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的起源和发展

一百五十年前,铁路被清人视为“奇巧”,不为世人所接受;如今,“国名经济发展的命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从0.5公里的“会展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络,从“龙”型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百年巨变。本文主要探讨中国铁路发展的起源,并从源头上探讨中国铁路的发展。清政府拒绝修建铁路。列宁曾说:“铁路是资本主义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即煤炭和钢铁工业的总结,也是世界贸易和资产阶级民主文明发展的总结和最显著的标志。”铁路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铁路的建设反过来促进工业文明的发展。但由于长期闭关锁国和自然经济的限制,清政府一时看不清铁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他们视铁路为“洪水猛兽”。同时也与清政府的腐败、保守、专制、顺从有关。他们拒绝接受新事物,视蒸汽机车为“奇技淫巧”,认为修建铁路会“损我、害我之地、碍风水”,所以固执地拒绝修建铁路。当时中国的仁人志士已经将世界铁路的信息引入中国。有“天下第一人”之称的林则徐在他编著的《四大洲志》中介绍了外国铁路建设的情况。清末地理学家许在1848编辑的《瀛寰略》中进一步介绍了一些国家的铁路情况,如“造汽船,以石铺路”,“融铁为路,高速而行”,称赞这种交通工具“精良能干”。太平天国国王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一书中,主张建造“像洋汽船”,计划“以265,438+0,265,438+0道路为全国命脉”。然而这些都没能让清朝的统治集团瞠目结舌。他们说火车会“熏庄稼,摇坟墓”,“震耳目,震鬼神”,但他们仍然认为铁路是不是祖先创造的怪物,不被他们接受。李鸿章是清朝第一个提出修建铁路的高级官员。他也是清朝最早有修路救国想法的官僚。为了激发慈禧对铁路的兴趣,李鸿章等人利用海军建设经费,于1888在北海、中海西侧修建了一条长约2公里的宫廷铁路。这条铁路从景清斋到映秀园,经过紫光阁,所以叫紫光阁铁路。慈禧太后经常乘坐太监拉的豪华进口马车去景清斋吃午饭。这一做法赢得了慈禧太后的好感,促使顽固派改变了反对修建铁路的态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清政府不允许中国修建自己的铁路,不代表外国列强不打算在中国修建铁路。从65438年到60年代,西方列强开始向政府索要铁路。这个要求最早是由英国驻广州领事馆的翻译WSMayers提出的。1862年,他向广东当局提出修建广东至江西的铁路,并到打鱼岭侦察。此后,西方外交官和商人多次要求修路,但均以清政府为由。英国曾经命令一个叫杜兰德的商人出面,在北京宣武门附近修建一条长约0.5公里的小铁路,企图以实物做广告来引诱人。但这一切并没有迷惑和感动坚守宗法制的清皇室。铁路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是蒸汽机应用于交通运输的结果,是社会经济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但对中国来说,自己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其实是非法“进口”。为了方便吴淞口和巩x租界(由英美租界合并而成)之间的陆路交通,同时也是为了给中国人提供一个示范,让他们在心理上习惯这种新的观念,为他们以后在中国的发展做铺垫。1872年,美国驻上海副领事德里弗·布拉德福德(Dliver BBradford)开始为筑路做准备,以修建“普通公路”为名,骗取筑路用地,同时又将“吴淞公路公司”秘密变为“吴淞铁路公司”。后来因为修路需要巨额资金,修路工人就交给了经济实力雄厚的英国尚义和洋行。他们未经清政府允许,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了一条铁路。1876银行谎称铁路设备为“公路设备”,骗进口。把修好的路当路基,偷偷铺设铁轨。7日,吴淞铁路首次通车。吴淞铁路全长14.5公里,单线0.762米。每米钢轨重量为13公斤,机车重量仅为65438。吴淞铁路是中国最早的商业铁路,它的修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英国商人征用土地时,破坏沟渠,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对。通车后,又发生了一起碾过行人的事件,震惊百姓。铁路虽然好,但却是英国商人用欺骗手段修建的,这是违法的。为了维护主权,清政府强烈抗议。英方也知道这是站不住脚的。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吴淞铁路赎买条款》,规定清政府一年内支付吴淞铁路赔款28.5万元。1877、10年6月,铁路赔款还清,吴淞铁路归清政府所有。但是我买的吴淞铁路怎么办?关于此事,法院内外众说纷纭。李鸿章主张交给华商集体管理。当时上海和吴淞有145商人。“请转告两江总督,应该允许铁路继续。”但两江总督沈葆桢未获批准。为了防止外人将来重蹈他们的覆辙,他下令拆除这条铁路。可见清政府当局把铁路看得“荒诞狡猾”到了如此荒谬的程度。“短命鬼”吴淞铁路是帝国主义势力逐渐改变对华侵略扩张手段的产物,但它的出现让国人看到了铁路这一新生事物,认识到改变旧的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是多么重要和必要。从1876 65438+2月25日,* * *运送了16000多名乘客,平均每周每英里赚27英镑,相当于英国国内铁路每天的利润。高速高利润,中国人开始切实感受到铁路的好处,逐渐开始接受铁路这个新生事物。中国经营的第一条铁路——唐徐铁路英国于1825年首先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公共铁路——斯托克顿至达林顿。中国运行的第一条铁路大约晚了半个世纪,但这条长约10公里的运煤铁路却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建设史的正式开端”。它的建成通车,给中国朝野和各省士绅商人兴办铁路带来了巨大影响。1875年,李鸿章派唐筹办直隶(今河北)开平煤矿。唐曾任英国商人怡和的总买办,后应李鸿章之邀,出任招商局总买办。经过勘探,该矿选在开平镇西南的唐山。唐山盛产煤,将来会高产。因为大量的原煤需要运到天津,如果不解决运输问题,煤价会很高,市场很难平稳。从芦台到天津,有水路和海道。从徐各庄到芦台,地势平坦,可以开运河。只有从唐山到徐各庄是地势险峻的。为了使这一段交通畅通无阻,在1879,唐提出修建唐胥铁路。由于李鸿章的支持,要修建的铁路很短,距离首都很远,清政府暂时答应在1880秋冬开始修建唐徐铁路。朝鲜顽固派得知后,提出反对意见,称“独轮车经过的地方,几十里都听得见,而且电闪雷鸣,震得很普遍,对地面也不是没有损伤。”清政府于是下令停工。路基没有铺铁轨,只是一条路。同时,如果要把原煤运到徐各庄,需要雇300辆大车,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恰逢夏秋季节,山川水涨,土路泥泞。于是,李鸿章和唐以退为进,要求铺轨,但不能用机车,清政府勉强同意。

6月开始铺轨,1881,年底完工。1882年初,唐徐铁路投入运营,车辆由骡马牵引,当时被戏称为“马车铁路”。很快,开平煤矿全面投产,牵引力小,速度慢。为了避免原煤积压,该矿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工人利用旧材料,如矿井起重机、锅炉、竖井槽等。,并尝试制造一种轻型机车,命名为“龙机车”,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带动了100多吨煤车,速度相当快。唐徐铁路长9.2公里,单线,轨重每米15 kg。虽然它的路线很短,但它是中国建造和保存的第一条铁路。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唐徐铁路轨距为1.435米。清末大部分铁路都采用这一规则,后来被清政府定为中国的标准轨距,一直沿用至今。铁路对中国的影响虽然外国列强在一定时期内直接经营了部分铁路,控制了中国主要铁路线的运营,但中国铁路为外国列强向中国推销“洋货”和“购买”本国货提供了便利,导致了军事侵略扩张。虽然与世界铁路发展相比,中国铁路确实落后,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但修建在中国大地上的铁路,毕竟是“一种先进的交通工具,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品类”,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乃至社会风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铁路逐渐延伸到中国,必然会在固有的小生产基础上,对闭塞的经济、地理、人文产生冲击。中国铁路是中国现代化的产物和标志之一。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