。《儒林外史》通过滑稽的描写,严肃地提出了科举做官,破坏文化现实的观点。显然,作者痛恨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害人不浅。

建国初期,经过专家学者的讨论,决定把《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删掉,改成四大名著,因为这两本书强烈的折射和鲜明的主题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尤其是与封建社会作斗争的文学作品,在新社会实在格格不入。

当时文化普及程度不高。除了少数知识分子,大多数人还处于半文盲或半文盲的半开状态。在多年居无定所之后,家庭更加无力承担教育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是高瞻远瞩、深思熟虑的。如果还没有形成三观的孩子或者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看这两本书,会有相反的结果。

另一方面,“四大经典小说”里的书都是老少皆宜的故事书。俗话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们被它的故事所吸引,而中年人看到的是生命的斗志和与命运的抗争。人到老年,会通过看秋月和春风来读出闲适的感觉。四大经典小说是人生每个阶段不可或缺的读物。

《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的特殊价值

尽管如此,《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两本书还是值得一读和品味的。虽然都是反映黑暗旧社会的书,但其中有一些语言描写高超,体现了平等正义的精神,值得学习。

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我们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让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写书,把自己的人生教训和完美的法则告诉后人。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开卷有益,多读历史书籍和典籍,对提高个人修养相当有益。

无论是“四大经典小说”,还是“六大名著”,读好书最重要。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地继承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结晶。这样,就是对古人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书最大的尊重和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