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舰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驱逐舰是以舰炮、水下武器和导弹为主要武器,具备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水面舰艇。既是海军的传统装备,也是海军舰艇编队中突击能力较强的舰艇。该型舰主要用于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艇。同时还可以承担舰队防空、护航、巡逻、警戒、布雷、攻击岸基目标等任务。但是,这是最有机会参与海战的舰艇类型。

驱逐舰是军舰中的中型舰艇,排水量一般在2000吨到8000吨之间。速度在30节到38节之间。武器装备随着时代而变化。大多数现代驱逐舰装备有直升机、导弹和传统武器,如火炮、水雷和鱼雷发射器。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是一位名叫阿罗的英国造船技师首先提出要建造一种战斗力强、速度快的战舰,可以对付鱼雷艇。这是毁灭者。时间是1892。次年,英国建造了鱼雷驱逐舰哈维克号和鱼雷驱逐舰霍德内特号。从那以后,一种新型的船被创造出来了。1900年,美国人建造了“班布里奇”号驱逐舰,排水量420吨,航速29节,配备两门舰炮和两个鱼雷发射管。一战前,英、德、俄、法等国建造了数百艘驱逐舰,使该型舰成为海军编队中不可或缺的舰艇。这些船的排水量大多在1000吨到1300吨之间,航速在30到37节之间。武器主要是88到102毫米口径的火炮。鱼雷发射器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驱逐舰排水量达到2000吨左右,战争结束前增加到3500吨。速度达到35节到40节。成为当时最快的战斗舰。

战后,一些军事强国进一步提高了本国研制的驱逐舰的排水量和战斗力。美国50年代建造的“米切尔”级导弹驱逐舰,满载排水量5200吨,装备航空导弹。70年代建造了斯普鲁恩斯级导弹驱逐舰,满载排水量7810吨,接近一艘轻型远洋邮轮的吨位。该舰装备有鱼叉舰对舰导弹、海雀舰对空导弹等现代化武器。

大多数现代驱逐舰都配有直升机机库和飞机起降平台,可搭载1到3架直升机。同时配备先进的雷达、电子对抗、卫星导航等系统。

中国发展驱逐舰还不晚。早在1902年,中国就建造了驱逐舰建威号和建安号,排水量830吨,航速23节。这些船装备了八或九门舰炮和鱼雷发射器。从舰艇吨位到武器装备都是当时比较先进的驱逐舰。但在一个走向殖民地腐朽的封建国家,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造船业和日益壮大的海防力量。随着清政府的灭亡和腐朽的国民党政权的建立,帝国主义乘虚而入,摧毁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和中国的造船工业。驱逐舰的建造也中断了。

新中国政权建立后,驱逐舰的建造和其他重要舰船一样,被提上了海军发展的重要日程。经过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共同努力,驱逐舰的发展和海军其他装备的发展一样,也进入了一个从引进、学习到自主发展的过程。

上世纪50年代初,根据中苏“六四”协议,双方达成从前苏联进口4艘07型驱逐舰的协议。中国代表在前苏联参观准备出售给中国的驱逐舰时发现,出售给中国的都是1937到1941生产的老旧驱逐舰,在他们的海军中已经被淘汰。我们的检查员和接收员称这些船为“废铜烂铁”。但是,主动权在别人手里。不要的话,恐怕连“废铁”都拿不到。无奈,中国只好购买这四艘破旧的驱逐舰。

从前苏联买回的旧驱逐舰,排水量2166吨,主机是两台36节的汽轮机。武器装备为:主炮为单管130 mm口径舰炮,装备4门炮;双管37毫米口径火炮4门;两个三联533毫米鱼雷发射器。此外,它还配备了深水炸弹发射器、雷达和声纳等观测、通信和导航设备。经过修理,这些船分别于1954和1955驶回中国。这是新中国最早的驱逐舰。他们在中国水域服役了10多年。

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始研制自己的驱逐舰,但因经济困难而暂时搁置。到了1962,工作又开始了。60年代中期,经中央批准,开始建造代号为051的导弹驱逐舰。驱逐舰虽小,但涉及技术复杂,材料要求高。因此,超过65,438+00个工业研究所和工厂承担了研究任务。涉及相关资料700余份,配套设备1000余种。经过5年的努力,051舰研制成功,通过海上试验,达到设计要求,顺利交付海军。由于该舰是在大连造船厂建造的,当时的地名是“鲁大市”,因此,051驱逐舰也被称为鲁大级驱逐舰。该舰下水标志着中国拥有了完全自主制造的驱逐舰。

“文革”后,根据051驱逐舰在使用中暴露出的问题,从70年代末开始建造改进型舰艇。哈尔滨舰、珠海舰等驱逐舰相继生产。中国的驱逐舰建造也逐渐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